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迪丽瓦拉
2025-08-30 12:03:24
0

国家都没了,下场能好到哪去。

秦始皇灭六国,当然离不开秦国前几代国君的良好铺垫,但是秦始皇作为给关东六国致命一击的人,他所展现出来的才能和谋略也是毋庸置疑的。

到秦始皇登基,六国之中,韩国基本上已经沦为秦国附庸;魏国也基本上没落;燕国偏安一隅,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齐国看似是大国,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了;楚国倒是地大物博,但是自从楚国数次迁都之后,其实力已经与秦国无法相比;赵国也是国境线千余里,士卒也精干,但是赵王昏聩,廉颇不备任用,李牧惨死,终究也是无力再扭转乾坤。

秦国以一国敌六国,秦始皇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不让六国再次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他采取的战略是,

先是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再采取联络燕国和齐国,稳住魏国和楚国,先消灭东出路上的魏国和韩国,继而再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的策略,这是最符合当时秦国国情的。

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秦始皇于前230年正式开始了灭六国的战争,第一个被消灭的国家是韩国,最后一个被消灭的是齐国,前后时间跨度达到十年。

我们就按照六国覆灭的顺序,来看看每个国家被消灭的大致过程,以及每个国家的国君下场如何。

一、韩国。

其实早在前236年,秦始皇已经为攻灭六国做最后的铺垫了,他听从李斯的计谋,用间谍在燕国和赵国活动,挑起燕赵之间的战争,然后秦国趁机进攻赵国,攻占了阏与和安阳等几个战略要地,将秦国国境推到了与赵国都城邯郸十分近的距离。

不过在危急时刻,赵国国君赵幽缪王任用在边境击杀十万匈奴军队的李牧为大将,让其率领强悍的骑兵抵御秦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主帅桓齮带领少量人逃走。李牧被重新任用,也让秦国意识到赵国尚有一战之力,所以决定先消灭韩国。

韩国在六国中的势力比较小,再加上历史上多次被秦国蚕食,所以到秦始皇时期,韩国只剩下十几座城池了,消灭韩国对秦国来说信手拈来。

秦始皇之所以选择先消灭韩国,是因为韩国扼守住了秦国东进的通道,只有打通了这条通道,秦国无论是出兵还是后勤,都将变得更加容易,这对于消灭赵国是有利的。

前230年,秦始皇派遣名不见经传的内史腾领兵伐韩,很快就将韩国消灭,韩国国土也被秦国改为颍川郡。

韩国当时的国君是韩王安,他在位九年,时时刻刻盼着秦国和赵国打仗,希望他们彼此消耗,这样韩国就可以保全,但是秦国胜少负多,最终做大,韩王安因此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害怕哪一天被秦国消灭。

据说,在秦国军队进攻韩国的时候,三万秦国排山倒海地向韩国杀来,韩国五万老弱病残基本上毫无抵抗之力,最终全线溃败。韩王安为了保存都城新郑的百姓,最终举白旗投降。

韩王安先是被押送到秦国都城咸阳关押,第二年颍川郡建立之后,秦始皇又将韩王安押解到颍川郡陈县软禁。

前226年,韩国贵族在新郑发起叛乱,试图扶持韩王安上位并重新建立韩国,但是不久之后便被秦军平定。秦始皇担心如果继续留着韩王安,会造成更多的混乱,所以就将韩王安处死。

二、赵国。

继赵国任用李牧之后,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增,秦国在消灭韩国之后,于前232年又派遣两路大军讨伐赵国,但是三次与赵军作战,均备李牧所击败。

秦始皇决定调整策略,先将李牧给干掉,然后再进攻赵国。在谋臣的建议下,秦始皇采用离间计,花重金收买赵国丞相郭开,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诬陷李牧和司马尚。

赵王迁品行不端,毫无治国才能,事事听信郭开的话,他以为郭开说的是对的,所以就罢黜了李牧和司马尚,改任赵葱和颜聚卫统帅。

李牧丢失军权之后,郭开又构陷李牧谋反,他因此被赵王迁杀害。

郭开这个人算是赵国的大奸臣,早在前244年的时候,郭开就干了一件大坏事。

那时候赵悼襄王无将可用,便想起被自己逼到魏国去的老将廉颇,他便派人去看廉颇身体状况怎么样。

郭开与廉颇有仇,所以他就贿赂使者,让使者回报廉颇的时候说,廉颇虽然吃饭还跟以前在赵国时一样,一次三大碗,但是吃完之后不一会就上了三次厕所。赵悼襄王便以为廉颇真的老了,于是就没有召他回国。

李牧是赵国唯一一个可堪大用且有能力抵御秦国的大将,他在被郭开诬陷致死后,赵国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希望。继任李牧的赵葱根本无法抵抗秦军,于前228年被秦国大将王翦所击败。

