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初期,魏国为何要劳师远征,宁肯隔着赵国,也要灭亡中山国?
迪丽瓦拉
2025-09-05 01:04:59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命大将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作为战国率先崛起的魏国并没有势如破竹,遭到了顽强抵抗,历时三年才拿下中山国。作为白狄鲜虞氏建立的中山国地处赵国腹地,如此,那么为何赵国允许魏国越境进攻中山国呢?

先捋一捋赵国和中山国的关系。上述提及中山国是白狄鲜虞氏建立的国家,而白狄是北狄的一支。原本狄族与晋国关系不错,曾有一段短暂“蜜月期”,晋国多位国君娶狄女为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便是狄女所生。

只是时移世易,情况发生了变化。晋文公执政时期,始建三军,三军的将佐集军、政职能于一身,通常被称为“六卿”,主要由非公室宗族的大夫担任,久而久之晋国公室势微,晋平公时权力落入了范氏、荀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手中。

六家卿族都不是省油的灯,彼此相互权力倾轧,争夺领土,随着矛盾不断升级,导致了卿族大混战,白狄鲜虞氏也卷入了战争行列,明里暗里帮助荀氏、范氏,从而与赵氏结下了梁子。

这场大混战最终以荀氏、范氏失利告终,很快赵氏的报复来了,公元前489年,执政的赵简子“帅师伐鲜虞”。结合中山三器中夔龙铜方壶以及中山侯铜钺的铭文可知,中山文公之前还有一位中山侯稳,应该是其受到周天子册封,建立了中山国,故铜钺铭文中提及“

天子建邦,中山侯稳

”。

在这次战争中,中山国受到重创,更为致命一击是公元前457年接替赵简子的赵襄子命新稚穆子的进攻,此战直接灭掉了中山国,按照“不绝其祀”的传统,扶植了中山文公作为傀儡。

而晋国国内,荀氏、范氏一败再败,退出了历史舞台,六家变为四家;晋阳大战前夕,四家中尤以知氏实力最强,其向赵氏索要地盘遭拒,纠集韩、魏两家,意图灭亡赵氏;坚守晋阳的赵氏形势危如累卵之时,派人说服韩、魏两家,灭掉了知氏,四家变为三家,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版图的雏形。

基于这一“突发”状况的发生,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瓜分知氏土地,导致了三家的“地盘”形成了犬牙之势。赵氏的路在何方呢?赵氏大本营靠近代地,加之东部又有太行山的阻隔,所以北进拿下代地成为了首要目标。

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赵氏北进战略的正确,一则代地为赵国提供了大量兵员,增强了赵国军事实力;其次代地是赵国主要的战马来源地之一;更重要的是代地的地理位置对燕国及中山国起到制约,同时也可以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正当赵氏为谋得代地以及治理代地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而国势蒸蒸日上之时,后院却起火。当年赵简子临终之前没有选择嫡子赵伯鲁,而是选择了庶子赵襄子;厚道的赵襄子过意不去,便将宗主之位传给了赵伯鲁之孙赵浣。

引起了赵襄子之子赵桓子严重不满,于是赵襄子死后,赵桓子放逐了赵浣,自立为代王。“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赵桓子也没得意多久,一年后便离世;国人杀了赵桓子之子,迎回了赵浣,经此一役,赵氏元气大伤。

接着说说魏国。魏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三家分晋后的发展。瓜分知氏土地后的魏氏疆域呈现

哑铃状,

主要包括了河东地区和河内地区,两者通过上党的交通孔道往来。

这给魏国的率先崛起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仅土壤肥沃,盐、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地势平坦,

《战国策》:魏地四平,诸侯四通….无名山大川之限

,建构的水陆交通网非常完善。

而地处中原核心位置的魏国控制了大部分水陆枢纽,这样一来,周边的诸侯国若逐鹿中原,兵力的投送势必受到很大的制约,但也恰恰成为了众矢之的,魏国容易受到攻击,且发展空间受限。

没有永远的朋友,唯有永远的利益。远的先不说,虽说系出同源,保不齐哪天赵、韩两家一个南下,一个北上,掐住上党这个咽喉,便可以将魏国分割成不能相连的东、西两个区域,若西边的秦国再向东出兵,河东地区将危矣。

此时接替魏桓子的魏文侯需要从东面、北面寻求突破口,以解决魏国所处的困局,其中东面的邺城有漳水之险,但距离统治中心安邑较远,加之交通不便,作为东出的基点则稍显单薄,需要再寻找一块策应之地,思来想去合适的只有中山国。

但在此之前,可以暂时稳住赵、韩两家,但必须解决秦国这个后顾之忧,否则趁着出兵之际,若是秦国抄后路,占领了河东地区,那不是得了芝麻掉了西瓜?魏文侯那还不得拍肿大腿。公元前419年开始,魏文侯一门心思用在了对秦作战,开始渡过黄河,修筑少梁城,以此作为进攻秦国的基点。

对秦国而言,若不拿下处于萌芽状态,尚不完善的少梁城,将魏军赶回河东,否则假以时日,势必让魏武卒源源不断渡过黄河,收割河西地区,由此秦魏两军在河西地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至公元前408年,历经五年,魏文侯终于拿下了整个河西地区。

一个专心北进战略,经营代地,却又不幸发生内讧,元气大伤,另一个则努力将防线扩展至河西地区,增加黄河天险,根本无暇顾及中山国,此时接替文公的是中山武公,脱离了赵国的控制,趁机复国。传统观点认为,但凡谥号为“桓”或“武”的,多为武功昭著之君。

《战国策》: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

这一时期,中山人在中山武公的率领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不仅连续败赵克燕,而且中山国地处赵

腹地,成为了镶嵌在赵

“腹”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严重制约着赵氏的发展。赵这才缓过神来,但此时要啃下中山国,恐怕又没这个实力,大概率啃崩“门牙”。

正当赵国一筹莫展之时,

魏文侯找上门来准备“借道”进攻中山国,赵氏宗主赵烈侯也不傻,虽说魏、赵渊源很深,攻不下还好,要是魏文侯拿下了中山国,这不是解决了狼引来了虎吗?再说了传出去,也有损赵

的声誉,以后怎么立足,说什么也不同意。

大臣赵利却不这么看,其对

赵烈侯说,魏氏进攻中山无论胜败,都对赵氏有利无害。若是败了,一则魏氏得不到中山国,其次对于魏氏的实力是有一定消耗的;若是胜了,魏国治理中山国,中间隔着赵国,也是难有作为的,再说了赵氏完全可以坐收渔利。于是,赵烈侯答应了魏文侯的越境。

综上所述,作为北狄的一支,白狄鲜虞氏因在晋国卿族大混战中站错队,从而与赵氏结怨,继而遭到赵氏执政的晋国军队连续不断的打击,导致灭国,但顽强的鲜虞人没有就此沉沦,暗中慢慢积蓄力量,趁着三家分晋,赵魏两国各自不同的战略构想,无暇顾及之时,趁机复国。但此次复国又是那么短暂,因为鲜虞人碰到了那个时代的强者魏国,在心怀鬼胎的赵国默许下,魏国历时三年拿下了中山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