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间,风雨飘摇的清朝就如同这水中存在破洞的小舟一般,眼看就要沉没了。法兰西和大不列颠这俩个强盗趁虚而入,洗劫清朝仅剩的财富。社会动荡,百姓不得安宁。这时候的孙禄堂便出生了,出生在河北地区一普通家庭。
其父亲希望孙禄堂能走上仕途之路,在其小时候便送他去了学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孙父没多久便染上重病撒手人寰。少年时,孙禄堂又因积劳成疾久病无法得到医治,内心善良的孙禄堂眼见母亲得不到医治内心很痛苦便来到河边准备自杀,但幸运的是被人所见救了下来。
乡里乡亲被孙禄堂的举动所感触,便自发对其进行捐助,这才让他的母亲得到救助。痊愈后的孙母便和孙禄堂一起投奔家中亲戚,从此这孙禄堂便卖起了毛笔。生活能够维持下之后,孙禄堂心中的执念产生了,学习武术。保定一位武术家见他天赋还算不错,便收他为徒,并传授他形意拳。
形意拳相传乃是岳飞所创造,清朝初期由武师姬际可将少林拳法与这武穆拳法相结合,独立于各大门派之外的拳法,最为著名是其五代弟子李洛能。收了孙禄堂为徒后发现其天赋实在是高,便将自己平时所有所学全教授与他,但害怕耽误他的造诣,便又举荐给自己师父郭云深。于是,他便带着孙禄堂拜访全国各地武术世家。在此过程中有两位大师对其影响极大。
一位便是郭云深师兄,白西园。其在宫中担任御医,并将这形意拳全部教给他,还传授他怎么利用武学来治病。另一位便是这程派八卦掌的领头羊,程延华。起初这程延华不情愿教授孙禄堂武艺,因其八卦掌是祖传,从不外传。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南方有武学世家上门挑战,但程氏手下弟子无人能敌,程延华做事比较低调不愿意出手,此时刚学了一招的孙禄堂便站出来愿意一战。
这与武师比武结果可想而知,仅用了一招便把对方击打地连连后退。这下轮到程延华吃惊了,便愿意代自己师父收他为徒,但孙禄堂不愿意和他平齐,只愿意做他的徒弟,程延华不好拒绝只能就此收下他。在程氏学艺多年后,孙禄堂便开始了游历的路途。多年后孙禄堂再次回到家乡潜心学习,这时候爆发了战争,其担心师父程延华在京城中遇到危险,便又前往京城。
赶到京城后,还是没能来得及见上师父最后一面,双拳还是难敌这武器的先进。扪心自问这武术难道就一点作用都没有吗?他没有着急回到家中,受到了师父去世的打击,留在了京城中。东三省总督曾听说这孙禄堂武功高强,便想将他招揽至麾下,但孙禄堂却志不在此处,便予以拒绝。在东北时,外国将士听说他的名号,都想和他较量一下,孙禄堂面对外国人的挑战并不拒绝,在一次对战中同样只是用了一掌便将对方打倒在地。
后来在伦敦举行格斗比赛,这孙禄堂想着能够为国家争口气,于是便参加这次比赛。并获得了冠军,真是国家的骄傲,一位日本人听说了此件事情非常不满意,于是便找他挑战。在搏斗过程中孙禄堂显然占据上风,逐渐取得较大优势,但这日本人见四下观看人太多,自己被打败太没有面子,于是便准备用枪打倒孙禄堂,开枪的一刹那时间,孙禄堂高高跃起躲过了这子弹。
民国八九年间,孙在京时,时有日本著名柔术家板垣者,来游中国,恃其柔术与华人斗,所向无敌,因之板垣骄甚。嗣闻孙禄堂之名,即访孙,请一较身手。孙对板垣谦逊如常,不肯较力。板垣误以为孙为胆怯,请较益坚。孙力辞不获,乃允之,并依板垣所提出之比赛方法,于客厅中设一地毯,二人并卧其上,板垣以双腿夹住孙之双腿,且两手攀抱孙之左臂,曰:‘余将使用柔术,只需两手一搓,汝左臂将断。’而孙笑答曰:‘请汝一试可也,余意制之亦非难事。’板垣闻言,露惊骇之态,即开始用力,孰知刚一发劲,两臂如受重大打击,寻且震及全身,滚至离孙两丈外室隅处。四旁站立的孙之弟子及外界观众甚多,至此莫不大声喝彩。板垣自地爬起,脸红耳赤,恼羞成怒,突由身旁掏出手枪,孙之弟子方欲上前制止,孙从容谓曰:‘不必不必,看他如何打发。’乃立于板垣对面靠墙而待。板垣举枪瞄准,自意必中,谁知枪声响毕,板垣视之,已失孙所在。方诧异间,忽有笑声发自板垣身后,反视之孙也。盖板垣动枪机时,孙即一跃至板垣身后矣……
1920年的《世界日报》记录了这场精彩的比赛,从中可以看出,已将孙禄堂的功夫描述得出神入化,而在其晚年时期,便想要将这各家武术精髓融合在一块,创立新的功夫,一代宗师最终在练武中结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