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帐下有多少悍将?为何孔明死后公然违背军令?谁给他的胆子?
迪丽瓦拉
2025-08-30 19:03:20
0

魏延,蜀汉之中除“五虎上将”外的佼佼者,以其卓越的地位与能力扮演着关键角色。身为刘备亲自擢升的大将,他堪称刘备的心腹之臣,与那些降将在主公心中的分量有着天壤之别。

魏延才华横溢,却也伴随着一份难以掩饰的傲气。这份高傲,在诸葛亮离世后显露无遗,致使他公然抗拒军令,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三族受累。

【一、违背军令】

在传奇故事中,魏延的形象并不光辉。书中称其天生反骨,预示着他将背叛蜀国。然而,尽管魏延确有瑕疵,背叛之事他却未曾想过。即便与诸葛亮不和,但他深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份情谊,让他断不会轻言背叛。

刘备离世后,魏延在蜀汉失却最强支柱,且与诸葛亮关系微妙。诸葛亮故去,他竟违抗军令,终遭不幸。其实,诸葛亮病重时已有预感,并提前部署好了一切。

诸葛亮对魏延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之语:若魏延违抗命令,尔等可自行进发,无须顾及。换言之,便是魏延若不从,你们先行离去便是。此言亦透露出,诸葛亮早已预见,自己一旦故去,将无人能制衡魏延。

魏延实力不容小觑,正因如此,他才敢违背诸葛亮的旨意。论官职,他在蜀汉仅次于孔明,身居前将军之位,且被封为南郑侯,地位显赫。反观其对手杨仪,不过丞相府长史一枚,与魏延相比,实乃云泥之别。

杨仪,诸葛亮麾下的一名幕僚,于丞相府中职位平平,朝堂之上更是微不足道,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掌握了蜀军的指挥权。一位无正式官职之人,竟能凌驾于朝廷册封的大将军之上,实属罕见。

忆及前文所述,魏延性格颇为高傲。退一步讲,即便他非高傲之人,对此亦会心生不悦。大军指挥权旁落已令人沮丧,更何况是落入杨仪之手。

魏延确有高傲之底气,才华横溢,尤其在五虎上将纷纷陨落之后,蜀汉境内难寻敌手,就连诸葛亮颇为赏识的姜维也坦言,自己不及魏延半分。

诸葛亮去世后,汉中太守魏延统率着蜀汉最精锐的部队,尽管人数仅约三万,却个个骁勇善战,堪称雄师。身为大将,魏延麾下自然也拥有指挥有方的将领。

谈及魏延,不得不提其子魏昌,作为长子,北伐期间他始终伴随魏延左右。尽管与父亲相比,魏昌的才能略显逊色,但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他也颇具实力,不容小觑。

再者提及马超之堂弟马岱,正是那位终结魏延生涯的勇将。马超临终前,唯一牵挂便是这位手足,遂将其托付于刘备。刘备则将马岱安置于麾下大将魏延麾下,予以重用。

此刻,魏延麾下几无良将,他对自己实力深信不疑。正如前文所述,蜀汉之中,唯姜维与王平二人能与他比肩较量。然而,这仅是切磋而已,最终胜负,犹未可知。

魏延未曾将马岱放在眼里,不料最终竟命丧其手。其实,让魏延心生不满的仅是诸葛亮临终前将军权托付给了杨仪,且不说杨仪地位不及他,更关键的是,他们之间本就关系紧张。

【二、不和已久】

魏延,一介纯粹的武将,不谙人际调和之道,与文臣诸葛亮、杨仪均关系紧张。身为武将的他,缺乏政治敏锐,常在不经意间触怒他人,而不自知。

他们二人矛盾的根源颇为直白——子午谷奇谋,仅此一端。刘备仙逝后,诸葛亮秉持遗志,踏上了北伐征途。对于这一壮举,魏延不仅无异议,更是鼎力支持。

于首次北伐之际,魏延斗胆献上子午谷奇策,满怀期待地恳请诸葛亮采纳其计。然而,正如众人所料,诸葛亮最终婉拒了这一大胆提议。

诸葛亮素以谨慎著称,行事常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然而,子午谷奇策中变数重重,风险难测,正因如此,他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在诸葛亮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五次挥师北伐,魏延总伴其左右。而魏延,每次都不忘重申自己的子午谷奇策,却屡遭诸葛亮婉拒,志向难酬,历史的篇章中留下了这屡败屡战的坚持与遗憾。

