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有谣言称许世友带枪激战反对邓公,耿飚:请他坐民航来京
迪丽瓦拉
2025-08-31 16:05:12
0

许世友,这位新中国开国上将,名字一提起就让人想到硬汉形象。他打仗勇猛,对毛主席忠诚得没话说,性格也特别鲜明。不过,1981年的时候,一则离谱的谣言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说他因为不满邓小平的政策,带枪跟人激战,甚至要反对邓小平。

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最后军委领导耿飚出面,定了条规矩:不给许司令派专机,让他坐民航来北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就来捋一捋这段历史,把真相讲清楚,顺便聊聊许世友这个人,尽量接地气、有逻辑、有内涵,全程4500字以上,内容扎实不水。

谣言的起因

要搞懂1981年这桩谣言,得先看看那时候是个什么情况。1979年11月,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开始推动改革开放,同时也决定突破一些思想禁区。其中一个大动作,就是准备在1981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这个决议很重要,因为它要对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做个总结,尤其是对毛主席的功过得有个说法。

这份决议的草稿在1979年11月就下发给了全国五六千名干部讨论。参与的人多,范围广,想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于是,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人说要彻底否定毛主席,有人说要翻旧账,社会上情绪本来就复杂。加上改革开放刚起步,老百姓和干部们对未来还不确定,谣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1981年初,谣言开始冒头,说许世友听到有人攻击毛主席,气得不行,带着枪去找人算账,还扬言要反对邓小平。故事传着传着越来越夸张,说他跟警卫人员打起来了,最后还死了两个人,伤了一个。这事儿听着就挺离谱,但因为许世友一贯随身带枪的习惯,再加上他对毛主席的忠诚出了名,愣是有人信了,传得跟真事儿似的。

谣言的细节:怎么传得这么邪乎

这谣言具体是怎么说的呢?核心就是许世友对毛主席的感情太深,听不得别人说他半句不好。1976年毛主席去世的时候,许世友就表现得特别悲痛,连房间墙上都贴满了毛主席的照片。到了1981年,决议讨论涉及毛主席的评价,他自然很敏感。传言里说他听到有人“攻击”毛主席,火气上来,带枪去找人理论,结果冲突升级,动起手来,最后还死了人。

为啥这谣言能传开?有两个原因。第一,许世友确实有随身带枪的习惯。打仗那会儿枪不离身是常态,建国后他也没改过来。1976年毛主席去世,他带枪进京祭拜,警卫拦都拦不住,这事儿很多人知道。第二,他对毛主席的忠诚是出了名的,长征时毛主席保过他一命,从那以后他就死心塌地跟着毛主席。所以一听有人说他要为毛主席出头,很多人觉得“有可能”。

但仔细想想,这故事漏洞百出。许世友是政治局委员,军中地位高,哪至于为了一点口舌之争亲自带枪去跟人拼命?再说,当时中央正在收拾“四人帮”残余势力,政治局面高度紧张,他不可能这么冲动。更别提“两死一伤”这种细节,连时间地点都没说清楚,完全是捕风捉影。

三、谣言的应对:耿飚出手,许世友配合

谣言传得太离谱,军委领导耿飚坐不住了。耿飚那时候是中央军委常委,管着军队纪律,他一看这事儿影响不好,赶紧采取措施。怎么做呢?他给军委下了指示:不给许世友派专机,让他坐民航来北京开会。

这招看着简单,其实挺有深意。第一,坐民航就得公开露面,谣言说他跟邓小平对着干,甚至“死了”,让他现身就能直接辟谣。第二,专机是给高级领导的特权,不派专机也算敲打一下,提醒他注意影响。第三,民航安检严格,带枪上不了飞机,避免再有人拿他带枪的事儿做文章。

许世友听到这安排,没发脾气,反而很配合。他跟秘书说:“军委让我坐民航,那就坐,反正我在战场上死过好多次,再被传‘死’一次也没啥。咱就在候机大厅多待会儿,让传谣的看看我还活着。”结果他真就带着秘书和警卫员,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到了北京后还多停留了半小时。很多人见到他,鼓掌欢迎,谣言自然就破了。

许世友能这么痛快配合,可不是光靠脾气硬。他这人看着粗,实际上精明得很。用他老战友贾若瑜的话说:“别以为许司令是个粗人,他是倚粗卖粗,粗中有细,特别聪明。”这次辟谣就是个例子,他没硬杠,也没大吵大闹,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公开露面,把谣言掐死。

他聪明的地方还不止这一个。早年长征时,红四方面军领导张国焘搞分裂,三大主力会师后,张国焘挨了批评,红四的一些将领也受牵连。许世友气不过,联络了一堆干部想出逃,结果被王建安发现报了上去。按理说这是大事,有人提议处决他,但毛主席保了他,说团结要紧,不能判太重。后来毛主席亲自找他谈心,劝他放下包袱,从那以后他就对毛主席死心塌地。这种关键时刻能听劝,能回头,也说明他不光有血性,还有脑子。

