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为何治不了节度使?
说到唐朝,大家一定会想到
大唐盛世
。大唐
建立初期,对于领土不断地扩张
,但是领土的扩张伴随而来的也是难以统筹管理的问题。
于是唐朝将隋朝旧制的节度使制度使用起来,节度使制度简单来讲就是让地方的官来管地方的人。
因为
唐朝扩张初期,边境的很多游牧民族虽然领土被归到大唐,但人心并没有笼络
。于是唐朝就想着让当地的首领来管理。
最初节度使制度确实有效地管理了大唐的领土,让大唐的更加的统一,但是随着唐朝的发展。
节度使得逐渐成为祸害唐朝的原因所在,
而大唐为何治不了这节度使制度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朝和节度使制度的相爱相杀。
唐朝有很多出名的人事物,提到唐朝大家肯定能想到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李白杜甫武则天,而节度使也是和唐朝密切相关的
。后期的唐朝管理不了节度使,首先还是因为唐朝的领土太过于宽阔了。
在
唐太宗即位后,就开始了唐朝领土的扩张,更是打败了多个国家
,将唐朝的领土扩张到西域和朝鲜半岛以及草原也是纳入帝国的统治。
这一时期的唐朝也是汉人领导以来最庞大的朝代,领土接近1300多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庞大的国土也到了极大的麻烦,初期领土的快速占领让边境领土的民心不能快速归于唐朝。
所以边境各地的游牧民不断发起叛乱和反抗,对于唐朝的统一有很大的影响
。边境地区又很偏远。如果用朝廷的官员去管理,要经过多番转辗。而且边境民族混杂,也很容易引起混乱,这样
复杂的群族也带来很严重的行政问题。
为了维持国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于是唐朝使用了节度使来管理各方各地的人民,也有效地做到了疆土的稳固。但是随着后期的发展,
节度使制度逐渐偏离最初的作用,也为唐朝的覆灭埋下隐患。
在大唐建立以来就不断地发动战争,扩大疆土
。长期的战争也影响着国内的稳定,而且常年行军打仗,也是要钱的。
国内的赋税跟着增加,但还是难以维持军队的补给,军队没有物资补给也影响了前方行军打仗的战斗力
。
而且在唐朝后期朝廷越来越怠惰,送到前线的物资越来越少。
于是皇上就想着在边境屯田和进行贸易,让他们自给自足。
这样前线军队物资是没有问题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节度使得权力扩张,节度使慢慢地不仅掌控了军权还有财务大权和行政大权。
边远各地的节度使都进行军垦和商贸货运,但是朝廷却没有想出一套完成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如果都是从中央来管控的话,从中央到边境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效率也不高。所以很多事情就交由节度使管理,地方的还可以上缴很多赋税,这样效率比较高
。所以节度使得势力壮大也是因为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弱。
所以
节度使的出现也是必然的
,虽然朝廷中央的领导者们都能意识到节度使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还是不能取消节度使的存在,是整个唐朝发展所造成的。
在后期节度使慢慢脱离中央管理,更是成为唐朝覆灭的导火索
。
一些地方的百姓甚至不知道皇帝,节度使得权力与皇帝中央的权力可以相比,节度使逐渐展现出不好的一面
。而且到后期,
不仅是节度使和边境的问题,唐朝内部也是出现了很多不能解决的矛盾。
随着唐朝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增多,盛世带来的也有可能是官员的怠惰,即使是大唐盛世也不能避免。在唐玄宗即位后,治国方面做出很多成绩,更是确定了很多新的制度,对于整个朝堂的大臣都进行了彻查,还有天下户口也都进行了彻查,可以说是对大唐完整的调查总结整改,所以才延续了大唐的繁盛,将贞观之治下的盛唐延续,而开元盛世是唐朝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
一些史料更是记载了唐玄宗执政后期很多平民没有粮食吃,也没有任何的救济,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朝廷内部也越来越不稳定,面临着土崩瓦解。开创一个盛世不容易,要守住更不容易,唐玄宗在后期怠于朝政,更多的是享乐,皇帝的一举一动是会带动国民的发展的,于是在天宝年间出现了穷奢极欲的现象,必然带来的是巨大的消耗。而且后期朝廷很多奸臣当道,让大唐的政务失去了稳定性,很多地方都是民不聊生。
节度使得壮大也是皇帝执政的怠惰以及朝廷的怠惰造成的。
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皇帝一人掌管是不可能的
。就需要找帮手来帮助管理天下,而后期的唐玄宗没有了之前的圣明,任用了很多野心之人,让大唐由盛转衰。
还有就是唐朝最初实行的府兵制的毁灭,当时的兵大多都是农民来担当的,不打仗就是农民。
而士兵是需要装备的,所以能当兵的农民也是比较富有的,随着朝代的发展,这些士兵的装备和训练逐渐没有金钱维持,所以府兵制也慢慢的败坏了。
但是前线打仗需要士兵,于是出现了节度使自行招兵买马的现象。节度使拥有了军权、财务权和政务权,而且唐朝的内部出现问题,所以才有了后期节度使祸乱大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