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初期,魏国为何要劳师远征,宁肯隔着赵国,也要灭亡中山国?
迪丽瓦拉
2025-09-05 01:04:59
0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命大将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作为战国率先崛起的魏国并没有势如破竹,遭到了顽强抵抗,历时三年才拿下中山国。作为白狄鲜虞氏建立的中山国地处赵国腹地,如此,那么为何赵国允许魏国越境进攻中山国呢?

先捋一捋赵国和中山国的关系。上述提及中山国是白狄鲜虞氏建立的国家,而白狄是北狄的一支。原本狄族与晋国关系不错,曾有一段短暂“蜜月期”,晋国多位国君娶狄女为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便是狄女所生。

只是时移世易,情况发生了变化。晋文公执政时期,始建三军,三军的将佐集军、政职能于一身,通常被称为“六卿”,主要由非公室宗族的大夫担任,久而久之晋国公室势微,晋平公时权力落入了范氏、荀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手中。

六家卿族都不是省油的灯,彼此相互权力倾轧,争夺领土,随着矛盾不断升级,导致了卿族大混战,白狄鲜虞氏也卷入了战争行列,明里暗里帮助荀氏、范氏,从而与赵氏结下了梁子。

这场大混战最终以荀氏、范氏失利告终,很快赵氏的报复来了,公元前489年,执政的赵简子“帅师伐鲜虞”。结合中山三器中夔龙铜方壶以及中山侯铜钺的铭文可知,中山文公之前还有一位中山侯稳,应该是其受到周天子册封,建立了中山国,故铜钺铭文中提及“

天子建邦,中山侯稳

”。

在这次战争中,中山国受到重创,更为致命一击是公元前457年接替赵简子的赵襄子命新稚穆子的进攻,此战直接灭掉了中山国,按照“不绝其祀”的传统,扶植了中山文公作为傀儡。

而晋国国内,荀氏、范氏一败再败,退出了历史舞台,六家变为四家;晋阳大战前夕,四家中尤以知氏实力最强,其向赵氏索要地盘遭拒,纠集韩、魏两家,意图灭亡赵氏;坚守晋阳的赵氏形势危如累卵之时,派人说服韩、魏两家,灭掉了知氏,四家变为三家,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版图的雏形。

基于这一“突发”状况的发生,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瓜分知氏土地,导致了三家的“地盘”形成了犬牙之势。赵氏的路在何方呢?赵氏大本营靠近代地,加之东部又有太行山的阻隔,所以北进拿下代地成为了首要目标。

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赵氏北进战略的正确,一则代地为赵国提供了大量兵员,增强了赵国军事实力;其次代地是赵国主要的战马来源地之一;更重要的是代地的地理位置对燕国及中山国起到制约,同时也可以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正当赵氏为谋得代地以及治理代地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而国势蒸蒸日上之时,后院却起火。当年赵简子临终之前没有选择嫡子赵伯鲁,而是选择了庶子赵襄子;厚道的赵襄子过意不去,便将宗主之位传给了赵伯鲁之孙赵浣。

引起了赵襄子之子赵桓子严重不满,于是赵襄子死后,赵桓子放逐了赵浣,自立为代王。“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赵桓子也没得意多久,一年后便离世;国人杀了赵桓子之子,迎回了赵浣,经此一役,赵氏元气大伤。

接着说说魏国。魏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三家分晋后的发展。瓜分知氏土地后的魏氏疆域呈现

哑铃状,

主要包括了河东地区和河内地区,两者通过上党的交通孔道往来。

这给魏国的率先崛起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仅土壤肥沃,盐、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地势平坦,

《战国策》:魏地四平,诸侯四通….无名山大川之限

,建构的水陆交通网非常完善。

而地处中原核心位置的魏国控制了大部分水陆枢纽,这样一来,周边的诸侯国若逐鹿中原,兵力的投送势必受到很大的制约,但也恰恰成为了众矢之的,魏国容易受到攻击,且发展空间受限。

没有永远的朋友,唯有永远的利益。远的先不说,虽说系出同源,保不齐哪天赵、韩两家一个南下,一个北上,掐住上党这个咽喉,便可以将魏国分割成不能相连的东、西两个区域,若西边的秦国再向东出兵,河东地区将危矣。

此时接替魏桓子的魏文侯需要从东面、北面寻求突破口,以解决魏国所处的困局,其中东面的邺城有漳水之险,但距离统治中心安邑较远,加之交通不便,作为东出的基点则稍显单薄,需要再寻找一块策应之地,思来想去合适的只有中山国。

但在此之前,可以暂时稳住赵、韩两家,但必须解决秦国这个后顾之忧,否则趁着出兵之际,若是秦国抄后路,占领了河东地区,那不是得了芝麻掉了西瓜?魏文侯那还不得拍肿大腿。公元前419年开始,魏文侯一门心思用在了对秦作战,开始渡过黄河,修筑少梁城,以此作为进攻秦国的基点。

