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应该丧命的,为什么没有被毒死?
迪丽瓦拉
2025-08-29 10:32:46
0

李世民差点被李建成用毒酒毒死这件事,不是一般的野史瞎说,正史是有明确的记载的。我们先看《资治通鉴》是怎么记载的: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也就是说,李建成在晚上请李世民喝酒,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酒后心中剧痛,吐血好几升。同时在宴饮的淮安王李神通看形势不对,立刻扶李世民回到了西宫,李世民住的地方。这件事还惊动了李渊,李渊当天晚上就去西宫看望李世民,对这件事非常关心。

李渊看了李世民的情形,还专门派人给李建成下旨:“秦王酒量不好,以后不准晚上请他喝酒!”

我们看《资治通鉴》这样记述的非常清晰,并且这件事还惊动李渊到场。这是正史,所以不可能造假。因此李建成请李世民晚喝酒,这件事是真的。酒中有毒,这件事也是真的,李世民在酒宴上心绞痛,然后吐血数升,也是真的。

很多人质疑的是李世民吐血的升数,认为任何人吐这么多血都会死,李世民喝了毒酒,还吐了几升血,怎么还没有死,并且安然无恙。

也就是说这件事整个都是真的,但李世民吐血数升竟然没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借助史料来分析一下。

1)夜宴之前,李渊与众不同的打算。

李渊是一个皇帝,更是一个父亲。因此李渊的想法肯定是家和万事兴。这个家和,肯定是李世民老老实实做他的秦王,李建成老老实实做他的太子。不管李世民有多大的功勋,李渊希望一切照旧。但公元624年,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切都改变了。

公元624年六月,天气正热的时候,李渊去仁智宫避暑。避暑的时候,李渊命令李建成留守长安,而李世民和李元吉随行。这个时候,李建成想把李元吉当枪使,就指使李元吉在仁智宫避暑的时候,顺便把李世民干掉。

为什么李建成突然给李元吉下了这样一条指令呢,因为之前李世民陪同李渊到李元吉家的时候,李元吉曾经想安排人把李世民杀死,找李建成商量,李建成当时不同意。现在看到李世民势力越来越大,可能李建成后悔了。因此李建成这次是明确下令,让李元吉避暑的时候干掉李世民。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李建成不在仁智宫,可以完全避开嫌疑。为了配合李元吉的行动,李建成派自己的亲信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押送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

也就是说李建成此时在长安做的是两手准备:

第一,李元吉杀死李世民,为了保险起见也会杀死李渊。这样李建成就作为太子继承了皇位,有杨文干这样的铁杆照应,控制局势很容易。第二,李元吉杀死李世民,但没有杀死李渊,有了杨文干的兵,也可以逼李渊退位。

但问题是,这一次李建成找的人太不靠谱。派去运送盔甲的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竟然叛变了,直接找李渊告密了。可想而知李渊是震怒啊,但李渊也比较聪明,没有惊动李建成,而是派人诏李建成到仁智宫办点事。

不得不说,李建成的情报工作做的好,告密的事李建成很快就知道了。并且在听取下属的意见后,李建成衡量一下自己和李世民的能力,觉得造反不靠谱,就去仁智宫请罪。

李渊关了李建成,派遣司农卿宇文颖快马去诏杨文干,没想到杨文干胆小,一听皇上叫他,他一激动就真造反了,这下真坐实了李建成要造反的事。

杨文干一造反,李渊立刻把李世民叫过来商量。李世民一听杨文干造反,就笑了,根本没当回事:“杨文干根本不是打仗的料,随便派个人就把他灭了!”

李渊不同意李世民的看法,他认为杨文干的背后是太子,因此他认为会有其他响应者。李渊让李世民亲自去平定杨文干的叛乱,并亲口承诺,这次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会废掉太子李建成,立李世民为太子。而李建成改封蜀王。

李世民大喜,马上同意了李渊的意见。率领大军去平杨文干之乱。正如李世民的预料,大军刚一开拔,叛军一得到李世民领兵的消息,杨文干的部下就杀了杨文干投降了。

李建成这边呢,李世民刚走,这些后妃,大臣都劝说李渊,李渊想很久,就赦免了李建成,一切仍然照旧。

所以李世民白忙活了。

2)李渊虽然不认账,但李世民认真了。

这次杨文干事件,虽然因为李建成对后宫的影响巨大,在枕头风强劲吹拂下,李渊的耳朵软了,李建成全身而退了。

但这件事对李世民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杨文干事件,李世民在争夺太子位置的时候,不管怎么样心里是虚的,但有杨文干事件后,李世民争夺的理直气壮。

