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葡萄牙发现的两封信,揭开明朝灭亡的真实内幕,颠覆了历史
迪丽瓦拉
2025-08-29 02:04:38
0

在明朝的历史上,崇祯皇帝作为最后一位皇帝,自然而然地背负了“亡国之君”之名。但“亡国”这个锅究竟应不应该由他来背?也不能轻易地下结论。

因为他在接手时,当时的大明朝已不复往日的强盛,而他登基时才刚满17岁,如果不具有惊天伟地之才实在是难以打赢这场翻身之仗。

更何况他本人也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做出了抵抗,而且叛臣的倒戈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比宋徽宗等软弱之辈多了那么一分悲情色彩。

随着人们开始对于明朝的灭亡历史孜孜不倦的研究,很多历史的真相也再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实当时的明朝本是有机会避免亡国的。而在葡萄牙所展示的两封信件中,也更加证实了这一观点。

无奈之中的“求助”

在嘉靖年间,虽然当时的大明朝处于一个在明朝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面对虎视眈眈的葡萄牙人,他们也是毫不畏惧,并在多次战争中击败了他们。但明朝皇帝却为了每年葡萄牙进贡的500两白银,让他们继续占据着澳门。

而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可以说一继位就接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万历年间三大征让明朝在世界上展现了锋芒,但战争必定劳民伤财,国库日渐空虚,使得大明朝在经历连续两任皇帝早逝之后变得摇摇欲坠。

为了挽救日渐式微的大明朝,崇祯皇帝可谓是不遗余力,他也不想在自己这一代葬送了祖辈的江山。于是他开始勤俭治国,勤于政事,铲除阉党,算是给苟延残喘的大明朝带来了一丝生机。可无奈的是,当时内忧外患,朝廷内党争不断,使得大明王朝仍旧不断徘徊在崩溃边缘。

这时的崇祯皇帝因为多疑这一性格上的缺陷,居然杀掉了清军一直惧怕的袁崇焕,算是给敌人献上了一次助攻。而他性格中另一个缺陷便是软弱,居然想在暗中同清军议和来给自己博得喘息的余地。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阿儒达图书馆中,收藏着两封珍贵的书信。在其中一封中,崇祯皇帝有这样一句同驻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所说的话:“葡萄牙是大明朝的领地,在我朝危难之际汝等应当效力,以谢皇恩”。

首战效果显著

这封信写于崇祯皇帝刚刚登基之初,此时锐不可当的清兵让明军节节败退。而崇祯皇帝之所以有借助西洋兵力的想法,是受了内阁大臣徐光启的影响。

徐光启对西洋文化很有研究,他认为西洋人的火炮非常厉害,用来对付八旗兵有出奇制胜的效果,所以当时的崇祯皇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了这封信。

由于这是皇帝亲自下的诏书,当时的葡萄牙人居然真的派了32人,组成一支雇佣军来帮助崇祯皇帝打清兵。

当时正值皇太极领兵围攻京城,虽然当时的清兵势头正劲,但面对西洋火炮强大的火力依然被打败了。甚至在这场战斗中,皇太极险些被火炮射杀,面对突如其来的胜利,崇祯皇帝大喜,亲自接见了这些火枪手。

当时的明朝也拥有火器,只不过无论从射程还是杀伤力上,都远不及西洋的先进。徐光启见势,直接上奏崇祯,建议朝廷不光要使用西洋火枪,甚至要采用他们的制度来训练火器营,并由葡萄牙人来指挥作战。因为已经尝到了甜头,崇祯就答应了。

结果这支由葡萄牙人指挥的火器营,果然不负众望,在第一战“宣川之战”中击退了清兵的骑军,并击杀了清兵数百人。

内患才是硬伤

眼见明朝的对外战斗迎来了曙光,可偏偏就在这时发生了“吴桥兵变”,孙元华的部将孔有德率领大批持有火器的部队投靠了清军,这不仅是削弱了明朝的战斗力量,更是让清军也拥有了强大的火器作为战斗力。

在随后的战斗中,原来的30多名葡萄牙火枪手除了三人幸存以外,死得死伤的伤。以至于徐光启苦心组建的由西洋人率领的火器营,被孔有德的叛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二次合作的流产

