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对蒙古国怀有特殊情感,常常纠结于它是否会重新回归中国。这一问题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认真想一想,蒙古回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需要接受现实。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边界已经固定,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如果一个国家试图单方面改变边界,那将面临全球的强烈反对,甚至可能遭受国际孤立与谴责。既然如此,蒙古不可能主动选择回归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个主权国家会主动并入邻国,哪怕它本国处于贫困或困境中。
谈到历史渊源,情况就更复杂了。拥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国家往往对大国保持高度警惕,甚至带有敌意。它们通常更加关注那些不愉快的历史经历,时刻担心大国可能会重新翻旧账,影响其国家安全或利益。因此,很多国家会试图去除与大国相关的文化痕迹,改换语言,甚至重塑历史,以激发民族主义情绪。为了寻求独立和安全,它们常常会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引入其他大国的力量来抵制邻国的影响。蒙古国,作为一个邻国,尽管地理上与中国相邻,但它的所作所为却让人觉得它的心似乎远在天涯。
01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蒙古国的历史。
蒙古曾是清朝的领土,直到1911年12月辛亥革命爆发,沙俄趁机支持蒙古的王公宣布“自治”,从此,蒙古实质上脱离了中国的控制。1919年,北洋政府的徐树铮出兵逼迫蒙古撤销“自治”,恢复了中国对蒙古的掌控,但这一控制仅仅持续了短短几年。1920年,皖系在直皖战败后,徐树铮被迫下台,中国驻蒙古的军队也陷入孤立状态。1921年,白俄分子恩琴率军攻占库伦,随后苏俄军队入驻蒙古,击败恩琴,扶植蒙古人民党掌控政权,这一事件被称为“人民革命”。1924年,苏联支持蒙古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维持蒙古现状,并作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此时,中国国民政府因为自身实力太弱,被迫承认蒙古的独立。蒙古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生活在苏联的巨大阴影下,蒙古的所有方面几乎都受苏联控制。甚至蒙古的领导人乔巴山曾多次提议将蒙古并入苏联,但苏联未同意。外界也常戏称蒙古是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在外交上,蒙古几乎没有自己的独立态度,苏联的态度即为蒙古的态度。20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对中国友好的政策,蒙古也表现出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三年内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到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蒙古与中国的关系也急剧恶化,双方断绝了往来。
198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逐渐缓和,蒙古与中国的关系也逐步回暖。1987年,苏联下令从蒙古撤军,这一撤离直到1992年才完全完成。虽然蒙古在冷战结束后开始逐步恢复与中国的关系,但由于过于依赖苏联,蒙古经济严重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期,苏联停止了对蒙古的援助后,蒙古经济急剧下滑,失业率飙升,民众不满情绪蔓延,政治局势不稳,反对派开始兴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蒙古人民革命党最终放弃了原先的马列主义理念,接受了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度。
02
蒙古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既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也面临现实中复杂的外交困境。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安全问题上异常敏感。历史上,蒙古曾依赖苏联的庇护,不用担心外部安全威胁。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蒙古不得不开始独立思考其外交与安全策略。
经过反思,蒙古发现,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它几乎不需要担心其他国家的威胁。只要保持与这两个大国的稳定关系,它就能在这两大强邻的庇护下,维持相对的安全。现实中,蒙古对于中俄的关系持有谨慎的态度,既不希望与两国过于亲近,也不想与它们为敌。为了避免一国的过度影响,蒙古选择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寻求第三方的强大势力来平衡中俄的压力。这个第三方,必须是一个没有历史负担且与蒙古没有复杂关系的大国。
从这一点出发,蒙古的外交政策便显现了它的“均衡外交”战略。1994年,蒙古通过了《国家对外政策构想》、《国家安全战略构想》、《军事政策基础》等重要文件,确立了这一战略。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开放、不结盟、多支点”。
首先,开放意味着蒙古将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苏联,而是要拓展与世界的关系。它开始与日本、韩国建立联系,并加入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试图通过经济合作促进国家发展。
其次,不结盟意味着蒙古拒绝任何军事同盟,也不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其领土上。蒙古自1991年起加入不结盟运动,并且在2000年获得五常大国的联合声明,保证不对其使用核武器。
第三,多支点意味着蒙古希望与更多国家建立联系,虽然不结盟,但它与北约也有合作关系,且参与了许多国际军事行动。通过这些外交政策,蒙古能够在地缘政治中找到一条相对独立且安全的道路。
03
此外,蒙古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外交概念——“第三邻国”。
1990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蒙古时提出,如果蒙古需要第三个邻国,美国愿意充当这一角色。蒙古迅速接受了这一提议,将“第三邻国”作为其外交理念之一。2000年,蒙古正式将这一概念纳入国家战略,并在2011年写入正式文件。
蒙古的“第三邻国”政策意味着它要在地理上位于中俄之间,但在外交上,它会寻求和西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成为了蒙古的关键伙伴,这不仅带来了经济援助,还使蒙古在外交上获得了更多的选择与安全感。
04
然而,尽管蒙古力图在外交上独立运作,但它的现实情况却无法改变。在中俄这两个大国的夹缝中,蒙古必须处理好与这两国的关系。自199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蒙古的最大投资国和贸易伙伴。中国不仅是蒙古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还是蒙古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俄罗斯作为蒙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在蒙古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尽管蒙古与西方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实际上,它的经济依赖仍然离不开中俄。
蒙古的外交政策,虽然表现出“亲西方”的倾向,但其实际操作是等距离外交。它既不偏向某一方,也不会疏远中俄。通过这种平衡,它得以最大化地利用中俄提供的资源,同时利用西方大国的影响力来保障国家安全。
05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2011年,蒙古举行了庆祝蒙古独立100周年和人民革命胜利90周年的活动。对于蒙古人来说,这一事件象征着他们摆脱了外族的统治,是民族解放的伟大时刻。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历史事件却代表着失去的一块领土,依然是近代史中的一大痛点。由此可见,蒙古与中国的历史认知完全不同。和蒙古人交往时,最好避免讨论这些历史问题,因为这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