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韩国人为何涌往朝鲜?那时的朝鲜有多厉害?
迪丽瓦拉
2025-09-04 22:03:23
0

说起韩国和朝鲜,现在大家都知道南边的韩国经济发达,北边的朝鲜相对封闭,经济落后。

但要是把时间倒回五六十年前,情况可大不一样——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朝鲜曾有过一段让韩国人都羡慕的“黄金时期”,甚至出现过韩国人主动移民去朝鲜的热潮。这事儿现在听起来新鲜,背后也有不少历史缘由,咱们这就来下文一探究竟。

战后重建:朝鲜先一步跑赢

朝鲜半岛在1953年停战以后,正式南北分成了两个国家。

当时的韩国穷得叮当响,李承晚政府治下,农业落后、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反观朝鲜,虽然同样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靠着苏联和中国的援助,加上计划经济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短短几年就实现了“逆袭”。

1954年,朝鲜开始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60年,朝鲜的工业产值比战前增长了19倍,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产业突飞猛进。那时候的平壤,高楼大厦渐渐冒出来,马路宽敞整洁,还建起了不少现代化工厂。

而韩国呢,直到60年代初,首都汉城(现在的首尔)还到处是低矮的棚户区,很多人靠卖苦力为生。首都尚且如此,不用提其他地方是个什么风貌了。

而更让韩国人眼热的是朝鲜的社会福利。朝鲜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就连住房都是国家分配。农村里搞集体农庄,农民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城市里工人待遇稳定,生老病死都有保障。

而韩国此时深陷经济危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找工作,却只能挤在贫民窟里,失业、疾病成了家常便饭。孰强孰弱一眼便知。

“北上潮”:韩国人为何愿意往朝鲜跑?

在这样的差距下,从50年代末开始,一批批韩国人通过各种途径前往朝鲜。这些人里,有生活无着的农民、失业的工人,还有不少是在韩国政治斗争中受排挤的进步人士。

最典型的是1962年的“江陵渔民事件”。当时韩国东海岸的江陵地区,渔民们生活困苦,听说朝鲜渔民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能分到渔船和渔网,几十户人家居然驾着小船集体北上,投奔朝鲜。

对于这些人,朝鲜政府也敞开怀抱,把这些人安置到元山、清津等工业城市,安排工作和住房。

还有一类人是韩国人的离散家属。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让很多家庭骨肉分离(父母在朝鲜,儿女在韩国),对于这一情况,当时的朝鲜政府主动提出“民族统一”政策,允许韩国人去朝鲜探亲,甚至定居。

首尔有位姓金的老太太,1957年收到在朝鲜的哥哥来信,说那边“顿顿有米饭吃,孩子上学不要钱”,她咬咬牙带着三个孩子北上,从此在平壤安了家。

据统计,1954年到1970年间,至少有30万韩国人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移民朝鲜。他们中的大多数被安置在工业区,成为朝鲜工业化的劳动力,还有一些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被委以重任,比如韩国的纺织工程师李某,到朝鲜后成了咸兴维尼纶厂的技术骨干。

巅峰时刻:朝鲜经济曾把韩国甩在身后

到了60年代末,朝鲜的发展达到了巅峰。1970年,朝鲜的人均GDP达到400美元,而韩国只有250美元,整整高出60%。那时候的朝鲜,已经实现了近100%的识字率,农村通电率超过90%,就连偏远山区都有了小学和卫生所。

工业方面,朝鲜的钢铁产量是韩国的4倍,化肥产量是韩国的10倍,还能自己生产汽车、拖拉机。平壤街头跑的“千里马”牌卡车,是朝鲜自主研发的,让韩国人既羡慕又眼红。反观韩国,直到1965年才和日本建交,靠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勉强起步,“现代”“三星”等大企业还在蹒跚学步。

在国际上,朝鲜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1961年,朝鲜与苏联、中国签订友好条约,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明星生”;1974年,朝鲜申请加入联合国,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而韩国呢,因为李承晚、朴正熙政府的独裁统治,在国际上处处碰壁,直到70年代中期才摆脱“穷国”标签。

转折点:韩国起飞与朝鲜的困境

进入70年代后,情况开始出现转折。韩国在朴正熙的“维新体制”下,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制造业。釜山的造船厂、首尔的纺织厂开足马力,“韩国制造”走向世界,人均GDP在1979年突破1500美元,一举超过朝鲜。