诸葛亮以谨慎著称,然在魏延眼中,这却是胆怯之态,限制了自己的才能发挥。相较于诸葛亮这位不愿纳谏的上司,魏延对杨仪这位同僚更是心生厌恶,视其为不可忍受的存在。

《三国志》对杨仪的描绘颇为精准:性情急躁且心胸狭窄。他屡次在众人面前令蒋琬尴尬,不可否认其确有才能。换言之,他欠缺的是情商。杨仪与魏延相似,二人皆属不善言辞、情商不足之辈。

试想两人相遇后的情景,一文一武的他们在蜀汉末年深得诸葛亮器重。然而,彼此间早已心生嫌隙,这为日后魏延的抗命之举悄然埋下了种子。

【三、让人不解】

重用杨仪与魏延却未能化解二人嫌隙,无疑是诸葛亮的一大疏漏。连孙权都能洞察两人性格不合,难有大为,诸葛亮又岂会不知?然而他虽心知肚明,却始终未加调和,反而任其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孙权偶有远见,早在诸葛亮健在时,他便对费祎有所警觉,断言若诸葛亮离世,此二人恐成蜀汉之患。果然,诸葛亮刚逝,这两人便急不可耐地显露本性,验证了孙权的预言。

忆及诸葛亮临终前,他曾与数位重臣密会,耐人寻味的是,魏延并未获邀,被悄然排除在外。结合他之后的遗言,不禁引人遐想,或许诸葛亮早已预见,自己一旦离世,魏延定会兴风作浪。

在马岱的刀下,魏延陨落,而杨仪为泄一己之愤,竟将魏延三族诛灭。此等行径,恰如孙权所言,“心胸狭窄,终难成大器”。尽管魏延因违抗军令而遭诛,但不可否认,纵有万般过错,他对蜀汉的忠心从未动摇。

他若欲背弃蜀汉,机会比比皆是,无论是屈膝降于司马懿,还是直指君上刘禅。魏延之死或不可避免,然“叛国”之冤名,实不应强加其身。

【结语】

魏延遭诛未几,杨仪便心绪难安,竟口出狂言,扬言:“若吾领兵投魏,何至于此!”终其在囚室自裁,蜀汉至此,可用之才愈发稀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
原创 晚... 【新疆官员】这是一组反映晚清官员真实形象的老照片,他们的气场非常强大,派头十足,不怒自威。照片中的官...
为何清朝皇子分属在八旗中不同的... 常在娱乐圈里打转的人可能都听说过,有些名人爱说自己是八旗的后代,还老喜欢标榜自己是清朝皇族的血脉。就...
原创 清... 一说起“闭关锁国”政策,相信不少读者朋友的怒气就出来了,这种不与外界接触的国家政策,是严重的孤立主义...
原创 岳... 对于秦桧和岳飞的故事,大家也都是了解的,因为秦桧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导致抗金名将岳飞被冤入狱,而且也是因...
中华民国二年四川造币厂造双旗币... 中华民国二年四川造币厂造双旗币贰佰文,铸造于1913年,是四川造币厂为统一货币体系而铸造的铜币。这枚...
她是令妃的儿媳,被称为清朝最幸... 在古代的时候,皇后虽然被称为一国之母,执掌后宫。但是通常的情况是,皇后头上还压着一个太后,也就是皇后...
原创 雍...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雍正帝与年羹尧之间的恩仇纠葛,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至今仍让人感慨万千。年羹尧...
大清帝王“皇太极”的名字由来,... 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爱新觉罗皇太极,他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手建立了清朝,大力发展...
原创 古... 我们知道,在中俄之间有一个国家叫做蒙古国。我们中国也有一个地方叫做内蒙古自治区,这两者都有“蒙古”二...
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 记者从国家档案局获悉,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1次执行局会议,正式将我国申报的《随州曾侯...
原创 为... 为何叫隋朝皇帝为隋文帝,唐朝皇帝为唐太宗? 我们通常用以下四种方式来称呼古代的帝王: 第一类:秦二世...
胡惟庸请朱元璋到家中喝酒,朱元... 横扫江南兵马无数,剑上血迹尚未干!老和尚不知豪杰至,絮絮叨叨只问名。 朱元璋原本是个普通老百姓,放过...
原创 日... 在统一日本之后,踌躇满志的丰臣秀吉开始对西方的大明帝国发起挑战,带着对土地的渴望,他带领刚从的战国乱...
原创 古... 从元朝的创始人忽必烈开始,元朝除了四处向外征兵打仗、扩张自己的领土,征服海外、境外的其他民族,想要统...
原创 中... 衣服对于人类而言不仅拥有驱寒保暖的实用性价值,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