虽然徐光启的火器营计划宣布失败,但这却是由于叛将所导致的,并不足以质疑这一计划的可行性。于是徐光启再一次上书崇祯皇帝,希望再一次引进大规模葡萄牙火器拥军来重组火器营,一方面帮助练兵,另一方面指挥作战。而第二次给葡萄牙人的一封信,则是由徐光启亲自书写。

徐光启本人深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他笃信天主教,并想以此为契机同葡萄牙人定下盟约。并以答应葡萄牙人在大明朝传教为筹码,来完成对葡萄牙军事援助的合作。虽然这是以西方文化入侵为代价促成的交易,但在战况危机之下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这一次葡萄牙派来的雇佣军是上次的10倍之多,可就在这批部队进京之时,崇祯皇帝反悔了。

这是因为当朝的东林党大力地反对,而反对的原因主要是:本身明朝拥有火器装备,没有必要引入外来军事力量,如果外军探知我朝虚实,容易引发外患。于是又把这支葡萄牙火枪队遣散了回去。

崇祯皇帝的这一决策是对是错,都随着计划的流产变得难以判断,但由于当初32人的西洋火器雇佣军的出奇制胜,很多后人都评价为错失良机。

小结:

如果说,借助于葡萄牙火器部队的援助来打赢当时的清军是一次良机,那对于大明朝来说确实是有点可惜。

不过第一次的胜利,多少具有因为清兵措手不及而出奇制胜的色彩,在对方拥有了同样的火器及应对措施以后,能不能再次的奏效谁也说不好。

历史上借助于外部力量而取得最终胜利的例子并不多,所以发展自己内部的军事力量才是正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朝满族亲贵如何习得汉语 唐雨童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以“国语骑射”维护民族性,又通过“尊儒崇经”实...
原创 清... 傅雷:"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优秀的人总能在破碎的现实中...
原创 它... 在《封神演义》中,武王伐纣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许多电视剧也将这段历史演绎得神秘而漫长,仿佛是一场壮...
原创 统... 前言 1904年,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演讲时,首次用英语使用了“中国民国”这一称号。 而后,1911年...
原创 房... 在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中,长孙无忌虽然排在第一位,但若论功绩,他远不如排在第五位的房玄龄。李世民率军...
历史上的今天 | 德国著名作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 [15]—...
原创 非... 非洲最穷国建豪华中国宫殿,总统下台后被废弃,整体依然完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非洲。在非洲大刚果的金...
原创 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很多人印象中,清朝就是晚清时期那种昏庸腐朽无能的样子。但实际上清...
中国最早报纸《开元杂报》创办于... 通常人们都将1470年德国科隆出版的一份新闻小册子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其实,中国早在唐代(公元71...
“八办”首次入藏日本侵华罪证文... 3月19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行“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证文物史料捐赠仪式”,西北大学文化遗产院学...
原创 关...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褒奖蜀...
第1视点|把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热情地向总书...
原创 刘... 三国之时,群雄并起,为了争霸天下,每一位英雄豪杰,都会不遗余力的施展自己的绝技,让自己的英雄豪杰,威...
探寻青铜文明感悟文化魅力|西美... 2025年寒假,西安美术学院"艺铜铸梦"社会实践团队在王欢老师的带领下,以“让千年青铜文明对话当代青...
原创 康... 康熙皇帝,在清朝的皇帝中算是比较传奇的一位,8岁就从父亲顺治手里接过皇位。15岁智斗权臣鳌拜生擒他,...
原创 新...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王朝不断更替,皇帝也是轮流坐庄,清朝的宣统帝溥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
原创 《...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观众对易学习的仕途发展历程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二十年前 h?n 担任金山县县...
原创 唐... 白鹦鹉,《太平广记》中曾有记载,“天宝中,岭南献白鹦鹉”,此鸟十分聪慧,善解言辞,唐玄宗和杨贵妃对之...
原创 古... 我们看古装片的时候,剧中常常有人动不动就拿出几锭银子,往桌子上一摔。门缝里看人的店小二一看到这种场面...
原创 除... 自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大家便感觉三国没啥意思了,名将凋零,尤其是蜀汉,给人的印象就是能打的武将只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