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但斯克,这座位于波兰北部沿海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有一个德语名称——但泽。多年来,这座城市的归属问题成为了德国与波兰间长达近600年的争斗焦点。这个争夺不仅仅是为了地理上的位置,更是两国对北方出海口的控制权的深刻博弈,背后牵涉到的复杂历史纠葛,至今依旧让人深思。
格但斯克最初是属于波兰国王的领地。据传,这座城市由波兰国王梅什科一世所建立,梅什科国王希望通过它建立起通往波罗的海的贸易网络。而关于格但斯克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圣阿德伯特的传记中,这本书写于公元999年,记载中提到布拉格的圣阿德伯特在波兰国王波列斯瓦夫一世的委托下,于997年为格但斯克的居民施洗。尽管在10世纪和11世纪,关于格但斯克的历史没有更多记载,但这座城市的命运却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波折,波兰与德意志两国的政权轮换不断。
1224年左右,波兰为了推动商业发展,邀请了大量德意志商人,特别是来自吕贝克的商人迁入格但斯克。但由于这些商人支持条顿骑士团,格但斯克的统治者斯万托波尔克二世对此产生了不满,最终驱逐了这些商人。尽管如此,在斯万托波尔克二世的统治下,格但斯克的经济和发展却迎来了重要的契机。1235年,这位公爵颁布了格但斯克的自治宪章,确保了城市的自治地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308年之前,格但斯克已经拥有接近10000名居民,成为一个贸易繁荣的城市。
然而,1308年,条顿骑士团侵占了这座城市。条顿骑士团,作为一个在十字军时期成立的军事组织,主要由德意志人组成,曾征服了普鲁士地区并建立了条顿骑士团国家。根据历史记载,条顿骑士团在占领格但斯克后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导致这座城市一度陷入衰退。对此,波兰王室向教皇提出诉讼,指责条顿骑士团的暴行。条顿骑士团占领该地后,迅速将大量德意志人迁入格但斯克,取代了原有的波兰居民。1340年,条顿骑士团在此地建立了一座大型堡垒。1358年,格但斯克加入了汉萨同盟,并于1361年成为该同盟的积极成员,这使得格但斯克与布鲁日、诺夫哥罗德、里斯本、塞维利亚等重要贸易城市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关系。
在1409年,条顿骑士团与波兰为争夺这座城市爆发了战争,最终在1410年的古伦瓦尔德战役中,尽管波兰一度夺回了格但斯克的控制权,但根据1411年签订的托伦和约,这座城市最终又回到了条顿骑士团的控制之下。1440年,格但斯克因对条顿骑士团横征暴敛的强烈不满,与其他18座城市一起联合成立了普鲁士联盟。到了1454年,这个联盟决定向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宣誓效忠,由此引发了波兰与条顿骑士团之间的十三年战争(1454年-1466年)。战争初期,条顿骑士团连续取胜,波兰面临重重困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条顿骑士团的财力逐渐耗尽,最终失败。在战争的间隙,1457年5月25日,格但斯克接受了波兰王国的保护,并维持了其独立的自治地位,同时也首次获得了进入波兰市场的特权。1466年,条顿骑士团战败,经过第二次托伦合约,条顿骑士团仅保留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并需向波兰王国效忠,普鲁士成为波兰的附属国,而格但斯克则重新归属波兰。
1575年,在波兰国王的选举中,格但斯克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与斯蒂芬争夺王位,然而斯蒂芬最终胜出。为此,斯蒂芬发起了对格但斯克的围攻。格但斯克在丹麦及马克西米利安的支持下展开了顽强抵抗,围城战长达六个月。最终,斯蒂芬未能通过军事手段征服格但斯克,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了协议,格但斯克承认斯蒂芬为波兰统治者,并支付了20万金币作为赔偿。
然而,随着波兰的逐渐衰落,这座城市最终被邻国瓜分。1793年,格但斯克被割让给普鲁士王国。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后,格但斯克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虽然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格但斯克短暂地成为了但泽自由市,但大部分时间里,这座城市都在普鲁士的统治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恢复独立,并试图重新获得这座城市。最终,凡尔赛条约中规定波兰获得了格但斯克以西的地区,形成了所谓的“波兰走廊”,而格但斯克则成为一个在国际联盟保护下的半独立城市——但泽自由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但斯克再次落入纳粹德国的控制中。战争结束后,波兰重新获得独立,格但斯克成为了新生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1970年,波兰与西德签订了华沙条约,正式解决了两国之间关于格但斯克的领土争议。至此,这场关于格但斯克的长达600年的争夺终于画上了句号。
格但斯克的历史,几乎是波兰与德意志两国关系的缩影,展现了两国间既有合作的温情,也有激烈对抗的血腥。最初属于波兰的格但斯克,随着德意志的崛起,逐渐落入德国之手。最终,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虽能暂时解决争端,但最终的和平与共存,往往依赖于冷静的对话与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