颜聚收拾残兵回到邯郸固守不出,但是郭开这个内奸此时已经完全被秦国收买,他最终说服了赵王迁向秦军投降。

而主战的公子嘉则带领残兵败将来到代地,不久之后自称代王,延续了赵国的的政权统治。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攻打代地,公子嘉被杀,延续了二百五十多年的赵国最终还是灭亡了。

赵王迁被俘虏之后,被发配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生活不怎么好,还有人监视,每天只能寄情山水,写写诗,作作画,最后郁郁而终。

赵王迁死后被秦始皇上庙号幽缪,也就是赵幽缪王。

三、魏国。

在消灭赵国之后,秦国原计划消灭楚国,但是魏国却依然夹在两国之间。

有大臣就建议秦始皇说,魏国只剩下都城大梁及附近十几座城池,不足为虑,还是先消灭楚国为好。但是秦始皇却认为,魏国始终是一个阻隔,再加上魏国多次作为合纵伐秦的主要参与者,还是先消灭为好。

魏国也是个悲哀的国家,因为其地理位置相当好,又处在中国的中枢位置,一直别其他国家虎视眈眈。

后来,魏国长期遭受齐国,秦国和楚国的蚕食,最终从一个大国和强国变成一个弱国和小国。到秦始皇时期,魏国基本上已经是待宰的羔羊了。

不过魏国的都城大梁城防很坚固,王贲带领大军攻打大梁,没有着急强攻,而是将黄河和鸿沟之水引过来淹没了大梁,再经过三个月的苦战,魏国士兵损失殆尽,魏王假最终出城投降,被王贲杀死。

四、楚国。

在当时的六国当中,楚国算得上是面积最大的,其领土范围包含现在的河南南部,山东南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全境,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万人。

楚国虽然内部是一团乱,而且地大物博,粮食储备比较充足,也有战略纵深,所以其实是有实力可以跟秦国耗一耗的。

秦始皇把李信和王翦找来,问他们各需要多少兵力攻打楚国。李信说只需要二十万就足够了,而王翦则水泥需要六十万才行。

秦始皇原本就更喜欢少壮派的李信,所以就说王翦老了,搞得王翦很没面子,最后一气之下跑到乡下养老去了。

结果李信太过于自信,一是急于冒进,二是战略失误,结果被楚国大将大败。

秦始皇这才意识到王翦说六十万人是对的,所以就亲自去把王翦给请了回来,让他做主帅去讨伐楚国。

王翦果然不愧是老将,利用强大的兵力和后勤保障作为基础,与楚军展开对垒。结果楚国这边先坐不住了,楚王负刍下令项燕进攻,但是王翦就是拒不交战,最后项燕值得带着军队撤走,而王翦则抓住机会下令进攻,大败楚军,项燕自杀。

王翦带领秦军一鼓作气攻克楚国都城寿春,最终活捉了楚王负刍。历史上没有交代负刍的结局,但是多半是被幽禁或者被杀害。

寿春被攻克之后,负刍的弟弟昌平君熊启逃到淮南,并在那里被部下拥立为楚王。

熊启原本在秦国为官,担任过相邦之职,后来因为秦国要消灭楚国而叛逃回楚国,在李信攻打楚国的时候曾半道上伏击过李信,是楚军战胜秦军的关键人物之一。

熊启定都兰陵,占据着吴越之地,并以长江作为天险来抵抗秦军。不过熊启也只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蒙武率大军攻打熊启,他没有抵抗多久就兵败被杀。

五、燕国。

早在秦国消灭赵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就已经派遣大军驻扎在燕国边境了,其目的就是防范燕国救援三晋。

燕王喜怎能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他眼看秦国把韩魏赵一个个消灭掉,心中十分担心,但是又毫无计策。

燕太子丹病急乱投医,于前227年派遣荆轲去刺杀秦始皇,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反而激怒了秦始皇,派遣了更多军队去攻打燕国,于前226年攻克燕国都城蓟,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开始往辽东郡逃窜。

秦将李信对燕太子丹穷追不舍,燕太子丹躲在水里才躲过一劫。不过后来燕王喜做了一件毫无人道的事情,他竟然杀掉亲儿子燕太子丹,将他的头颅送给秦始皇,以期求得他的原谅。

秦始皇攻打燕国原本就是因为自己被刺伤而愤怒,不是原本的计划,他见燕王喜主动献上了儿子的首级,所以就见坡下驴,将大军调去攻打楚国了。

前222年,秦国腾出手来,秦始皇便派遣王贲攻打辽东郡,十分顺利地将也燕国最后一块土地也占领了,燕王喜被抓获。

燕王喜的结局,历史上也没有交代,不过肯定是不会被优待的,连自己的儿子都舍得杀,秦始皇估计也看不起这种人。

六、齐国。

齐国在齐湣王执政时期的表现十分贪婪,开始不断攻打周边国家,消灭了宋国,还攻打楚国和三晋,甚至一度还要灭掉二周当天子。此时齐国的实力在齐桓公之后再次达到鼎盛,衣服天下唯我独尊的姿态。

