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在某次节目中曾提到,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贵族时代、士族时代和庶族时代,虽然这是一种相对简略的说法,但整体上是准确的。这一观点帮助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结构。
很多人或许会感到疑惑,古代不都是帝王说了算吗?从理论上看,的确如此。可是,即使帝王英明,具体的事务还是要由下属来处理,而这些下属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很容易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我们称之为“权贵”。不过,权贵的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会变化的。
从西周到两汉——贵族阶级的兴衰
我们通常会跳过夏商两朝,因为这两朝的政权体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只能算是部落联盟。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了封建制度的国家是周朝。封建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封邦建国”,即国王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和功臣,建立起诸侯国。
西周初年,大约有130多个诸侯国,这些国君大多属于姬姓。周朝建立了典型的贵族统治体系。例如,周公旦的封地就是孔子的老家——鲁国,而商朝的贵族则被封在了宋国,姜尚的后代得到了齐国等。为了管理这些国家,西周实施了世官制,这意味着许多官职都实行世袭。天子和诸侯世袭,甚至卿士大夫的职位也由家族世代相传。普通百姓要想进入官场,只能成为这些家族的门客,等待机会。尽管春秋时期开始有所松动,但这种世袭制度依旧在主导地位。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贵族阶级的利益开始受到威胁。例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等,都旨在强化国力,但由于贵族的强大反抗,这些改革始终未能彻底推行,甚至最终失败。即使在战国四公子中,三人依然是贵族出身。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凭借秦孝公及其后继者的努力得以贯彻到底,最终使得秦国的平民有机会通过军功提升阶级地位,并吸引了大量的英才,从而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秦始皇则明确排斥旧贵族,实施“废分封,行郡县”的政策,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尽管秦朝的时间非常短暂,但这一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汉初期,采用了分封与郡县并行的做法,但这种局面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最终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贵族的势力,彻底打破了他们的控制。
从东汉到隋唐——士族阶级的兴衰
随着贵族的衰落,如何选拔新的人才管理国家成为了当时的主要问题。汉朝选择了推荐制,即通过“征辟”和“察举”两种方式进行人才选拔。征辟指的是高级官员可以自行招募下属,而察举则是指官员通过考察推荐优秀人才。这些新兴的士族阶层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势力。事实上,汉代的统治阶级可以看作是贵族阶层的一种变形,尤其是外戚势力的崛起。为了确保权力的稳固,皇帝越来越依赖外戚和宦官。尤其到了东汉,外戚势力逐渐强化,而宦官与士族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东汉后期,随着士族力量的壮大,外戚和宦官都开始拉拢他们。士族不再只是单纯的“推荐人”,他们在朝廷中的话语权也日益增大。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英雄,他们都与士族保持着复杂的关系。尽管他们对士族有所倚重,但也时常提防着士族的野心。最终,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使士族阶层的合法性得到保障,并进一步扩展了士族的影响力,标志着士族时代的到来。
西晋虽有短暂的统一,但随即进入了长期的战乱时期。尽管是武人当道,但即便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需要士族的支持。尤其是在东晋时期,王氏、庾氏、桓氏、谢氏等士族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政治网络。
南北朝时期,士族阶级的力量开始衰退,但他们在南方仍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士族的真正衰落是在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的建立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出台。科举制度的实施,逐步破除了士族的垄断,使庶族有了更多机会进入政治舞台。
从两宋到大明——庶族阶级的兴衰
宋明时期,庶族的崛起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宋代通过全面推行科举制和誊录制度,让更多的庶族百姓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与贵族和士族相比,庶族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某个阶层,他们开始全面掌控社会。宋明时期的科举制,不仅让庶族们有机会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也让他们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庶族并非无懈可击。在宋代,文官集团的强大逐渐演变为党争的源头。由于庶族出身的官员有着较为松散的家族关系,这导致了激烈的党派斗争,甚至出现了“明亡于党争”的历史定论。尽管如此,庶族仍在宋代和明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繁荣。
在明代,朱元璋实行集权制,废除了丞相制度,力图削弱文官集团的影响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的统治者发现内阁逐渐形成了新的权力核心,庶族阶层的政治力量始终没有完全消失。
清朝:异类的王朝
清朝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作为一个满洲族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统治策略与前代不同。它通过武力统一中国,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政治体系与汉族士族进行斗争,最终实现了对中国的统治。清朝并不依赖传统的贵族、外戚或士族阶层,而是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实现了绝对的君主专制。
总的来说,古代统治阶级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皇权不断集中的过程。从汉武帝的“推恩令”到魏文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度的出台,每一场变革都以打破旧有的贵族、士族为目标,最终实现了庶族阶层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