建国后,他跟毛主席关系也好得不行。许世友好酒,毛主席知道他这毛病,专门找他聊过一次,说喝酒交朋友是好事,但喝多了误事就不好,最后还让他自己定规矩。许世友想了想,说战前、战中、败仗后不喝,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就这么定了。这事儿既约束了他,又没伤他面子,体现了他跟毛主席的默契。

谣言说许世友反对邓小平,真有这回事吗?完全没有。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许世友带枪进京祭拜,当时确实有人议论,但他没针对谁,更别提邓小平。后来粉碎“四人帮”,他站得稳稳的,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邓小平还亲点他当东线总指挥,这都是信任的表现。1981年决议讨论,他也没闹啥意见,最终还是配合中央领导,把谣言压下去了。

为啥有人要把这脏水泼他身上?一是他性格太鲜明,容易被放大解读;二是那时候政治风向变,有人想借机挑拨离间。但许世友没上当,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立场。

1981年的谣言来得猛,但消得也快,除了许世友配合得好,还跟那时候的大环境有关。改革开放刚开始,老百姓对政策半信半疑,小道消息容易传开。可一旦中央定了调子,谣言没根基就站不住脚。加上许世友在军中威望高,大家一看他没事,自然就不信那些胡话了。

这事儿也反映了那时候的复杂情绪。一方面,毛主席刚去世几年,很多人还很怀念他;另一方面,邓小平推的新政策又让一些人觉得不适应。许世友这种老将,既跟毛主席关系深,又在邓小平手下干活,难免被拿来当靶子。

谣言平息后,许世友继续干他的事儿。1985年10月22日,他在广州去世,享年80岁。他这辈子从少林寺武僧到开国上将,打过无数硬仗,经历过无数风波,最后还能平稳落地,挺不容易的。他去世后,中央给了很高评价,说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也不光是场面话。

1981年的谣言,说白了就是个闹剧。许世友没带枪激战,更没反对邓小平。他用最实在的方式——坐民航、公开露面,把谣言戳破。这事儿看着不大,却能看出他的智慧和对大局的把握。那时候的中国,正从过去走向未来,谣言多也正常,但像许世友这样的人,总能站稳脚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近现代雇佣兵的定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战争,这时不提及雇佣兵,就如同谈论政治而不提及无赖一样。但是早期现代欧洲的雇佣兵到底是...
原创 秦... 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最后一次巡视天下,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境内)时,病重不治,驾崩...
原创 美... 近期,美国针对中国的“霸凌”关税政策再度引发全球关注。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果断回应,表示将与美国“奉陪...
原创 难... 或许,男子都喜欢迎娶年轻貌美的女孩回家,这是大多数男人的心愿吧?但现在的中国男子,有这个想法,只能做...
奈杰尔·威尔逊:校勘学在中世纪... 讲座为“西方古典文献学四讲”中的第二讲,主题为“西方校勘学历史漫谈——中世纪及之后的西欧”,牛津大学...
原创 诸... 杜甫《蜀相》诗中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感慨不已。凡度过《三国...
原创 什... 导读: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免死金牌,拿到这块金牌,不管你犯了什么罪都可以免死。 电视...
四川方志文化交流中心开馆 嘉靖... 4月23日,四川方志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开馆,多部珍贵文献为首次系统性对外展出。 该中心位于成都市永兴巷...
原创 刘... 刘备与孔融没有交情。 当太史慈向刘备请求援兵之时,刘备感到非常惊奇,脱口而出:孔北海也知道世间有刘备...
原创 古... 在古代社会森严的宗法制度下,嫡出与庶出、儿子与女儿之间的地位有着明确的尊卑之分,“嫡庶之别”和“重男...
原创 俗... 从项羽兴衰窥探古人处世哲学 秦朝末年,恰似一锅被彻底搅乱的沸水,农民起义的烽火,在华夏大地各处熊熊...
原创 秦...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王朝第一个“皇帝”,他的形象和事迹经常出现在小说和影视剧中,被后人津津乐道,而正是这...
原创 《... 马超和赵云联手,吕布一百回合以内必败。 先分析一下吕布的武艺, 1:吕布追杀公孙瓒,被张飞辱骂,撇...
唐太宗李世民、秦始皇嬴政、汉武... 历史的星空璀璨夺目,每一颗星辰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浩瀚的帝王将相中,李世民、秦始皇、汉武帝这三位无...
贵州大学科普团队走进贵州师大附...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当天,贵州大学《史前贵州》科普团队携国家级优秀科普图书《史前贵州》及...
西雅图酋长如是说:1855年一... 西雅图酋长唯一已知照片,1864年拍摄/华盛顿州历史与工业博物馆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这位老酋长铿锵动...
原创 刘...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一方有“五虎上将”, 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许多人对...
原创 张... 在三国乱世中,刘备是个命运多舛的英雄,不仅屡战屡败,还屡次“丢失”妻儿。史书记载,刘备一生中曾有过多...
原创 连... 曹髦驾崩的消息传出,司马昭闻讯大惊:“天下人该如何议论我啊!”一旁谋士献上妙计,上前宽慰:“主公不必...
原创 朱... 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风俗,许多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与人们的生活智慧。尤其是在年关将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