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迪丽瓦拉
2025-08-29 00:03:49
0

华罗庚和杨乐、张广厚、陈景润在一起。图片|新民周刊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一小商之家。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在数学老师李月波及王维克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少年天才 身殘志坚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报名参加过一次上海全市性的珠算比赛。当时的参赛者,大都是银行、店铺、钱庄的职员和伙计,有一道珠算题:189987×9998=,难倒了考生。华罗庚只拨动4次算盘,花了几秒钟,准确答案就写上了试卷。著名记者邹韬奋得知他第一个交卷,且获得此次珠算比赛冠军后,特地跑去向华罗庚表示祝贺。华罗庚虽有天分,但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华罗庚便回家帮助父亲一面料理杂货铺,一面钻研《范氏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天书”。邻家失火,他在小阁楼上读“天书”竟浑然无知。父亲气极,将他的“天书”扔进了灶膛,并在1927年,为他娶妻以管束他。妻子吴筱元温柔贤淑,见华罗庚依然痴迷于数学,竭力在生活上照顾体贴他。

不久,曾在法国留学、出任过上海“中国公学”教授的王维克,重返金坛,受聘担任金坛初级中学校长。听说华罗庚婚后生活拮据,于是便将他请来学校做会计,兼庶务员、事务主任,拿双倍工资。接着又让他在补习班教数学,华罗庚更加珍惜这一切。在王维克的鼓励支持下,他开始写些数学方面的论文向外面投稿。

金坛闹瘟疫,华罗庚被诊断为伤寒,家里能典当的东西几乎全部进了当铺。王校长知道华罗庚遭难,不但自己为他代课,工资照发,而且私人给他补助,在病中还要妻子陪同去看望这位下属。 华罗庚在病床上整整躺了6个月,后来竟神奇般地活了下来.不过自此以后,他的左腿就再也不那么灵便了。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当得知他只念过初中,在一个中学当事务员时,熊庆来惊奇不已,惊为奇才,当即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熄灯以后,他躺在床上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华罗庚又被提升为讲师。

在熊庆来的力荐下,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20世纪30年代华罗庚与家人在西南联大。图片|CCTV国家记忆

报效祖国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气氛,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文革”開始后,华罗庚家被抄,数学手稿被盗,白天被当作“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批斗,晚上红卫兵勒令不准睡床只准睡在地上。更让他揪心的是,他办公室暗暗做了记号的抽屉被人翻过,他精确计算出苏联人造卫星方位与数学模型的机密手稿被窃。灾难还扩散到了他的亲人。华罗庚率领的统筹法、优选法推广小分队突然被一封加急电报从南方叫回了北京。有关方面宣布了不许他们再出去推广“双法”的“禁令”。但1967年五一劳动节,身陷困境的华罗庚应邀登上了天安门。毛泽东唤他“我们的数学家”,华罗庚深受鼓舞。

1969年,他推出了《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在国际优选法专业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优选学”的出现并与计算机结合,给设计、生产、制造、控制全过程带来了一场革命。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20多年以后,到西欧做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大师不朽

1982年11月,华罗庚第二次患心肌梗死,但仍忘我工作。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做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0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死而逝世。

数学大师华罗庚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可比拟的伟大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和科学工作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科学之神。

1956年,《中国科学发展规划》出台,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自动化、喷气技术等“五朵金花”被列为国家急需的紧要项目,以华罗庚为首的科学家制定的新中国计算技术发展规划被称为“五朵金花”中的一朵。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

◎ 来源|海外网

华罗庚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语录: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代馆阁藏书漫谈 官府藏书是我国古代四大藏书体系中最早出现的藏书体系,主要有中央政府的国家藏书为主。它不仅保存了灿烂的...
原创 在... 《鲁班书》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陌生,猛一看还以为这只是一本讲木匠的工具书而已。实际上,《鲁班书》可是...
原创 英... 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都很丢人。 “这些鞑靼骑兵没有弓箭,每个人肩上都背着一杆火枪,他...
原创 原...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古代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孤军奋战的英雄即使...
原创 普... 作为苏联最主要的遗产继承者——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也不可避免地,被问及对于苏联的诸多看法和印象,这其中...
原创 世...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聊一个超神秘、超有趣的历史话题 —— 世界历史上消失的十天,而且神奇的是,好像唯...
原创 魏... 魏忠贤临终前还给崇祯进言,能延长明朝寿命,可惜崇祯不听 在明朝的最后阶段,魏忠贤统领的团体与当时的东...
原创 明... 20 世纪中叶,山西宁武县一处明代古墓的发掘震动史学界。当考古人员清理墓主头骨时,一道 13 厘米长...
中华民国三年壹圆 中华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这一年,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伴随着血腥的屠杀,在这一次次屠杀中,最惨的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是...
原创 古... 当观察中国古代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四百多位皇帝中,只有少数十位活到了七十岁以上,甚至只有五位达到了八...
原创 多... 晚清时期,尽管兵微将寡,但朝廷里的达官显贵们依然迫不及待地拿海军作为外交使节,发挥“移动国土”的作用...
原创 溥...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与末帝溥仪有关的轶事趣闻,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
原创 三... 历史常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可图定也。 历史上众多名将中,...
原创 镜... 大家好,欢迎来到不二历史社社,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一组图集是拍摄于二战敦刻尔克战役之后的老照片,通过这...
原创 盘...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神化了很多人,真实历史上的他们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厉害,但是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
原创 盘... 你知道三国演义中,最坑爹的谋士都有谁吗?三国时期虽说是谋士如云,但并不是每个谋士都能为主公排忧解难,...
原创 皇...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的时代,叫做士族时代。这个时代是贵族最后的延续,处于支配力量的阶级正是士族...
原创 皇... 皇太极的后宫在清朝历史中算是非常奇葩的一个,因为从他最爱的海兰珠来看,古代历史上26岁高龄加入皇宫的...
原创 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大多数人对内蒙古草原的第一印象。 从这句歌谣我们也可以看出,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