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政府统治我国将近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统治阶级对民众所用的酷刑是花样百出,从嘉定三屠到扬州大屠杀,再到后来的文字狱等等,无不体现着清王朝统治下的恐怖色彩,当然很多老百姓为了获得自由,推翻压迫的统治,纷纷起义,例如清初的天地会,小刀会,后来的义和团等等,开始都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来反抗清王朝统治的,但是可惜的是其中大多数起义都被镇压了,当然满清政府也很快被民众的洪流推翻,1909年,辛亥革命的枪声划破了武昌城上方的夜空,从此之后只缺一颗稻草便可灭亡的清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的道路,清王朝灭亡后,很多人,尤其是当年的一老一少对其尤为留恋,甚至出现了张勋复辟的荒唐闹剧,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那些天北京城外的大街小巷突然冒出了很多的辫子,一个个好像从棺材里跳出来似的,结果张勋复辟一倒台,大街上到处都是散落的假辫子,实在是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满清王朝灭亡之后,很多遗老遗少不甘心奴才的日子到此结束,纷纷为小皇帝溥仪出谋划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郑孝胥,此人可谓是民族之罪人,强烈建议溥仪移驾东北,投奔日军,没想到溥仪到东北后,立刻就被关东军控制了起来,而郑孝胥也成了很多遗老遗少眼中不可饶恕的罪人。当然很多遗老遗少们还是比较爱国的,比如溥仪的师傅陈宝琛虽然年纪大了,但脑子不糊涂,对于溥仪投靠日军的选择是极力的反对,后来见反对无望,才失望的回到自己的老家,并在自己的老家开办教育,修造铁路,成为了当地人眼中有名的民族企业家,当然除了这些政治人物,很多文人墨客也对满清忠心耿耿,比如王国维,被皇帝封了个有名无实的上书房行走,感激涕零,一听说皇帝被民国赶了出去,一气之下就跳河死掉了,可见满清政府的奴性教育确实很成功。
除了这些有名的汉臣之外,满清的王爷们也不甘心寂寞,为了恢复当年的康乾盛世,这些王爷们费尽了心机,不仅自行结党结社,而且还和蒙古势力相互勾结,准备在关外大干一场,可惜最后终究是虚梦一场,肃亲王把自己的闺女都献给日本人了,也没能挽救清王朝一去不复返的败局,当然有的皇亲国戚还算是比较聪明的,知道自己王朝的天数已尽,所以也就随遇而安,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例如溥仪的弟弟溥任就比较明智,可能是年纪大了,看的也比较开,对于名利看的也比较淡的,所以在晚年的时候甘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其见地和行为着实让人敬佩。
当然我们所说的清朝遗老遗少,现在也普遍存在,很多人为了怀念已经灭亡的清王朝,甚至还留着辫子,比如那位自称清王朝睿亲王多尔衮后人的爱新觉罗州迪就是如此,不仅家中全部挂着满清的八旗,就连房屋装饰都是仿古颜色,堂前供着清朝的十二帝画像,每日早晚叩拜,着实让人难以理解,最可乐的是人家这位清朝后人还身穿黄马褂,头扎大辫子,走在路上,回头率简直是百分之百啊,且不论这皇室后人的身份是真是假,单就这身打扮,在如今现代化社会中也显得颇为怪异。
据其自述,有一次在火车站买票时,因为没票而大闹候车厅,说自己是皇室贵族,竟然得不到一张火车票,结果引来了大批观众的围观,实在是让人不知是气还是乐。再比如自称八阿哥的赫庆铃,开八旗照相馆的爱新觉罗州棠,无一不是长袍马褂大辫子,说是为了提升年轻人对满族的认识,但恐怕还是忘不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实在是让人既可悲,又可笑,既同情,又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