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作为荆州的一位重要统治者,拥有众多的兵员和充足的粮草,为什么他不仅没有联合刘备和刘琦来抵抗曹操,反而选择了投降呢?根据《三国志·刘表传》的记载,早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表便平定了长沙郡等地,积累了超过十万的军队。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孙权时提到曹操的军队中三十万兵马曾经吞并荆州,这无疑显示了荆州的富饶与强大,十年之间,其军力竟然增长了100%到200%。这让人感到惊叹不已。刘表的军事才能也不容小觑。在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他成功击败了江东猛虎孙坚,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从袁绍那里逃亡而来,寻求刘表的庇护。刘表表面上热情接待他,称兄道弟,但事实上,他一眼就看出刘备是个不容小觑的人物。刘表派刘备去抵挡夏侯惇和李典期间,发现荆州的一些豪强迅速投靠了刘备,这让刘表内心有了新的考量。他虽然在表面上给予刘备支持,但实际上并未对其重用,而是暗中加以提防。这一切说明刘表并非仅是目光短浅、守成无能之辈,而是在割据势力中颇具远见卓识。
刘琮是刘表的次子,其母亲是刘表的后妻蔡夫人。蔡夫人经常在刘表面前诋毁刘琦,导致刘表对刘琦的疏远和对刘琮的偏爱。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发起南征,正当关键时刻,刘表却不幸病逝。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刘琮被描绘成仅十四岁的少年,但从他能够娶蔡夫人侄女为妻并得到宠幸来看,他的实际年龄应该超过了这个数字。刘琮心中也曾考虑抵抗曹操的势力,但其母蔡夫人以及舅舅蔡瑁却主张投降。
在这个关头,谋士傅譔的一番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以荆州的兵力对抗曹操,实则是对上级的挑衅,从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曹操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荆州消灭。他质疑刘琮,你觉得自己比刘备强吗?刘琮回答说,并不如刘备,傅譔接着劝道:如果刘备都无法抵挡曹操,那么用刘备来对抗曹操,不过是以卵击石;而若刘备真的能与曹操抗衡,那刘备必然不是你所能隶属的下属。经过深思熟虑,刘琮最终选择了投降,放弃了抵抗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