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学者金在吉:中国文化历史不是上下五千年,韩国古代属于中国
迪丽瓦拉
2025-08-31 04:03:01
0

韩国有个历史学家叫金在吉,挺有名的,尤其是在东亚历史圈子里。他有个大胆的说法:中国文化历史不是咱们常说的“上下五千年”,而是可能超过一万年;还有,韩国古代压根儿就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这话一出,学术界炸了锅,有人叫好,有人拍桌子,反正争议不断。

金在吉是谁?他的来头和背景

金在吉,韩国首尔人,出生在一个有点文化底蕴的家庭。老爷子是教历史的,家里书多得跟个小图书馆似的,妈妈也爱读文学书。小时候,金在吉就喜欢翻他爸的书,尤其是那些讲中国古代的,眼睛瞪得跟灯泡似的,特别着迷。后来他考上了首尔大学历史系,算是正式入了历史这行。毕业后,他还不满足,又跑去美国哈佛大学读了个东亚历史的博士。哈佛那几年,他接触了不少国际化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关系有了自己的想法。

回韩国后,金在吉一头扎进学术圈,研究方向主要是东亚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古代联系。他写过不少书和论文,主题经常绕着中韩历史打转。他这人研究挺认真,书房里老是堆满了古书和笔记,典型的学者范儿。不过,他的观点可不随大流,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历史的长度和韩国古代的归属问题,他硬是提出了跟主流不一样的看法。

金在吉不是那种光说不练的学者。他特别注重史实,喜欢拿证据说话。他的学术风格有点像侦探,喜欢从蛛丝马迹里挖真相。不过也因为他的观点太“另类”,他在韩国国内没少挨骂,有人觉得他是在“卖国”,但他自己好像不太在乎,始终坚持自己的研究路子。

中国文化历史:五千年不够,得上万年?

金在吉对中国文化历史的看法,简单来说就是:五千年太短了,得翻倍,甚至更多。他觉得,中国文明的起点不能只从有文字或者城市开始算,而是应该从人类定居下来搞农业那会儿算起。传统上,咱们说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一般是从黄帝时代或者夏朝算起,大概公元前2000多年。可金在吉不这么看,他认为中国北方那些早期农耕遗址,比如山西、河南出土的水稻痕迹和陶器碎片,年代能推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不就是文明的开端吗?

他研究过不少考古资料,比如中国北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像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啥的。这些地方出土的东西证明,那时候的人已经会种地、做陶器了,生活方式从游牧转向定居。金在吉觉得,这才是文明的起点,比商朝那会儿早了好几千年。他还参考了苏联学者的一些研究,说中国文化的根基被低估了,历史长度应该拉到一万年以上。

当然,这话不是没人反对。很多学者觉得,文明得有文字、城市、国家这些标志才算数,商朝之前顶多算“史前文化”,离文明还差一截。国际上也一般把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朝当成中国文明的起点,算下来也就3600多年。金在吉的“万年论”听着挺唬人,但因为缺乏足够文字和大型建筑的证据支持,很多人觉得他这是在“硬撑”。不过他自己不服气,经常在学术会上拿着一堆资料跟人辩,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

韩国古代属于中国?从历史到文化的证据

再说说金在吉另一个劲爆的观点:韩国古代属于中国。他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有历史根据的。咱们翻翻史书,汉武帝那会儿(公元前141-87年),汉朝打下了朝鲜半岛北部,设了乐浪郡真番郡这些地方,直接管了好几百年。后来虽然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些政权起来了,但基本上都得给中原王朝磕头朝贡,接受册封。金在吉就觉得,这说明朝鲜半岛在古代压根儿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

他还从文化上找证据。比如韩国的传统服装韩服,那宽袍大袖的样式,跟汉唐时期的衣服一个路子。泡菜这东西,虽然现在是韩国的标志,可腌菜的做法最早也是从中原传过去的。更别提文字了,韩国人一直到15世纪世宗大王搞出韩文(1443年)之前,全用的是汉字写东西。官方文书、历史记录,都是汉字打底。金在吉有时候拿着一张汉代的地图,指着乐浪郡的位置跟学生说:“这儿就是中国的地盘,韩国的文化根儿离不开这个。”

他还提到过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比如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罗联手灭了高句丽和百济,结果唐朝还在半岛上设了安东都护府,继续管着。这在他看来,都是韩国古代归属中国的铁证。不过,这观点在韩国国内可不讨喜。很多人觉得他是拿历史“踩”韩国,否认民族独立性,但他自己说,他只是在讲事实,不是搞政治。