而朝鲜呢,过度依赖重工业和外援的弊端渐渐显现。80年代初,国际油价暴涨,朝鲜的石油进口成本激增,加上苏联援助减少,经济陷入停滞。曾经免费的福利开始缩水,粮食供应紧张,工厂停工现象越来越多。那些当年从韩国移民过来的人,有的开始怀念“南边虽然累,但能吃饱饭”的日子。

更关键的是,韩国的民主化进程让社会活力大增,而朝鲜则在计划经济的泥潭里越陷越深。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彻底甩掉了“穷邻居”的帽子,而朝鲜的经济却一路下滑,到90年代更是遭遇了严重的粮食危机。曾经的“北上潮”彻底逆转,变成了朝鲜人千方百计想往韩国跑。

历史的启示:时代浪潮下的选择

回顾这段历史,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五六十年代的朝鲜,靠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了快速工业化,成了韩国人眼中的“理想国”;而韩国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后来居上,上演了“逆袭剧本”。这背后,既有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有政策选择的差异。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段往事就像一面镜子:没有永远的领先,也没有永远的落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顺应时代的政策,更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奋斗。那些曾经北上又南下的人们,他们的故事里藏着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选择,也让我们更懂得和平与发展的珍贵。

(全文完)

本文全文原创,文案撰写与史料收集不易,若您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可以点赞收藏对我给予鼓励,也可以在评论区提出你想了解的历史,点个关注不迷路,下期由我来为您一一解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庆余年》原著九品十大高手排名 《庆余年》小说里,最厉害的十个大高手排名(九品以上) 第十位,说的是秦业这个人。 南庆军队里资历最深...
原创 赵... 第一次交战:穰山对决 此役中,刘辟保护着刘备,可是曹军将军张郃、高览等穷追不舍。高览追赶到以后,一个...
原创 北... 相信大家对《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并不陌生,书中讲述了魏、蜀、吴三国间长达六十多年的厮杀,而最后却迎...
原创 盘... 在三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诞生了很多超级兵种,如袁绍就有大戟士和先登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刘备的白...
原创 近... 1912年2月12日,随着大清帝国的灭亡,关于中国王室的各种传说也彻底画上了句号。然而,尽管君主制在...
原创 外...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曾经与大家分享过一些关于清朝区划调整的故事,其中提到了清朝的五大镇守将军、清朝的...
原创 “... “你退后,让我来!”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云南省文山州的一片密林中,说出了这句话,然后,他...
原创 百... 国家劳动部曾是国务院下设的一个重要部门,成立于1949年,主要负责全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它的成立...
原创 移... 董小姐“桃色”事件,让普通人关注到他们这些“天龙人”的求学之路的不同寻常。他们的求学道路走起来,似乎...
原创 清... 根据大清官制,各省知府的任命往往是由一些较高职级的京官担任,这些人包括翰林侍读、侍讲,内阁侍读、给事...
原创 没... 人类战争史中,最长的国家间战争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英法百年战争,但实际上,持续超过百年的战...
原创 金... 金玉妍深得宠爱,连生四子,且被渣渣龙册封为嘉贵妃。然而,尽管如此,她却未能成为继后。难道她与那拉氏有...
原创 金... 这支部队的历史真可谓是一段传奇!最初,老蒋败北逃亡台湾后,决定将他们留在缅甸,让他们自生自灭,然而,...
与风沙为伴 “四普”普查员守护... 新疆和田5月6日电 题:与风沙为伴 “四普”普查员守护千年丝路文明 记者 国璇 驱车深入沙漠腹地,长...
原创 魏... 只要提起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人们就会对藩镇节度使产生飞扬跋扈、拥兵自重的印象。在众多藩镇中,又数河...
汉末三国发生了什么?为何四大天... 你可能想不到,中国历史上最“牛掰”的四位道教天师,最古老的居然都活在了传奇的汉末三国——那是一个天下...
原创 重... “国史浩瀚,公子拾遗” 本期概览 明朝,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多民族国家,也是最后一个奉行“华夏本位主...
原创 没... “山海帮,是一个相互扶持的帮派,而不是黑帮。”这句话揭示了南洋华人帮会的真正本质。 4月30日,电视...
原创 4... 《——【·前言·】——》 太行山深处,45万冤魂的哀嚎并非一个简单的传说,而是考古队在现场挖掘出的一...
原创 贾... 赤壁之战是三国格局最终确定的关键战役。正如人们常说:“提到三国的历史和《三国演义》,若不谈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