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光绪皇帝驾崩后的当天,慈禧皇太后突然降下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承继穆宗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一道懿旨,确立嗣君
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无不实施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
只有清朝先后经历了汗位推选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秘密建储制度和清朝晚期的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皇位继承形态。
秘密建储制度是康熙帝晚年,针对诸皇子拉党结派,图谋储位等现实情况制定的制度。它由皇帝本人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有效防止了储位之争。
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日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秘密建储制度也遭到破坏,从咸丰朝开始,不再实行秘密建储制度。
自同治元年,慈禧以皇太后身份掌握清朝大权之后,在此后的四十七年间,她曾先后确立了三位皇位继承人:载湉(光绪帝)、溥儁和溥仪(宣统帝)。这三人中,只有溥儁因故被废,没有坐上皇帝的宝座。
同治十二年一月,同治亲政,朝廷上形成了皇帝、恭亲王和慈禧之间的互相牵制的三角关系。
这年十月,同治病重,恭亲王获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