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用悬赏通缉的办法追捕重案犯,是一种很常用的手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设立赏金的金额时,往往会定的尽可能高一点,以收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效果”,使得被追捕的通缉犯成了过街老鼠,无出藏身,无所遁形。但明朝有一个通缉犯,他的悬赏金额竟然只有3钱银子。但这个人对于明朝还非常重要,差一点改写明朝历史。
话说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明朝是被清朝灭掉的,这种说法不够严谨也不够准确。正确的说法,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推翻了明朝,然后清军入关,击灭李自成,才定鼎中原。因此李自成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始作俑者。如果没有西北中原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单靠关外清朝的力量,连突破山海关防线都会困难重重,更别提入主中原。
以明朝的综合国力和兵员数量,远远胜过当时的清朝。但在面对关外清朝进攻时,崇祯皇帝却无法使出全力,因为他必须抽调出一大部分兵力,去应付在明朝腹地纵横驰骋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义军。在与义军的内战中,明朝的国防实力受到严重损失,精兵强将几乎被消耗一空,掏空了明朝的武备实力,成为明朝灭亡最直接的原因。
崇祯也早就觉察到了这个问题,不先把内地起义军扑灭,明朝就会长期陷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因此,崇祯也曾把剿灭起义军当做重中之重,几乎是集中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用于镇压起义军,并且一度取得很大成效。有一个明朝大臣在其中厥功至伟,在他主持下,曾经把起义军打的溃不成军,走投无路,差一点就改写明朝历史。
此人就是明朝崇祯年间兵部尚书杨嗣昌。杨嗣昌虽是文进士出身,但为人有胆有识,颇有军事天赋。在明朝末年的危机中,杨嗣昌多次直言进谏,受到了崇祯的重视,于是委以重任,让他全权负责剿灭起义军。
杨嗣昌果然出手不凡,他创造性地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把全国各省的明朝军队统一调动使用,避免各自为战、互不兼顾的弊端。然后他命令各省驻军严防死守各关隘,防止义军突破流窜到各省,把义军压缩到中原湖广一带。然后他又另外成立一支强大机动野战兵团,紧跟张献忠、李自成的主力,逼迫其进行决战,使得起义军在天罗地网中处处碰壁,跑又跑不了打又打不过,彻底陷入绝境。李自成在南原之战中全军覆没,只剩下7个随从仓皇逃遁,张献忠损兵折将,伤亡惨重,濒临绝境。
杨嗣昌坐镇襄阳,为了尽快捕捉张献忠,他定下悬赏通告,谁能捉住张献忠,赏银10000两。张献忠对杨嗣昌恨之入骨,也针锋相对贴出悬赏通告:“有斩杨阁部者,赏银三钱”,以示对杨嗣昌的愤恨之情。杨嗣昌的脑袋竟然只值三钱银子,堪称古代最“不值钱”通缉犯。
然而就在杨嗣昌即将成功之际,关外警报传来,清朝皇太极绕开山海关,从山西一带突破长城进入内地,崇祯被迫火烧眉毛先顾眼前,从杨嗣昌手下抽调大批兵力前去堵截清兵,剿灭义军之事功败垂成,得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杨嗣昌在忧郁中一病不起,明朝复兴的希望由此断绝。
参考史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