观点掀起的波澜和金在吉的晚年

金在吉这些说法一出来,学术界跟炸了窝似的。在韩国,有人觉得他是在“舔”中国,挑战民族自尊心。有次电视节目上,一个学者直接冲他喊:“你是不是不承认韩国是独立国家?”金在吉倒挺淡定,回了一句:“我只是在说历史,不是在搞民族主义。”这话听着有理,可没平息多少怒火。他在韩国被贴上了“亲中派”的标签,日子不太好过。

在中国这边,他的“万年论”也没啥主流支持。有的学者觉得他提的早期农耕遗址挺有意思,值得再研究研究,但更多人觉得他的文明标准太宽松,跟国际定义不搭边。不过,他的想法多少还是给中韩历史研究开了个新窗口,让人开始重新琢磨那些被忽略的早期证据。

金在吉晚年也没闲着,照样跑国际会议,拿着一摞书跟人辩。他的身体不太好,但精神头儿挺足,总想着把自己的理论再推进一步。他没拿到啥大奖,也没变成学术界的“大V”,但他的研究确实影响了不少后来的学者。有人说,他像个孤独的探路者,虽然路不好走,但总算给中韩历史研究留下了点东西。

金在吉这辈子都在跟历史较真儿。他的观点听着离谱,可背后有他自己的逻辑和证据。抛开争议不说,他至少提醒了咱们,历史这东西不能光看表面,得刨根问底儿。他的研究虽然没成主流,但就像一颗种子,慢慢在中韩学术圈里生了根。

说到最后,你咋看金在吉这人呢?他的“万年论”和“韩国古代属于中国”到底是靠谱还是扯淡?历史这玩意儿,本来就没啥绝对的答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块儿挖挖历史的深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有个读者留言,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为何古代打了败仗,称“败北”,而不是“败东”、“败四”或者“...
原创 清... 清朝人结婚老照片:看看清朝婚礼仪式,如今许多过程都被遗弃了!真实太可惜了! 清朝人结婚老照片:清末...
2025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 5月1日,在元谋人发现60周年之际,来自考古学、古人类学、博物馆学、地质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的国内顶...
原创 清...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外国列强开始侵略我们国家,当时一些大户人家和乡绅为了自保就会在家中自备武器,为了让...
原创 鳌... 其实很多人都误会鳌拜,将鳌拜的黑越描越大。康熙少年时期就扳倒大权在握的鳌拜,当时鳌拜手中掌握大清实权...
原创 明... 引言 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 一、名字背后的玄机 王阳明出生前,他奶奶做了个神梦——天神踏云...
原创 蒋... 1949年,对于共产党人和全国同胞们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们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共...
原创 原... 谭嗣同,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
原创 有...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个皇帝制王朝,所以很多的人都喜欢去研究清朝的历史...
原创 《...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公认的第一高手,在虎牢关之下他面对关羽、张飞两个顶级高手大战三十合不落下风,可见...
原创 董... 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在东汉末年的文坛上,有不小的名望。于是,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要重用蔡邕。但是,蔡...
原创 赤... 先开个玩笑,赤壁之战其实是罗贯中的功劳。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赤壁之战在中国人心中的认知程度...
三国演义:群英荟萃显特质,要事...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摘要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生动...
原创 非... 2025年4月,非洲黄金之国加纳宣布禁止外国人进入黄金市场,引发全球哗然。 这个黄金储量占全球三分之...
原创 孙... 看到一篇文章,《孙权一生偏居江东,皆因用错了三个人,否则统一天下的就是他》。 这篇文章认为的,孙权用...
原创 浅... 浅谈军阀冯玉祥,驱逐清宣统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的倒戈,导...
原创 三... 三国中有两人能击败吕布,一位是赵云师傅,另一位可称为万人敌 导语:吕布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不论是电影...
原创 1... 1991年8月22日,阿赫罗梅耶夫写下了一封没有收信人的遗书,道尽了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信中他说,...
原创 秦... 南宋绍兴十一年腊月廿九,抗金名将岳飞被杀,罪名“莫须有”。千百年来,每当提到岳飞被杀,人们总会对秦桧...
原创 位...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一带时,曾国藩恰好在湖南丁母忧,在湖南巡抚的请求下曾国藩担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