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14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解缙是明王朝难得的才子,在他小时候就有“神童”的称呼。据说,解缙在其七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了,并且在十二岁的时候就熟读《四书》、《五经》。不仅如此,因为解缙才华横溢,明王朝著名的书籍《永乐大典》就是他所编撰的。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在1388年的时候,解缙就因为中了进士,担任翰林学士。因为解缙的聪慧异常,所以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起来明王朝以后,就大力削弱武将的实力,但是同时又重视文臣官员,所以解缙自然而然成为了香饽饽。
可是,后来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让他提出一些建议,并且跟他说,“君臣之间,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第二天,解缙就给了明太祖朱元璋“万言书”,因为言辞恳切,所以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夸奖。
后来,解缙又继续表达自己的见解写了《太平十策》,内容就是建议明太祖朱元璋减轻一下明王朝的刑罚处罚,甚至还表示有一些兵部的官员玩忽职守。
这让沈潜知道以后,十分愤怒。于是,诬陷解缙有不轨之心,明太祖朱元璋根本没有调查情况就相信了。把解缙给降了官职,并且还让解缙在家里闭门思过。
第二、明惠帝朱允炆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以后,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明惠帝朱允炆那个时候特别信任礼部侍郎董伦,而董伦十分佩服解缙,把解缙当作自己的偶像。
于是,在明惠帝朱允炆面前,说了很多解缙的好话,终于明惠帝朱允炆被说服,召解缙回来担任翰林侍诏这个职位。
第三、明成祖朱棣时期
1404年,虽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解缙却没有因为换了皇帝,而把解缙解雇,反而解缙的官职升到了内阁首辅的职位。
1405年,明成祖朱棣和解缙商量要立谁为太子。明成祖朱棣想要立自己的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是解缙却直言不讳,“认为自古的规矩都是立长子为皇太子的,否则会引起变动。
一旦在这一代开了不立长子为皇帝的先例,那么后面肯定会出现大的乱子。”明成祖朱棣最终还是听从了解缙的建议,于是立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
这件事被汉王朱高煦知道以后,就对解缙心生怨念。正好这个时候,明成祖朱棣派遣皇太子朱高炽率领明王朝的军队去攻打安南地区,不过却遭到解缙的反对。可是,朱高炽还是率领着军队去打仗,并且还凯旋而归。
虽然说,朱高炽已经被明成祖朱棣立为了皇太子,但是他还是更加喜欢自己的次子汉王朱高煦,并且各种赏赐汉王朱高煦,而且赏赐的规格都超越了太子朱高炽。
面对这种情况,解缙也特意向明成祖朱棣建议,“说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合理,有违礼法。这样下去,汉王朱高煦肯定会压制皇太子朱高炽的地位。”
但是,明成祖朱棣却认为解缙是在危言耸听,挑拨父子与兄弟之前的关系。因为解缙的直言直语,让他在朝中树敌颇多。
所以等到1406年,明成祖朱棣给黄淮等人赐了纱罗衣,但是却没有给解缙。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认为他不再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重视,于是开始疏远他。
不仅如此,早就对解缙有意见的汉王朱高煦抓住机会,联合起来淇国公邱福以及礼部郎中李至刚,对解缙不断诬告,让解缙的官职一贬再贬。
直到1410年,因为解缙有事向明成祖朱棣报告,但是明成祖朱棣当时正在外面征兵打仗。于是,汉王朱高煦又乘机诬陷解缙,说解缙私自会见太子,有不轨之心。
这一下惹怒了明成祖朱棣,立马把解缙关进了大牢里面。等到1415年的时候,锦衣卫的指挥使给明成祖朱棣上交囚犯的名单,明成祖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还在上面的时候,就问了一句。
这被锦衣卫纪纲瞬间明白了明成祖朱棣的意思,于是把解缙给灌醉,埋在雪里。最终,解缙被活活冻死。
解缙虽然是一个自幼就聪颖的人,但是他却不懂不可暴露锋芒的道理。虽然说无论是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明惠帝朱允炆以及明成祖朱棣的时期,解缙都受到了重视。
但是因为解缙这个人太过于偏激,而且直言不讳,所以树敌众多,这也就导致解缙被很多臣子不断嫉妒和诬陷。
从而导致解缙不断被升职又被贬谪,直言不讳,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如同唐太宗李世民那般有博大的胸怀,可以无条件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且给予改正。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解缙居然可以从内阁首辅沦落成为一个阶下囚,最后竟然被一个锦衣卫给灌醉,活活冻死,从而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