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武则天,无论是在她的生平期间还是身后,总是成为众多争议的焦点。人们吐槽她的原因不仅限于她的美貌和精于心计,更多的是她被认为有伤风败德的嗜好以及诸多违背伦理的行为。
这样的指控并非毫无依据,后来在我国陕西省的一个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块墓志铭,内容令人震惊地揭示了千年前武则天可能的罪行。
通常来说,虎毒不食子,这更涉及到人伦之道。然而,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竟然有人声称武则天亲手杀了她的儿子李弘。
对于熟知唐朝历史的人来说,李弘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也是当时最受重用的皇子,前途光明,极有希望继承大唐王位。他不仅年少聪颖,深得民心,而且遗传了其母的智慧和父亲的仁爱之心。李弘出生后,更是被传说称之为太上老君的化身,下凡来拯救苍生。
长大后,李弘成为太子,言行举止皆令人满意,但不幸的是,年纪轻轻的他却体弱多病,加上过度忙于政务,身体负荷过重。二十四岁时,李弘突发重病,经过御医的全力抢救,仍然未能挽回,最终英年早逝,化为仙游。
然而,李弘的去世引发了文武百官及百姓的疑虑,有人传言称李弘的天赋与才干威胁到了武则天的权力,因此她暗中施以慢性毒药致使其死去。从武则天即位之后,这种看法渐渐消散,似乎随着时光的流逝再无提及。
不少人始终坚信“虎毒不食子”,认为作为母亲的武则天即便有极大的权力,也不至于亲手杀死自己的骨肉。同时,后世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历史之谜,李弘究竟是否真的死于武则天之手,依旧悬而未解。
进入新中国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遍吹大地,一切都要求有科学依据和证据支持,连武则天的故事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1995年,陕西地区竟有考古人员在一处古墓中挖掘出一块唐朝的墓志铭,令人意外的是,这块铭文与李弘的死有着密切的关联。
经过专家的考证,墓主人的身份被确认是李弘生前的重要随从阎立德之子阎庄。在其墓志铭上刻有一句:“缠蚁床则遭祸,随鹤返则俱逝”,大致意思是阎庄的死与李弘息息相关,因为李弘被人所害,导致他的随从阎庄也因此遭殃而死。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资治通鉴》中对武则天的指责,从而使得不少人相信千年前她所犯下的错误。尽管有舆论的涌动,仍然有人对此进行冷静的分析,认为李弘的死或许真的是因为重病而亡。结合阎庄的墓志铭内容,蚁床可能说明李弘长期卧病在床,而“鹤返”则是隐喻他最终离世,从而证实其确实是因病重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