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当年日本为何敢“侵略中国”?看他们画的中国地图,可以说明一切
迪丽瓦拉
2025-08-31 05:32:56
0

一直到现在,人们对于当年的抗日战争一直存疑。虽说日寇一直觊觎中华,并且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但客观的说,日寇在当时发动侵华战争并不理智,而且当时有多数日本政客其实并不太赞成侵华战争。

而且,通过对比日本的史料会发现,早年日本在完成日俄战争以后,其实一度想要走上英国的发展道路。细心的人会发现,日本和大英帝国的地理位置极其相似,他们可以走上海权之路,并且执行大陆均势政策。

可惜,这一阵子刚刚开了个头,结果就因为侵华战争而夭折。当东三省落入日寇之手时,大陆均势政策将不可执行。这让很多日本学者惋惜,也让不少历史爱好者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日本人当年要这么干呢?

其实,当年的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日寇对中国的入侵,其实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历史的缘由

细究日本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结构十分复杂。曾经日本大规模学习大唐文明,结果大量的传统中国文化融入其中。但是,日本往往都是学其表而不取其里。

例如,日本学习了我们的儒家思想以及阶级社会,但却拒绝承认科举考试,以及人员流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之下,日本逐渐的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国家,这个国家高度的集权,而且对于社会阶层的固化非常严重。

有史料记载,日本的百姓是历史上少有的苦难民众,在国家税收以外,日本百姓需要上交60%的所得给大名和武士。有数据显示,中国除非在极少数时候,征收税收达到30%以上外,其他大多数时候是20%以下,因此日本百姓被压迫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阶层固化,又由于百姓长期受苦受难,因此日本国内其实犹如一个被压抑的炮仗,很容易会爆发危机。为了确保这些危机不会大规模爆发,日本的大名们找到了武士阶层用来压抑底层民众的爆发,另一方面,天皇和将军们则利用对外扩张,来寻求矛盾爆发的释放口。

因此,在历史上日本极具侵略性,并且时刻以中国的领土为目标。在丰臣秀吉时代就提出要吞并中国朝鲜以及印度,此后历代将军都以此为目标,想要转移国内矛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全体民众对于中国的土地以及财富有着变态的欲望。

二、文官集团的失势

本来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内的文化氛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往的传统也被西方的思想给冲击。但是,由于中日甲午海战以及日俄战争,政府为了确保军费开支,对百姓进行了可怕的压榨,而且透支了未来所有的经费。

因此,在日俄战争胜利却没有得到一分钱赔款的条件下,日本国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政府曾经一度遭到民粹主义的冲击,国民的被压抑需要强烈的释放口。原本。理性的文官集团想以英国的海权霸主发展为模式,但这一切都在剧烈的冲击之下逐渐的被摧毁。

更为可怕的是,经济危机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的动荡。当时有资料显示,日本国内矛盾越来越尖锐,而且武将集团逐渐抬头,他们开始倒逼文官势力。虽然文官势力在入侵东三省之前,还一度想要保持克制,但很快,底层的军官发动了政变,连天皇都没有反应过来,事情就已经发生了。

再加上东三省顺利被吞并,日本民众得到了移民以及转移矛盾的借口,天皇以及文官集团最终默认,甚至到最后文官集团彻底失败,被武将集团掌握一切。此后的抗日战争自然就如同失去了理智一般,陷入到疯狂之中。

三、日本人的准备

所以说,从历史来看,日本从海洋国家走向半陆地半海洋国家,是一步步踩着西瓜皮前进,似乎失去了控制。

但是,我们也不要小瞧了这些日本人。无论是甲午海战还是日俄战争,甚至是后来武将集团的疯狂,他们都在努力的做战争准备。

早在李鸿章彰显北洋水师之强大时,日本情报人员就开始大规模的深入到中国东三省附近,专门负责刺探中国各地情报。

客观的说这些日本人的情报工作做得极好,他们不仅将所有的村镇,河流以及各种地理位置都慈善的完整无缺,而且其情报内容甚至超过了大清政府官方的地图精确度。

所以,甲午海战中,中国陆战惨败以及刘公岛被包围,其实也有一方面原因是情报方面被日本所刺探所导致的。

后来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也是通过这些细致的情报对中国东三省了如指掌,并且将俄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

等到后来日寇准备入侵中华时,虽然这些指令未必是天皇所下达,但是中下阶层的武士早就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著名的岗村宁次为例,此人很早就在情报部门工作,并且就已经开始刺探所有的中国地理位置和文化信息,他不仅成为了有名的中国通,而且对中国的各项情报已经了如指掌。

除了岗村宁次以外,大批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地理风土人情都有了一手情报,其情报完整程度,甚至连蒋介石都目瞪口呆。