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夺得皇位。没有任何的愧疚,仿佛皇位应该就是他的,正是这次杨文干事件。是李渊亲口承诺要立他为太子。李世民平定了杨文干叛乱,李渊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是李渊的不对。所以在李世民心中,他早就是太子。

让李世民这样的超人师出有名,是李渊最大的败笔。并且李渊的退让和李世民的自信从后面的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出来:

公元624年七月,李渊带着三个儿子去射猎的时候,李建成有匹胡马,非常奇骏,但有个毛病,没事就突然躺平了。李建成把这匹马赠予李世民,想看李世民的笑话。

李世民二话不说就收下了,他知道李建成不安好心,但还是无所畏惧。果然,李世民在骑着正追鹿的时候,这马跑着跑着突然卧倒了。而李世民早有准备,立刻飞身跃出,毫发无伤。

这样这匹马搞了三四次之后,李世民不屑于对自己的亲信宇文士及说:“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意思是,他们想用这样的方法杀我,但人生死自由天命,这样的笨办法怎么能伤的了我。李世民对李建成手段拙劣的看不起!

但李建成还有后手,李渊左右的人立刻告密说:“秦王说自己有天命,不会轻易死!”只有天子才能有天命,李渊一听当即就火大,把三兄弟叫过来,训责李世民道:“天子才有天命,不是靠努力奋斗的,你不用着急了!”李世民急忙跪倒解释,李渊不听。后来突厥入侵了,要李世民去打仗,李渊才放过了李世民。

公元625年,李世民被李渊封为中书令。秦王身兼宰相。

这时候李世民已经在谋划自己的后路了,李世民的后路就是东都洛阳。李世民在东都洛阳安插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一个是李渊的重臣,工部尚书温大雅,一个是李世民的铁杆,车骑将军张亮。特别是张亮,李世民给了张亮大量的金钱,让张亮偷偷招募天下英雄豪杰作为后备。

李元吉得知情况后,向李渊告密。李渊得知李世民后面的大动作,就把张亮逮捕审问,但张亮作为李世民的亲信,肯定是不会出卖自己的主子的。因此无论如何用刑,张亮是矢口否认,李渊也无可奈何。

而李渊也肯定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有自己的动作,但李渊已经无力制衡了,更何况是李渊自己食言在先,他也是心中有愧。

3)下毒,李建成先露出的獠牙。

这个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非常清楚,靠李渊干掉李世民已经非常不可能了。因此这时候想弄死李世民,只有自己亲自下手了。

李元吉自从在仁智宫没有下手,李建成觉得依靠李元吉也不怎么靠谱。因此公元626年六月,李建成想办法邀请李世民一起吃晚饭,李世民很爽快的答应了。

李世民能不知道李建成什么意思!但他仍然很爽快的答应了,这说明李世民早有准备。作为当时能和皇帝和太子分庭抗礼的秦王,如果没有十足把握,他敢去李建成的太子府喝酒吗,所以说李世民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

李世民去了李建成的宴会,证实了李建成的酒里有毒,然后吐血数升。至于怎么做成的,李世民自然有他的办法。就像现在的魔术师一样,变戏法岂能难倒文治武功超一流的秦王。

并且有李神通这样的朝廷重臣在旁边作证,李建成想洗干净都不可能了。李渊这次也是亲临现场,仔细勘查了现场的各个证据。证据确凿,李建成的任何解释都是徒劳的。但李渊没有责怪李建成下毒,而是下诏让李建成不能再请李世民喝酒。可见李渊的内心矛盾。

但李渊万万没想到,这一次是李世民对李渊底线的试探。李世民用吐血数升告诉李渊,太子对我下毒了,如果你不管,我就要自己管了。

李渊不能不管,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李渊对李世民说:“刚开始起兵的时候,是你首先倡议的,应该据首功。但太子年长,并且做太子这么久,我也不忍心夺他的位置。但你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也不能这样受委屈,我觉得把东都洛阳给你,并且河东全部是你的,你可以在东边设立天子的旌旗。”

李世民哭着不同意,说离父亲太远不能尽孝。李渊说:“东西都也没多远,相见了随时可见!”李世民才同意了!

大家都同意的时候,李元吉偏偏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告诉李建成说:“秦王如果去洛阳,有地有兵,再配上他纵横天下的本事,谁也不可能制服他。如果留在长安,他就在我们的地盘上,取他的性命很简单!”