然而齐国的骄横和贪得无厌,终于招致了六国的不满,开始合力伐齐。六国中秦国是充当了挑事者的角色,因为他就想借助其他五国的力量来削弱齐国,从而扫除这个最强大的对手。

在燕国大将乐毅的统帅下,六国军队几乎将齐国灭国。后来其他五国撤军,在齐国大将田丹离间计的作用下,燕国国君解除了乐毅的职务,齐国乘机收复失地并复国。

齐国虽然存活了下来,但已经元气大伤,后来的几次合纵伐秦都没有参加。

在秦国消灭其他五国的过程中,齐国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竟然坐视不管,最后五国一个个被消灭,只剩下齐国孤军奋战。

而齐国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齐王建的存在。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但是他却是个鼠目寸光的人,他见齐国与秦国没有接壤,所以就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

在秦国灭五国的过程中,秦国还不断贿赂齐国相国后胜,让他成为第二个郭开,充当了秦国远交近攻策略在齐国的代理者。

后胜为了钱财,不断劝说齐王建臣服秦国,结果搞得齐王建一门心思做着被秦国保护的春秋大梦,整个国家从上到下也都没什么斗志。

更加荒唐的是,秦国在前221年攻打齐国的时候,齐国竟然没有抵抗的士兵!而且齐王建还在后胜的劝说下不战而降,成为了五国中最没有志气的国君。

据说,齐王建在投降的时候还指望秦国能够善待他,许他以富贵,让他安度晚年,结果秦始皇很看不起这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国君,将他送到松柏树林里,最终活活饿死。

总结:

秦国消灭六国只花了十年时间,但是准备的事件却长达二百余年。秦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秦国连续出了几位有作为的国君,任用了许多有能力的大臣,采取了很多正确的策略,最终在秦始皇手上给了六国致命一击,将全国统一。

在六国覆灭之后,他们的国君必定是没有好下场的,到不是说秦始皇喜欢杀戮,是因为国君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秦国消化六国的土地和人口,只要这些国君还在,那么势必会造成各国顽固势力的反抗。

所以,在如何处理六国国君这件事上,秦始皇的选择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们消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摄... 在清朝的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两个摄政王,一个是宣统帝溥仪的生父载沣,另外一个便是早清时期顺治的叔叔多尔...
原创 1... 1950年11月初的夜晚,朝鲜一个普通的山头阵地前所未有的寂静。只有尸体烧焦的气味、一片废墟的阵地和...
鸦片战争为何清朝十万士兵打不过... 清军战败的原因很多,这里我仅就双方兵力以及炮兵差距角度来阐述。 1.事实上清军真正可用于作战的部队并...
原创 关... 关羽,字云长。汉末三国蜀汉的名将,被后代神化,被尊为“武圣”。 关于关羽,我们大部分的认知都来自于《...
原创 制... 老周 摘要:说起清朝的地方官制,各种称谓令人眼花缭乱,制台、抚台、藩台、臬台……,看的人一头雾水,只...
原创 雍... 康熙王朝剧情里有这么两个细节,大阿哥被圈禁后,没有任何人搭理他,甚至连个火盆子都不愿给。而老十三被圈...
原创 清... 历史清秋如弹指挥去,暮色旧事唱不已。图为一组清朝末年的北京城里人们生活状态老照片,彼时的清朝因为朝廷...
原创 集...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冠以“战神”称号的军事奇才屈指可数,战国时秦军大将白起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原创 《... 《史学要义》中对各类史书的缘起、思想、内容、体例、得与失等的评价,涉及到了史学批评的各个方面,它是对...
原创 曾...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近代唯一的圣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他天资一般,甚至有些愚钝,但最终却位极人臣,声名...
祺祥通宝宝源局小平雕母 ‌祺祥通宝雕母宝源局小平‌是清代钱币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祺祥通宝是清朝咸丰十一年...
总督和巡抚相比谁厉害,平西王和... 总督和巡抚相比,毫无疑问是总督厉害。 中国的地方官制设置经历了几个阶段,秦朝以前的诸侯国制度不算。秦...
原创 古... 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那时候的人们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人们只要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检验,...
原创 清... 【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 今天,刘老师继续来给大家讲述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所发生的那些鲜为...
原创 御... 大家都知道保护皇帝安全的御前侍卫是一个很特殊的一群人,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承担着保护皇帝安全的责任,...
原创 中... 关于中国的姓氏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早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史籍上就有关于姓氏的相关记...
原创 2... 1993年,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才女嫁给了一个非洲人,并在1996年,生下了一个女孩。同时她还为了追...
四野小小的一个情报处长,林总称... 四野之中能打的将领太多了,数不胜数,如韩先楚、梁兴初、丁盛等等,这些将领都是名声在外,可是四野有一位...
原创 中... 世界上幅员辽阔,有很多国家,但是中亚地区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曾被苏联大叔抛弃,然后就一直贫困潦倒,后...
原创 尼... 1972年2月21日,举世瞩目的中美乒乓球外交终于迎来了令人兴奋的成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