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应该是这两年里最热的夏天了,好多地方都持续高温,还有的地方最高温度高达42度,甚至吹风扇,开空调都感觉浑身闷热,让人不禁感叹:“夏天难过啊!”
这种极端天气很多人躲在家里开空调不肯出来,但是大家有没有好奇过古代人在夏天是怎么解暑的呢?很多人可能会说,古代科技那么落后,夏天不就是用扇子扇风解暑吗?其实古代除了扇子还有四种降暑的“黑科技”
第一个便是自雨亭
自雨亭亭如其名,就是通过人工造雨的方式让水从亭子顶部流下进行降温,这座亭子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唐朝引进拜占庭工匠,受其影响建造而成的。
《旧唐书》记载拜占庭宫殿:“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俄见四檐飞流,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
由于唐朝的工匠引进,在水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他们仿照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通过水利装置引水,将水引到屋顶上再自然流下,从远处看过去就像亭子自己下雨一样,从屋顶留下的水可以降低周围温度,让处于亭子里的人感觉到清凉。
第二个就是冰鉴
冰鉴,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冰箱。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古代没有电,怎么维持冰箱的运作?其实,冰鉴是利用冰块进行降温的,中国古代用冰在夏天降温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就设置了冰政机构用来保障夏季冰块的供应,冰政机构的工作人员称之为“凌人”,凌人每到冬天就去干净的水源处采冰,将采来的冰存放在密封的冰窖,作为夏天的冰块储备。冰鉴分为内外两层,均由金属制作,里面的一层用来放食物,外面有一层与里面一层之间有个夹层,用来放置冰块,冰块通过冰鉴对内部的食物进行降温,达到冰镇食物的目的。由于古代的冰块采集和储藏技术落后,冰块的损耗很大,价格更是贵的离谱,所以古代用得起冰的人非富即贵,普通老百姓是无福消受的。
第三个是叶轮拨风
古代最原始的消暑工具就是扇子,出现于殷商时期,但是扇子最初的设计不是用来扇风的,而是用来在头顶遮阳用的,直到西汉时期扇子才被用来扇风。但是扇子需要人不停地扇动,本来夏天就热,扇扇子动起来会觉得更热,于是汉朝人发明出了可以自动扇风的装置叶轮拨风。叶轮拨风跟现在的电风扇很像,它也是靠扇叶飞速旋转带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但由于古代没有电,扇叶的旋转只能靠人力或者是水力,通过水力或者人力摇动叶轮拨风巨轮的手柄,巨轮带动扇叶的转动。虽然叶轮拨风不及电风扇方便,但对于古代人来说是难得的消暑神器。
最后便是竹夫人
以上的消暑神器都价格不菲,穷人只能用“竹夫人”,竹夫人是用竹条编成的取凉用具。竹夫人中间是空的,四周多为小孔,并且孔孔相对,外形有点像竹编鱼篓,有利于热气散出,天热时可以将竹夫人拥入怀中,把一只脚搁在上面,就像抱了一个竹编的夫人,其效果跟现在的凉枕是一样的。竹夫人虽然虽然简单且避暑效果不如上面三个好,但是古人还经常把竹夫人作为礼物送与好友,苏轼还为其写过一首诗:“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他把竹夫人当成礼物送给友人。另外,男女关系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男方还会将竹夫人送予女方作为信物,竹夫人便从一个避暑的物件变成了浪漫的定情信物。
虽然说我们现在科技比之前发达了不少,炎热的夏天只需要一个空调就能够解决问题,但有得必有失,大量使用空调也造成了环境问题,其制冷剂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机器产生的温度都在促成温度升高,让我们原本就热的夏天变的越来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