李建成想了半天,觉得李元吉说的很有道理。因此就动用他的后宫力量,劝说李渊把李世民留在长安。李渊听了枕头风一吹,又改变了主意,把李世民又留下了。这下,完全把李世民惹怒了。

但李世民仍然忍着,因为火候不到。他越能忍,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认为李世民好欺负。就做的越过分。对李世民的手下全面打击。所以不等李世民动员,李世民的嫡系都对李元吉和李建成恨之入骨。作战欲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所以根本不用李世民去劝说他们造反。

事实上我们看史书发现,李世民仿佛是最不想反的一个,无是房玄龄、杜如晦,还是长孙无忌、张恭谨,还是侯君集、尉迟敬德,没有一个是李世民动员他们反的,都是他们天天劝说李世民反,恨不得急出一头包。而李世民在他们的劝说下,不情愿的造反了,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让部下求着你造反,远比你号召他们去造反,威力要大的多。至少在兵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会逃跑,他们在主动为自己的未来而战。而不是被命令的。这才是李世民用兵的高明之处。

因此有这样的将士用命,玄武门之变怎么会不胜!

综上所述:李世民参加了李建成的夜宴,的确是被李建成下毒了。但要说李世民毫无准备,这也是骗人的。以李世民的英明睿智,岂能毫无准备的去赴一场鸿门宴。

李世民不但去了,而且还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心中剧痛,然后在酒宴上吐血数升,让全天下,包括李渊看到了他的惨状。让李渊动了恻隐之心。

李世民表面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看过李世民用兵的人都知道,李世民最擅长的就是防守,他总是能等到敌人懈怠的时候,然后突然发动袭击,给敌人致命一击,打垮对手。可惜的是李建成没有明白,一击不中徒然让别人防备。这是最差的进攻!

因此李世民用事实证明,他不但是最卓越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演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将... 内史腾,一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秦王政十七年(前2...
原创 韩... 古人评韩信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是韩信祠中的一幅对联,“生死一知己”指的就是萧何,“存亡...
原创 司... 司马懿字仲达,在历史上,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与隐忍的政治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装病甚至自残...
原创 诸... 诸葛亮最终选择让蒋琬接班,而不是自己最欣赏的弟子姜维。在我看来,姜维相比蒋琬,有以下不足之处。 1、...
在时代大潮中,如何守住城市文化... 讲座嘉宾陈平原教授 2025首期《岭南大讲堂》现场 ...
原创 为... 刘邦是大器晚成的一代帝王,刘邦也是从草根逆袭成皇帝的人。确切地说刘邦是在四十七岁才开始起义的,他仅用...
原创 莱... 抗战结束之后,国民党军拥有600多万大军,编制十分混乱,蒋介石考虑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加起来...
原创 刘... 文/四季文史 “兔死狗烹”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熟悉了。它的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
原创 为... 刘备让人熟知的儿子有四个,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以及刘理。但是从相关史料来看,在公元196年,刘备...
原创 袁... 袁术与袁绍有隔阂,袁术向公孙港求援,公孙浪派刘备驻守高唐,单经驻平原,陶谦驻守发于,以此来逼迫袁绍。...
原创 韩... 韩信之前根本就没有打过仗,萧何是通过自己观察人的经验以及在跟韩信相处过程中,通过生活的点滴发现韩信是...
原创 如... 刘封原名寇封,原本是荆州的一个富二代,罗侯寇氏。刘封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原创 历...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墨子所代表的墨家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
原创 历... 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可惜唐朝的太子不得善终挺多,比如唐太宗时期的太子李承乾因涉及谋反最终被废为庶民,...
原创 距... 距离毛主席将大寨定为农业模范已经过去50多年了,如今的大寨,不仅没有变成鬼村,反而发展的更好了。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 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
原创 三... 三国演义:华容道,诸葛亮为何要故意放走曹操?专家:不放他们就完了! 《三国演义》故事里有许多著名的经...
原创 十... 13世纪,那是游牧民族最为鼎盛的时期,在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带领下,蒙古铁骑西征南伐,横扫欧亚大陆,可...
原创 同... 在中国古代,特别讲究搭配,从经典小说中,我们也能看出搭配的重要性。 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和《...
原创 卧... 东汉末年三国分立,魏蜀吴鼎立之势难以撼动。那样的局势之下,必是你强我弱,互相争夺天下的争霸局面。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