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六出岐山,未能成功,最后死于五丈原,后人想起此事,感叹诸葛亮,不由得潸然泣下.
有人说诸葛亮采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不用那么大费周折,六出祁山,最终身死五丈原,就可以攻取长安,以长安为根据地,光复汉室!
事实真的如此吗!攻取长安的希望真的可以实现吗?
希望非常渺茫,可以说没有希望!
此话怎讲呢,怎么说没希望,那咱们就来看看,为何说不可取。
那我们就来看看子午谷地形
。
看了后大家就知道为何说没有希望
那咱们就来说一说这个
子午道
:
子午道
全长千里以上,其中穿行于山间的谷道占80%以上,道路崎岖,沿线居民稀少,汉代全线沿途没有一个
县级行政单位
治所,西晋时仅有一个石泉县(在今石泉县东南30里马池镇附近),唐代也仅有一个石泉县。因而物资供应和安全保障存在诸多困难,致使此道利用率较低。
它辟为驿道的时间虽短,但其交通作用却持续不断。秦汉时期,由四川、汉中向京都咸阳或长安输运物资,多取褒斜道和故道,不取子午道。
子午道
是沿着悬崖峭壁凿出来的一条小路,路面高低不平,地形险峻崎岖,非常难走,而且路的宽度也只能容纳两人左右。
在古代,穿越秦岭去往西南的云、贵、川之地,主要有六条必经之路,从西到东依次为:陈仓道、
褒斜道
、傥骆道、
子午道
、库谷道、武关道。
虽然,这六条道路都占据着秦岭的深谷险峰之地,并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几乎都有多次被偷渡、攻破的历史,但是子午谷里的子午道却是唯一多次被兵家谋划偷渡,却又从来都没有成功的险峻要塞。
所以,史学家们才发出了
“秦岭六道,子午为王”
的感叹。
这六道,子午道虽然距离短,但却是最难走的,悬崖峭壁,道路曲折蜿蜒,是非常不利于携带大量的物资的!
子午道全长千里以上,也就是最少也五六百公里了,在古代没有交通工具情况下,步行的情况下,估计一个星期够呛的,加上没有物资(蜀军最大问题:缺粮),地势险峻,肯定更难走了,那么人没吃没喝情况下,最多可以活多久呢,不用我说了吧,就算你就地取材,吃野味,野菜,士兵营养,体力跟不上,还容易生病,到了长安,都成老弱病残了,还怎么战斗!再加上当时是春季,秦岭一代多雨,湿滑,泥泞,湿气很重,这更是行不通!
因此,子午谷奇谋,地势上根本行不通,完全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