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短命王朝的统治者通常都会被后人妖魔化,如新朝的王莽,如大周的武则天。骆宾王在著名的《讨武曌檄》中无端攻击武则天“弑君鸩母”,《新唐书》《资治通鉴》也大肆宣传武则天亲手杀害小公主以嫁祸王皇后。
千百年来,武则天似乎都没有摆脱这种丧尽天良的形象。孟宪实教授在《武则天研究》一书的导论中就指出,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在传统史学看来,武则天是个野心十足且道德败坏的女人。
真实的武则天真的是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人吗?孟宪实指出,弄清楚武则天的历史事实,存在资料上的天然障碍,尤其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政治上的反面典型,武则天的资料遭遇过系统的删除。
所以,对于武则天研究中论争纷纭的问题,认真辨别每一个具体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利用新出土的文献和散见资料,对于客观看待武则天就显得十分重要。
《武则天研究》立足现有史料,就“女皇的事业何以成功?”“女皇的故事又为何会成为历史的绝唱?”这两个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围绕两大主题,作者以专题的形式,就武则天研究的具体问题展开论述。
小公主之死是一系列妖魔化武则天历史叙述中的典型事件之一
。从史书记载来看,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新生公主突然夭折,武则天把公主之死的责任推给情敌王皇后,都是基本的事实,但武则天是否为扳倒王皇后而亲手杀女上演苦肉计,以及唐高宗因此事件就决定废后立武,却是值得商榷的。
作者推断,苦肉计的风险过高。精于计算的武则天,应该不会采纳这个苦肉计。
因为如果苦肉计成功,从皇帝认定皇后是凶手、到产生废后念头、再到付诸行动,中间有太多的环节,而一旦失败,武则天与皇帝的关系会马上陷入危机。更何况,女儿的降生无论如何都会有利于加深武则天与皇帝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在无所不用其极地攻击武则天的《讨武曌檄》中,连“弑君鸩母”的情节都捏造出来了,却竟然没有提及小公主之死,可见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时候,还没有武则天杀女这种传言。
至于小公主之死导致唐高宗产生废后念头的观点,作者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公主之死对废后发挥了作用
。实际上,王皇后的危机,在武则天二度进宫之前就已经显现。在那之前,得宠的是萧淑妃,王皇后引进武则天,虽然成功让萧淑妃失宠,但武则天后来居上,王皇后依然没有得宠。后来,在外戚势力的请求下,王皇后的养子李忠被立为太子,目的是稳住王皇后的地位。可见,王皇后真正的危机,是得不到唐高宗的喜爱。后来唐高宗推动废后,申述的理由中都没有提到公主之死,说明他并不认定王皇后是凶手,反过来也说明该事件并非产生废后想法的动因。
在《武则天称帝》一章中,作者对武则天成功称帝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在回顾了性别史、社会史、制度史等视角的研究之后,作者指出,唐朝时女性地位的提升、武则天所代表的山东势力崛起而关陇集团没落、制度史上士族政治的结束,这些理论都不能够准确地解释女皇成功的原因,只有部分的正确性,但没有抓住要害。
武则天称帝,是一个政治事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才是她称帝成功的关键
。作者指出,武则天的女皇梦,只有高宗去世以后才有可能,那一年,她已经60岁,在唐朝的标准,算高龄老人了。由于武则天的政治判断和才干得到了唐高宗的承认,而唐高宗对太子李显不满意,所以驾崩之前给了武则天一个“临朝称制”的政治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个遗诏得到宰相裴炎的坚定执行,也让武则天尝到了最高权力的甜头。
接下来,武则天废黜唐中宗、镇压徐敬业扬州起兵、利用扬州事变杀裴炎,在一系列政治斗争中最终胜出,将朝廷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最后连唐睿宗都出来表态支持武则天称帝。
对于武则天改朝换代过程中,为什么看不到有力的反对力量,作者解释道,其一,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很多人并不看好武则天的前途而选择放弃斗争;其二,武则天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作为继承人,如果最后是她儿子继承,等于还是回归了唐朝;其三,扬州事变后心腹裴炎公然反对自己,让武则天怀疑朝中大臣的忠诚度,告密之风由此兴起,酷吏政治迫使更多大臣采取自保策略。
综上,
武周政权的建立,是众多偶然因素促成的。这些偶然因素再没有机会集合于另外一个女性政治家身上,于是女皇的故事终成绝唱
。
至于武周政权为何短命,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继承制度的难以突破是武则天革命的社会障碍
。解决不了继承人问题,武周政权就没有前途。武则天67岁称帝,在考虑继承人问题时选择很有限:一个是亲儿子李旦,但选择李旦等同于李唐复辟;一个是侄子武承嗣,虽然也做了大量努力,但遭到大臣反对。
狄仁杰指出:“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袝姑于庙者也。”毕竟母子比姑侄更亲,武则天在武氏家族的宗庙中是没有地位的。如果武承嗣成为皇帝,他一定会追认自己的父亲为皇帝,而武则天却难以获得祭祀。最终,武则天被狄仁杰等大臣说服,选择自己的儿子作为继承人,实际上是向宗庙制度等社会制度屈服。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超越政治的影响,作者认为武则天时代为盛唐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引用吴宗国的观点,“主要在五个方面:一是打击保守的门阀贵族;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三是稳定了边疆形势;四是推动了文化发展;五是发现了一批人才。”(文丨云海,原标题:《武则天研究》:透过正史的迷雾,辨析真假武则天)
#历史头条#
#全民荐书人#
#头条群星8月榜#
?
#历史真相官#
?
#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