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老人想坐剧院前排被拦:这是领导坐的,事后毛主席将人邀到身边
迪丽瓦拉
2025-09-04 18:04:09
0

前言

1949年,中央组织了一场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演出的活动,地点就设在长安大剧院。对于这次活动,作为全国文化会演出委员会成员的小顾异常紧张,因为他被安排了分配座位的任务。

在中国,座位一向是有讲究的。前来参加活动的不少是著名领导人,上级也特地交代了小顾,楼上包厢前排的位置,是留给中央委员们的。小顾暗下决心:一定不能出差错!

中央的领导们还没来,一位胡子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先走了进来。只见他穿着洗的发白、打了补丁的旧衣服,慢慢悠悠地就往二楼前排的位置上去。

小顾连忙上前:同志,这是中央委员们坐的位置。

那位老人听到这话后,赶忙点头道歉,然后就朝着后排走去了。这只是件小事,小顾也没放在心上。没过多久,中央委员们簇拥着毛主席走了进来。毛主席十分和蔼可亲,挥手跟剧院的其他观众打招呼。

突然,

毛主席的视线定住了,随后朝着后排大声招呼:“董老呀!你过来呀!”能被毛主席称为“董老”的,怕是只有那位了。

反应过来的小顾顿时吓得一身冷汗,尴尬让他坐立不安,整场演出都心不在焉......

这位被毛主席叫做“董老”的人到底是谁?他和毛主席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安排错座位的小顾,最后又是怎么收场的呢?

“唯二”的两位一大元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的诞生。如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场面,谁又站在国家领袖身边呢?那个人就是董必武。

天安门城楼上站着的众人中,只有毛主席与董必武是唯二的“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1886年的3月5日出生在湖北黄安县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母一直没有放松对董必武的知识教育。董必武更是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但董必武在看到封建官僚的腐败贪婪之后,不愿与这种人为伍,毅然决然放弃乡试,冲破封建八股的牢笼。

1905年,董必武在武昌考入中学堂,学习了大量的民主革命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为了响应革命,董必武剪掉头上的辫子,辞去教员的职务,连夜奔赴武汉,组织支援前线起义部队的后勤工作。

短暂的胜利后,辛亥革命的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内心苦闷的的董必武决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1914年1月,董必武东渡日本学习法律,并暗中跟随孙中山重新寻找中国的出路。

在日本留学期间,董必武受到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开始了解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此时在国内的董必武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董必武想,也许这是一种新的救国道路。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不久,董必武的好友李汉军致函董必武,希望他在武汉也创立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欣然同意。

1921年夏,武汉小组接到上海小组的通知,希望他们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通知下达不到一个月,董必武就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与此同时,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从湖南出发,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他就是毛主席。此时的毛主席只有28岁,董必武要年长8岁。

在大会上,董必武向各位党员报告了武汉小组的情况,并参与起草大会文件,毛主席则被大会推举为书记员。从上海到南湖,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共产党员共同探讨中国革命的出路,共同制定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一大结束以后,13名代表们重新奔赴各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这13名代表在漫长的革命旅途中,有人在革命工作中劳累过度,抱憾离世;有人为了捍卫革命事业,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也有人意志不坚定,背叛了组织和人民。唯有毛主席和董必武先生二人携手在革命道路上走过了60多个春秋。

在新中国成立的典礼上,有资格站在毛主席身边,接受全世界巡礼的共产党元老只有董必武一人。

作风朴素的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董必武的资历,万万全全当得起一声“中央委员”。那么为何小顾在安排剧场座位,建议他坐在后排时,董老先生表明自己的身份呢?这也是小顾疑惑的一点。

其实不是董必武先生故意不告诉小顾,而是在他心里自己实在算不得什么官。虽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从来就不拿资历压人,也不追求什么名誉、地位。纵观董老的一生,他似乎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

我们都知道,抗战时期我党隐蔽战线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周恩来周总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董必武也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之一,甚至被人称作是“谍王”。

工作在国民党“心脏”的四位著名情报人员:“隐形将军”韩练成、“情报后三杰”之一熊向晖、国民党“红色作战厅长”郭汝瑰、“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特工沈安娜,他们都曾受到董老的教诲。

其实论资历、论年龄,董必武都要长于周总理,但是董老先生并不在意那些名头,甘当无名英雄,兢兢业业辅佐着周总理。董老从没有怨怼过,甚至还不止一次以“人民公仆”和“老黄牛”自勉,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无论后来中央给的职务有多高,他总是保持着抗战时期艰苦朴素的作风。

1964年,董必武到旅顺的一个海军基地去视察,基地的人邀请董老中午留下吃个便饭。到了中午,董老走进餐厅一看,接着转身就回了自己休息的房间,拒绝就餐。秘书见他满脸怒容,问他有何不妥。

董必武回答:中央对我们干部视察时,怎么吃饭都有明文规定,为什么还上这么多菜,里边还有一些名酒名菜。你去跟他们说,不把名酒名菜撤掉,我午饭就不吃了。”

海军基地的领导得到消息,连忙跑过来向董必武解释,这些菜不是花钱买的。连队里有个潜水中队,战士们经常会在潜水训练中,顺手捞一些海味改善生活。

董必武听到后表示:战士们改善生活我不反对。但是当领导干部的,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都这样搞,会把作风搞坏的。这样的宴席,我是绝对不会吃的。

海军基地的领导只好把名酒名菜撤走,只留下中央规定的工作餐。董必武这才去就了餐。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日子里,年近七旬的董老先后走遍了全国的28个省市和自治区。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记录下来。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就上报给中央。

在他心里,自己从来就不是什么“中央委员”,他只是人民的一个“传声筒”、一头“老黄牛”。

演出结束后,小顾也没有受到想象中的“暴雨雷霆”,被人安排到后排去,对董老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后记

这位小顾,其实就是我国当代诗人顾工。同时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解放军报》的记者。他的儿子顾城,更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是出自顾城之手。

顾工多年后,仍惦念着董老先生的豁达与和蔼,并与董老先生的这件事记录在了自己的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年轻时,我热恋》中。也正是因为顾工先生的记录,我们现在才能看到如此鲜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

董必武先生对革命的热情、艰苦朴素的作风、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必将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中国的复兴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向老革命家董必武先生致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