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临终前,选了四位朝中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帝。选4位朝廷大臣代替皇室宗亲,主要是顺治帝吸取其即位之初多尔衮摄政对统治阶级造成的困惑,所以才选4位非皇室大臣。
四、辅政大臣的影视形象等
四辅政大臣为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中鳌拜排行第四,那为什么最终还是自己权倾朝野以至于康熙帝要将其除去呢。我们不妨从这四个人的简历中了解一下到底。所以,首先要知道这四个辅政大臣的情况。
索尼
索尼来自满洲正黄旗,是4位辅政大臣中资历最久,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和康熙4个朝代的辅政大臣,早年曾随努尔哈赤征战,后因精通满蒙汉文而入弘文馆值班。
皇太极承袭汗位之后,索尼随皇太极征战大明,至崇德八年(1643年)宫廷视察其功劳,进封三等甲喇章京。也就是说,就在这一年,皇太极猝死,大清王位空悬,引起多尔衮和豪格王位之争。索尼和其他两黄旗大臣都坚决赞成以皇太极子嗣即位,最后以幼主福临即位,索尼和谭泰及图赖盟誓忠于幼主。
顺治时期,索尼仍然得到重用,历任内大臣,议政大臣和内务府总管。顺治帝临终前,委任索尼等4人辅政,以帮助年轻康熙帝。
苏克萨哈为满洲正白旗出身,历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卫内大臣。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后,苏克萨哈跳出来告发多尔衮(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相当于告自己的主子了)图谋不轨。借这由头顺治帝把多尔衮掘坟鞭尸罢黜宗室来宣泄他这几年受多尔衮打压的无可奈何。
苏克萨哈,影视形象
由于检举多尔衮有功,苏克萨哈是顺治朝一帆风顺的人物,顺治帝临终前选择他为康熙辅政大臣。但因苏克萨哈身份及其告主子一事引发了日后四辅臣之争,而自己则落了绞刑。
遏必隆,满洲镶黄旗人,开国五臣之一额亦都第16个子,努尔哈赤之孙。显赫的家世使其事业也较为顺利,顺治帝亲政以后,他先后担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卫事(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顺治十四年(1657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不久又加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帝临终时,遗命遏必隆和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四位辅政大臣,共同辅政幼帝康熙帝。然而遏必隆此人属墙头草、毫无主见,其日后始终唯奉鳌拜之命从之,虽皆为辅政大臣但却为鳌拜随从。
鳌拜被俘,康熙下旨严惩鳌拜及党羽和遏必隆并议其罪状。康亲王家书等议责遏必隆十二项罪,削夺太师职,论死罪。康熙帝以为遏必隆未结党羽,免其死罪,但革太师职后加封和公爵。康熙十三年(1674年)遏必隆病逝。
鳌拜为开国五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皇太极时随皇太极走南闯北,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满洲第一战士”。皇太极死后鳌拜坚决主张立肃亲王豪格称帝,但遭两白旗多尔衮反对,在双方商议下立六岁的福临称帝。
顺治帝执政期间,鳌拜一开始因为皇位问题被多尔衮打得鼻青脸肿,但他从未就范,总是和多尔衮作对。顺治帝执政亲政以后,鳌拜吉兆随之降临,顺治帝异常尊敬,将其视为心腹重臣,临终时又封其为辅政四大臣之一。
康熙帝即位之后,鳌拜渐成权臣,早期有索尼打压,自己也不敢造次,之后索尼因病去世,苏克哈萨克族受排挤之后,所生遏必隆唯其马首是瞻,鳌拜似乎是“太上皇”,严重威胁皇权。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获鳌拜,宣布他犯有30条大罪,被捕入狱,念其前功尽弃,康熙没有杀他,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那为何居于四辅臣之末位的鳌拜,最后竟会成为权臣而不得不被康熙帝清除呢?这还得从皇太极时黄白之争谈起。
四人中除苏克萨哈为正白旗外,其余三人均属两黄旗之列,故涉及政治利益时难免站队。而此前,黄白之争由来已久。
皇太极即位之初,领有两白旗、两黄旗为多尔衮兄弟三人所指挥,但他自以为大汗理应指挥两黄旗,于是将两黄旗、两白旗交换旗帜、服色,这样自己的两白旗就变成两黄旗,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就变成了两白旗。
两黄旗作为皇帝亲军自然得到的种种好处要多于其他旗子,从古至今就是如此。等皇太极死了,多尔衮和豪格争夺了政权,两黄旗不愿丧失政治地位与利益,理所当然地拥护皇太极之子继承皇位,可是豪格却不争气,最后由幼小的福临即位,多尔衮被摄政,这样多尔衮便掌握了权力。
鳌拜,影视形象
上台后多尔衮当然对两白旗更好一点了,他还一直压制两黄旗。多尔衮给两白旗部队发粮饷时格外简单,给两黄旗部队发饷时,这样可以拖拖拉拉,从驻地上看还将两白旗驻地改为富庶之地,两黄旗只靠后。
没辙了,多尔衮势大,两黄旗就算再不乐意也要忍一忍。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清算多尔衮,此时两黄旗反超一局。其时苏克萨哈跳楼自杀揭露多尔衮篡位,这卖主求荣之貌,索尼等亦鄙视之。
顺治帝临终前布置辅臣大臣,正好布置正白旗苏克萨哈与两黄旗苏尼,遏必隆,鳌拜等。四人中鳌拜和苏克萨哈矛盾深重,围绕镶黄旗和正白旗圈换地一事,鳌拜、苏克萨哈两人矛盾重重势如水火,甚至连儿女亲家都无济于事。
鳌拜总以为功劳较多,不甘心屈居苏克萨哈,以他的战功显赫、霸气十足。索尼年事已高,无力排解鳌拜和苏克萨哈的统治,多次呈圣祖亲政。遏必隆和鳌拜旗鼓相当,事事附和鳌拜的意见。而且苏克萨哈声望肤浅、势单力孤、心不在鳌拜身上却无力反抗。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病逝后,更是无人能压制鳌拜,不久他趁机罗织苏克萨哈二十四大罪状,杀了他,扫清了他擅权之路上的一切障碍。
鳌拜独揽大权之后结党营私、事事在家商议、再实行。鳌拜的所作所为,严重威胁着皇权。康熙八年(1669年),玄烨亲政,智擒鳌拜下狱。康亲王杰书等遵诏勘问,列其罪三十条,永拘之,遏必隆亦革职索取。与此同时,洗劫鳌拜党羽的四大臣辅政时期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