对秦国而言,若不拿下处于萌芽状态,尚不完善的少梁城,将魏军赶回河东,否则假以时日,势必让魏武卒源源不断渡过黄河,收割河西地区,由此秦魏两军在河西地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至公元前408年,历经五年,魏文侯终于拿下了整个河西地区。

一个专心北进战略,经营代地,却又不幸发生内讧,元气大伤,另一个则努力将防线扩展至河西地区,增加黄河天险,根本无暇顾及中山国,此时接替文公的是中山武公,脱离了赵国的控制,趁机复国。传统观点认为,但凡谥号为“桓”或“武”的,多为武功昭著之君。

《战国策》: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

这一时期,中山人在中山武公的率领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不仅连续败赵克燕,而且中山国地处赵

腹地,成为了镶嵌在赵

“腹”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严重制约着赵氏的发展。赵这才缓过神来,但此时要啃下中山国,恐怕又没这个实力,大概率啃崩“门牙”。

正当赵国一筹莫展之时,

魏文侯找上门来准备“借道”进攻中山国,赵氏宗主赵烈侯也不傻,虽说魏、赵渊源很深,攻不下还好,要是魏文侯拿下了中山国,这不是解决了狼引来了虎吗?再说了传出去,也有损赵

的声誉,以后怎么立足,说什么也不同意。

大臣赵利却不这么看,其对

赵烈侯说,魏氏进攻中山无论胜败,都对赵氏有利无害。若是败了,一则魏氏得不到中山国,其次对于魏氏的实力是有一定消耗的;若是胜了,魏国治理中山国,中间隔着赵国,也是难有作为的,再说了赵氏完全可以坐收渔利。于是,赵烈侯答应了魏文侯的越境。

综上所述,作为北狄的一支,白狄鲜虞氏因在晋国卿族大混战中站错队,从而与赵氏结怨,继而遭到赵氏执政的晋国军队连续不断的打击,导致灭国,但顽强的鲜虞人没有就此沉沦,暗中慢慢积蓄力量,趁着三家分晋,赵魏两国各自不同的战略构想,无暇顾及之时,趁机复国。但此次复国又是那么短暂,因为鲜虞人碰到了那个时代的强者魏国,在心怀鬼胎的赵国默许下,魏国历时三年拿下了中山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汉武帝在对抗匈奴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出征,却始终陷入日益贫困的局面;与此相对,唐太宗李世民虽然经历了连...
原创 军... 提到军统,许多人都会感到畏惧,甚至是心中发颤。对于军统而言,最为人知的角色无疑是特务头子戴笠,然而,...
原创 “... 黄初四年(223年),钟繇接替贾诩,担任太尉一职,并转封为平阳乡侯。在此时,司徒华歆和司空王朗也均为...
邯郸凭什么靠战国袍杀出重围?文... 怎么说呢,最近朋友圈突然被一群穿红色宽袖长袍的"赵国公主"刷屏了。仔细一打听,原来是邯郸在搞战国袍变...
原创 假... 关于日本侵华,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日本当年牢牢控制住东北地区,便能从九一八事变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原创 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人们对各方面的一些东西都掌握的特别的模糊,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一些做法的错误和落后,...
原创 顺... 在点评明末清初的江南士绅时,常有人引“顺治朝奏效案”为例。他们认为此案可证明江南士绅的自私和愚昧,为...
原创 刘...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经历了28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在...
原创 原... 【历史】中国古代道家学说,推崇小国寡民,认为小国寡民最好治理,也最容易安居乐业。但是实际上小国其实那...
原创 清... 清朝自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至1912年2月灭亡,历时267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
历史长河中的传奇女性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太平公主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不仅是唐朝的公主,更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原创 曹... 谥号是一种对高位人物去世后,根据其一生的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称号,这些称号往往反映了该人物的功绩与道德。...
原创 晚... 1981年9月15日,在组织的关怀和安排下,吴法宪带着他的妻子陈绥圻,来到山东济南。这里,山东省委为...
原创 杨... 在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西岐生灵涂炭,为解救苍生玉鼎真人便派了杨戬去火云洞请求三皇的帮助,不过...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清冽甘...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清冽甘甜 抗联密营里的“抗联井” 01:55 近日,记者一行踏着东北抗日联军...
原创 开... 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开国中将曾国华回乡探亲,然而与年迈的父亲见面时,却发生了令人动容的场面。九十岁高龄...
原创 中...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积淀,许多偏远地区变成了神秘的禁区,静静等待着考古专家的探究与发...
从“六大”到“十大”,“双入选...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冯源 杨一苗 屈彦)作为中国考古界极具学术价值的两项年度评选活动,“202...
原创 宰... 唐高宗临死前,把辅佐太子的任务交给了宰相裴炎。实际上,当时的国家大事大权已经被武则天掌控。 为了实...
原创 马... 在桂陵之战中,孙膑与庞涓的首次对决引起了广泛关注。庞涓身为魏国的大将,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曾实施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