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飞升”,即得道成仙,是古今道教徒心中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奇异事件在古代文献中屡有记载,其中,《续仙传》上卷便提到过十六位“飞升”仙人。读到这里,或许有人心里会想着:白日飞升,难道是幻想吗?然而,世界之大,奇事无奇,眼见未必为实,未闻亦可成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位唐代的女道士——谢自然,她被正史和野史共同记载,堪称白日飞升的传奇人物。
1. 谢自然的修行之路
谢自然,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唐书》记载她“贞元十年,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并称当天郡城出现了虹霓云气,万民共睹其奇迹。
谢自然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谢寰曾任秘书省校事从事,母亲胥氏出自豪门望族。她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还是一个极会女红的典范。按理说,她未来应该嫁给某个门当户对的好家庭。然而,谢自然有一个令父母忧心的毛病——她身体虚弱,尤其不能吃荤腥,一旦吃肉便会生病。父母为此四处求医,但无济于事。最后,他们想到了一条“道法”的出路——道教修炼。道教中有着这样的说法,身体虚弱、体质特别的孩子,若修道修行,不仅能治病,甚至能早日成道,飞升成仙。
谢自然家住在大方山下,山顶有道祖太上老君的圣像,她常常上山拜礼。为了治好她的病,父母决定将七岁的她送入道观学习修行。她跟随一位坤道修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在道观的修炼中,谢自然的身体很快康复。当时,父母并不想让她成为道士,便接她回家。然而,谢自然已经习惯了道观清净的生活,回到家中后,她的身体再次虚弱,无法适应尘世的喧嚣。于是,她再次选择返回道门,拜师学习,成为陈太虚的徒弟。
在陈太虚的门下,谢自然学习了许多道家法术。十四岁时,她开始绝食辟谷,并以王母、麻姑、南岳魏夫人等女神为修行榜样,研读《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家经典,修为日益精进。她的这些修行举动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怀疑,连父亲谢寰也觉得她的行为怪异。然而,谢自然展现出来的惊人能力让人们不得不信服。
2. 离经叛道与海上启示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谢自然已经年过四十。她感觉自己的修行似乎遇到了瓶颈,遂决定离开原来的道观,四处游历求道。她孤身一人,穿越峨眉山、华山等名山大川,寻访许多道家高人,但始终没有收获。终于,她在天台山遇到了上清派茅山宗的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然而,由于她修炼的是坤道,而司马承祯修的是乾道,这使得他不愿传授她修行的秘诀。
失望的谢自然决定离开天台山,前往海外的蓬莱仙境。在路途中,她经过日本海,准备搭船前往新罗。当船只航行在海面上整整一个月后,一天,谢自然面前突然浮现出云雾缭绕的小岛,岛中飞翔着凤凰和仙鹤,奇花异草芬芳四溢。这一神奇景象让谢自然心生预感:这可能就是蓬莱仙境。
岛上几个仙风道骨的神秘人物出现在她面前,笑着问:“你要去哪里?”谢自然回答道:“我要去蓬莱拜访得道高人。”那几人笑道:“世上只有司马承祯一人得道,他已被记录在仙册上。你无需再求外道,只要去他那里修行便可飞升。”这番话让谢自然心生顿悟,她决定返回天台山。
3. 神奇飞升
谢自然迅速返回天台山,找到了司马承祯,并向他述说了自己求道的诚心以及经历的奇遇。司马承祯终于认定,这是天意要他度化谢自然,于是答应择日传授她道法。不久后,谢自然跟随司马承祯,学会了上清道法,并在金泉修建了道场。唐德宗贞元十年,谢自然感到修为已至,决定进行白日飞升。
那天,她选择了一个吉时开始静坐修炼。随着她的修行,许多人围绕道场观看。一些人开始躁动,然而谢自然凭借坚定的意志和高深的修为,丝毫不受干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道场,甚至连当地的官员也前来观瞻,想要见证这一奇迹。谢自然在众人注视下,轻如羽毛般升空。她的升天伴随着五彩云气和霓虹,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数千人见证了这一神异事件,史官也如实记录了这一刻。此后,谢自然飞升的事迹广为流传,震动了朝野。
4. 传奇流传
谢自然的飞升故事影响深远,唐德宗曾为此下诏褒扬,并让地方官员立碑纪念。这些碑铭中,尤其以《金泉道场碑》最为著名,详细记录了谢自然的事迹。即便岁月流转,碑文部分仍保存在地方志中,成为历史的见证。
谢自然的事迹不仅被官方史书所记载,连与她同时代的文学家韩愈也为其写下了长篇《谢自然诗》,详细叙述了这件震撼人心的奇事。诗中描述了谢自然飞升的壮丽景象,流露出对她不懈修行的深深敬意。
谢自然的传奇一度成为后世道教徒修行的楷模,成为世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