据一些历史记载,八路军战士每一次发动对日作战胜利以后,首先第1个要搜刮的资源就是日寇的地图,因为这地图的精密程度,连中国人都做不到,这些成为了当时战争中的重要战略资源。

正因为有这些准备,因此日寇能够在以下克上的条件下,居然还能够非常迅速的发动侵华战争,并且快速的夺取四大战役的胜利。

但客观的说,日本人所得到的所有的信息都只是表面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极大的误判了当时的战争形势,最终让日本人陷入到漩涡中。

当时,内阁成员就拿着中国的资源以及日本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无论是从钢铁产量还是国民生产总值,甚至从预备役军队数量上来看,日本领先中国至少50年,似乎可以同时打两个中国。

也正是因为这些让他们知道的数据,所以日寇轻松的认为三个月可以解决中国问题。

然而,日本人此举实在是大错特错,正如日本学者所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一方面丢掉了自己成为像英国一样走上海权霸主之路的可能,另一方面则忽略了中国人的意志力。

从这些地图以及各项资源的反馈来看,中国根本打不过日本。但是,日本人却忽略了中国的纵深太大,而且中国人从来不会被外敌所征服。因此,即使日寇拼着将预备全部算上,号称有770万军队,但事实上,分摊到中国的每一个区域可能还不足10万大军,结果要面对每个省份,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的围殴,这样的战争注定会失败。

结语

客观的说,当初第1次看到日本人关于中国各项地图标记的内容时,有不少的国军领导人,甚至是八路军领导人,都感觉有些脊背发凉。因为日本人对于中国的窥探,甚至超过了我们自己,这是一种何等可怕的现象。

但是,日本人只知道分析对手,却不知道分析自己。自己明明有一条更好的路要走,结果却强行走了一条最错误的道路。而且,分析对手的同时,只看到了数据,却忽略了数据以外的人心,这也是白学了阳明先生的心学。枉他们还自称是阳明子弟,号称武士道精神,实在是有些尴尬不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左... “国幸有左宗棠也。”曾国藩毫不吝啬地称赞左宗棠,足见其非凡的才干与成就。左宗棠,这个名字从西北的新疆...
原创 三... 在古代的时候,一个武将要想成名就要有着非常强大的战斗力,那么战斗力怎么才能够提高呢?首先就要有一把非...
原创 难... 越王勾践灭吴后,一次,召文种入朝,对文种说:“先生教寡人灭吴七术,寡人只用了三术就把吴国灭了,剩下的...
原创 明... 明朝时期,战场上杀一个敌人,把头(首)提回来就升一级。因为得一个"首"就可以升一"级",所以"首"也...
原创 史... 自古有“胸无点墨”一词来形容某人没有文化,在《太平广记》中还有做梦喝“墨水”,瞬间变成文化人的传奇;...
原创 明...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里人才辈出,无数著名的文人武将名留千古,被后人世代传颂;...
原创 唐... 大家都知道,唐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特别伟大的唐朝,当时可谓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在唐玄宗李隆...
朱元璋与道士的智谋对决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和铁腕手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知的皇帝...
原创 清... 清朝官员官帽后以孔雀翎装饰,称为“花翎”。花翎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
原创 原...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穷者,更多不幸也”,也就是穷苦的人,所拥有和经历的苦难,那是更多的。这句...
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帝王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各自的光芒。然而,若要谈及从平民到皇帝的传奇...
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的强国之路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个时期,各诸...
原创 原... 提到苏联的话就不得不说下斯大林这个人了,他在当时可以说是整个苏联的精神领袖,甚至一度达到了被神化的高...
原创 原... 为何华人在非洲娶了当地的女人,回国却不带自己的妻儿?别不明白 中国是四大里是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
这群年轻人,给文物当医生(文化... 人生病了要看病,文物若是“受伤”或“生病”,应该如何处理?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就是治疗文物病害,为残损...
原创 天... 在金庸老爷子写的武侠江湖里,郭靖绝对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为人正直憨厚,对国家忠诚,打起架来更是勇猛,...
原创 明... 在紫禁城奉先殿的青铜香炉前,明朝十六位皇帝共同浇筑了276年大明帝国基业。 当我们拨开"洪武之治"和...
原创 原... 文/晚风暮雨 宋孝宗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一生事养父宋高宗极孝,故得到“孝宗”的庙号,尴尬的是,这位南宋...
涿鹿之战:一场奠定华夏根基的惊... 在华夏文明那波澜壮阔、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涿鹿之战宛如一座巍峨耸立且光芒万丈的灯塔。它穿透了远古时...
原创 朱... 01 朱棣执意迁都北京,反对无效 今天继续讲永乐大帝朱棣,之前分享了很多朱棣为了强化、巩固自己统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