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潮流的波动。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治世,秦、汉、唐、明这些朝代往往首先进入人们的脑海,它们都是国家稳定、繁荣昌盛的象征。而如果谈到动荡的乱世,春秋、战国、三国这几个历史阶段就不言而喻了。但鲜有人提到,在唐宋更替的过渡时期,也曾有一段短暂却充满波澜的乱世。
五代十国,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发生在唐朝和宋朝之间的混乱时期。表面上,五代十国似乎暗示着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但实际上,所谓的五代,指的是五个在短短53年内更替的朝代。这个时期从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开始,直到960年宋朝建立才逐渐平定。这段时间的短暂性,甚至比现代人平均寿命还要短,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上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甚至有些不起眼。
与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的诸侯割据不同,五代时期的混乱主要体现在朝代的更迭上。短短53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接连建立和灭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直到宋朝的出现才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与安定。
在三国时期,董卓、曹操等人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掀起了政权更迭,而在后汉时期,更有将军篡位的事件发生。其中,最著名的篡位者便是郭威,他的历史故事至今为人传颂。
郭威,生于公元904年,少年时便失去了双亲,由姨母抚养长大。922年,李继韬在潞州召集兵员,正巧听说有一名奇男子因杀了屠户而名声远扬。原来,郭威目睹一名屠户欺压百姓,忍无可忍之下与其发生冲突,最终将屠户一刀杀死。这一事件的背景也成为了《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情节的原型。李继韬对郭威的正直和果敢非常欣赏,决定不追究其罪责,反而把他留在军中。后来,李存勖建立了后唐,剿灭了李继韬的军队,郭威于是投身于李存勖的部队,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员。
由于李继韬对郭威的知遇之恩,郭威心中始终存有对李存勖的怨恨。在刘知远崛起之时,郭威选择背叛后唐,投身支持刘知远,帮助其建立了后汉。凭借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郭威很快被任命为将军,并成为开国重臣,受到百姓和朝廷的尊敬。
在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后,由于他心生疑虑,对朝中老臣产生怀疑,开始策划杀害一批重臣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到了950年,刘承祐不仅亲手杀害了杨邠和史弘肇,还命令派人分两路刺杀王殷和郭威。然而,刘承祐派往杀害王殷的使者李弘义与王殷有旧交,计划因此失败。王殷得知刘承祐的阴谋后,及时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郭威。郭威知道自己将面临杀身之祸,内心愤怒不已,决定采取极为巧妙的应对手段。
郭威伪造了皇帝的诏书,召集了全体将领,假装透露皇帝的命令称,因这些功勋卓著的将领功高盖主,陛下不再信任他们,命令将一一杀害。但郭威强调,虽然皇命不可违,他与众将士情同兄弟,誓死保护大家的性命。他决定将这一消息透露给将领们,让大家尽早逃命。郭威的苦肉计引发了将士们的愤怒,他们纷纷表示,既然大将军如此忠诚,他们定将誓死与郭威同生死。于是,郭威带领一部分将士与王殷一起,兵分两路,直冲京城,展开激烈的斗争。后汉军节节败退,最终,刘承祐在逃亡途中被杀。
刘承祐死后,郭威并不急于篡位,他本不想成为皇帝。然而,兵员和民众的支持使得他无法回避这个命运。朝廷上下,甚至百姓都极力推举他,而郭威也在民意的推波助澜下接受了这一命运。于是,他率领大军从北方抗击契丹的行程中回到开封,并于951年1月5日正式称帝,建立了后周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