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斩首被视为最为严重的刑罚之一,而担任刽子手的人往往成为积累冤孽最多的群体之一。尽管这份工作酬劳丰厚,工作过程却让人难以接受。然而,正是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这个职业却成为不可避免的存在。一般而言,刽子手这个职业很少有人愿意尝试,因为这份工作让人双手沾满鲜血,因此只有一些家境较为贫困的人才会考虑从事,而高额的酬劳也让这个工作变得令人心动。一位刽子手执行一次砍头的任务,就能得到数块大洋的报酬,足以让他维持生计相当一段时间。
然而,在这个职业中,一生累积到多少冤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清末时期,有一位刽子手名叫邓海山,他因为家境贫困选择了从事刽子手这个行业。从最初的练习执刀,到后来上邢台执行砍头任务,这过程都需要经历许多血腥的考验。刽子手不是一开始就能上邢台的,而是需要从最初的砍动物开始,熟悉脖子的结构,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正式成为邢台上刽子手后,邓海山的师傅曾经警告他,一生不能砍100颗头,这是大忌讳。然而,邓海山年轻时显然有些轻狂,虽然表面答应了师傅,但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刀。当他砍下第100颗头时,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在他的整个刽子手生涯中,他总计砍下了300多颗头。到了晚年,他已经完全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孤苦伶仃。为弥补过错,他尝试行善积德,将酬劳大部分捐献给寺庙,甚至会在街上救济一些没有饭吃的乞丐。然而,这些善举对他并没有帮助,因为他身上累积了太多的冤孽,让他成为一个无人敢靠近的人。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真正能够做到既出身贫苦又不受金钱诱惑的刽子手寥寥无几,而邓海山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因此,在那个时代,这种高薪却不积德的工作,对于从业者来说究竟是善是恶,令人深思。各位读者,你们对于刽子手这份工作有何独特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