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来自1820年的中国地图,仔细观察,可以毫无疑问地看出,这张地图所呈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最完美的疆域。
从这张地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清朝的疆域涵盖了今天中国的所有领土,并且扩展到外兴安岭的大部分区域,包括库页岛以及整个蒙古。那时,我国的东北边境直接延伸至库页岛,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流域。黑龙江成为了中国内流的河流。北部边界从外兴安岭开始,一直延伸到伊犁河的源头,外蒙古和巴尔喀什湖也都包括在我国的疆域之内。清朝的西部疆域,从巴尔喀什湖起,经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以及喜马拉雅山脉,涵盖了今天的新疆、西藏以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部分地区。
在清朝的鼎盛时期,疆域总面积达到了1470万平方公里。即便去除掉附属国的面积,仍然保持着131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若从面积上来讲,清朝的领土并非中国历史上的最大,例如元帝国的面积高达1680万平方公里,而唐朝在盛时的国土面积也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堪与清帝国相抗衡。
尽管清帝国的领土面积不及元帝国,也不如唐朝在文化、军事上的声誉显赫,但在中国所有封建王朝中,没有哪个帝国的疆域像清朝这样近乎完美。清朝的疆域,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和谐与舒适,这是任何其他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元帝国的国土面积比清帝国要广,甚至涵盖了今天的西伯利亚地区。然而,元帝国的缺点是它的疆域在鼎盛时期并未持续太久。元帝国自1310年起吞并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直到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最大疆域仅维持了41年。相比之下,清帝国在1760年彻底平定准葛尔后,直到1858年与英、法、俄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才宣告衰败,保持了98年的鼎盛期。
唐帝国在历史上也是疆域辽阔,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元帝国和清帝国。但唐朝疆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它未能完全纳入青藏高原。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由吐蕃王朝控制,虽然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在初期相对友好,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完全的统一。尤其在唐高宗时期,吐蕃通过军事行动频频威胁唐朝的西域和边境安全。
公元670年,吐蕃大军在噶尔·钦陵的指挥下,意图切断唐朝对西域的控制,进而吞并西域。唐朝名将薛仁贵带领五万大军进行反击,双方在大非川爆发了决定性战斗。这场战斗最终导致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全面战争。763年,吐蕃与党项联合攻入河西走廊,并一路直抵长安,致使唐代宗仓皇逃离,首都沦陷。
唐朝无法完全征服吐蕃的原因,与其领土的缺失有关。没有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使得唐朝的西部边境存在一个易于攻破的漏洞。尽管唐朝的疆域极为辽阔,但青藏高原的缺失,使得西域与中央的联系始终不稳定。吐蕃随时可以占领河西走廊,切断唐帝国的东西联系,这成为唐朝无法安稳统治西域的根本原因。
相比唐朝的疆域,清朝的疆域无疑更为完美,拥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西南边疆,确保了整个帝国的统一和安全。清朝的疆域治理比唐朝更加成功,因为它成功地将青藏高原纳入了国土,使得整个西部边境更加稳固,避免了像唐朝那样的边疆危机。
从清帝国、元帝国、唐帝国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清朝的疆域治理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今天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基本继承了清朝的疆域基础。
清朝的评价在现代社会中褒贬不一。部分人认为清朝因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在近代的工业革命中落后,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历史。然而,也有学者客观评价清朝,认为清朝虽有后期的衰弱,但其在疆域扩展和稳定方面的成就依然值得肯定。无论如何,从清朝的疆域治理来看,它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位出色的疆域管理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