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权势最大的女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女人之一,能与之相比的也仅有汉初的吕后、晋朝的贾后、唐朝武后、唐朝韦后等寥寥数人而已;被当时的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的伊丽莎白”、“东方的叶卡捷琳娜”。
当时的慈禧太后,手握天下四万万人的生杀大权,掌管着虽然没落,但是依然庞大的东方帝国;但是慈禧太后依然有极为忌惮的人,这人不是慈安太后,而是荣寿固伦公主。
荣寿固伦公主是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的爱新觉罗·奕訢的女儿;奕訢据说和慈禧太后有不清不楚的关系,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曾担任过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授命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帝驾崩后,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既然奕訢和慈禧太后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那荣寿固伦公主的由来就值得怀疑了,自一开始,荣寿固伦公主所享受的待遇就冠绝诸皇族。“辛酉政变”后,慈禧独揽政权,为表达谢意,封奕訢为议政王和军机大臣等职位,也将他七岁的女儿接进宫中抚养,晋封为固伦荣寿公主。
在荣寿公主12岁的时候,慈禧太后就做主为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小姑娘选夫婿,后来荣寿公主挑中了一个叫富察·志端的少年,富察·志端样子温和斯文很好学,一等荫生,是满清王公富察·景寿的儿子,景寿娶的也是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女儿固伦寿恩公主。皇亲国戚亲上加亲,荣寿公主的婚事没有任何异议和阻碍。
定亲之后,就在地安门外的宽街建公主府。在公主府不远处,驸马第也同时修建中。公主府在众人的瞩目中逐渐成型,相当气派。荣寿公主出嫁五年左右,额驸志端就因病去世。她17岁时,做了寡妇,没有生育。按照清朝对公主“管制”,公主的子嗣肯定很少甚至没有。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中年妇女。荣寿公主守寡的时候才17岁,还是“少女”,漫长而寂寞的日子,她会像石头人一样毫无感觉吗?清宫老太监说:经常看到荣寿公主独自在院子里骑马玩。慈禧看她年轻守寡,着实寂寞可怜,便把她接到宫中。慈禧自己也是年轻守寡,亲王的女儿中,若有守寡而无子的,慈禧都叫她们进宫里来,大家热闹些。
慈禧的身边,围绕着一堆寡妇。包括后来的隆裕皇后和瑾妃,光绪皇帝嫌她们丑而无趣,根本不理她们,也跟寡妇没什么两样。在这些寡妇中,荣寿公主是最合格最本分的寡妇。她本来面容老相,孀居后,更不穿任何花哨衣服,不做任何妆饰打扮,“虽二十许人,望之若妪媪也”。
荣寿公主长得不美。老太监说,从后面看,经常跟光绪帝的隆裕皇后混淆。隆裕皇后面色枯黄,牙齿微龅,瘦高而干枯,因为高得不好意思,经常抱歉地扭歪着身子。荣寿公主大约正面比她好看一点,行坐端正,看上去更具威严。慈禧万分信任她,也离不开她。也只有她,敢当面劝告慈禧太后。荣寿公主很少进言,但只要进言,慈禧多半肯听从。
王公大臣知道她的分量,对她都很敬畏。说起来,连慈禧太后也怕大公主三分。慈禧喜欢穿艳丽奢华的衣服,大公主看了就不高兴,说话很直率很不中听:这么靡费做什么?你不过是清朝的老寡妇而已,还有心情打扮得妖妖冶冶的,给人家落话柄……
一通唠叨,慈禧太后怕了她,每次大公主来见,慈禧就挑一件相对朴实的衣服穿,妆也不敢化得太过分,珠宝首饰也不敢多戴。宫人都说大公主简直像慈禧的妈。
而且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后,她弟弟溥仪做了皇帝,本来应该高兴的她,却立刻驱车去找溥仪的父亲,一进门就勃然大怒,高声叱责他:“今天你大喜了!你儿子做皇帝了!你做摄政王了!两宫太后对你不好么?现在帝后死了,大丧在即,你倒很悠闲淡漠,在家也坐得住!”摄政王很是害怕,赶紧召集王公大臣,商议成立“治丧委员会”。
满清倒台后,荣寿公主深居简出,但并未在社交场合消失。尤其是在大清遗老的心中,她还是大公主,地位没有丝毫改变。辽金皇族后裔完颜佐贤曾经亲见大公主,并十分详尽地记录在《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中。据说满清倒台后,不少生活无着的人去投奔大公主。她仁厚和蔼,拿出一些本钱开银庄做生意,收留和帮扶了不少人。
荣寿公主是满清最后一位手握大权的长公主,但是荣寿公主却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出出格的事情,而是一直恪守本分,在满清被灭后,还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满清遗族,因而备受世人好评;1924年公主去世,时年71岁,葬安定门外立水桥东雷桥村南侧,1937年日据时期公主坟被伪冀东保安队所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