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尼克松访华突遇大雪,周总理一夜动员80军民,尼克松:这不可能
迪丽瓦拉
2025-09-05 10:35:00
0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突遇大雪,令全世界关注的“美国总统登长城”计划面临可能取消的风险。然而,周总理迅速行动,紧急联系北京气象局。尽管气象局的回复是接下来的天气会更糟,但周总理坚持“登长城计划照常进行”。尼克松访华的行程安排满满,原本一切顺利,然而大雪的突然降临让所有人都开始考虑是否推迟这项重要的活动,但周总理果断站出来,坚定表示计划按原定时间进行。

尼克松访华突遇大雪

1972年2月21日早上11点半,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随行人员终于抵达北京国际机场,正式开启了他的历史性访华之行。按照中国的传统,“不到长城非好汉”,因此,尼克松也明确表示,他必须去长城看看。然而,天公似乎并不愿意让这场盛事顺利进行。2月23日晚,北京的天空突然飘起了纷飞的大雪,雪越下越大,风雪交加,变得几乎看不清前路。这时,按照原定计划,尼克松和随行人员应该在2月24日上午前往八达岭长城,计划乘车前往距离北京80公里的郊区。

然而,雪后的道路湿滑,积雪覆盖,交通安全成了大问题,美方人员开始担心,尼克松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游览长城的心愿。出乎意料的是,周总理亲自打电话给相关部门,命令开展扫雪工作。23日晚,周总理陪同尼克松观看完乒乓球表演后,得知了大雪封山的消息,迅速离开了座位,前往做出部署。可以说,周总理在背后悄悄地策划了一件大事。当天晚上,北京市民自发地展开了扫雪行动,从钓鱼台宾馆到八达岭长城的路段,约有80万市民参与其中,奋战整夜,清扫积雪,确保了次日尼克松能够如期登上长城。

市民们的迅速反应和坚强执行力让美国宾客无不感到惊讶。尼克松和夫人向工作人员询问:“你们没有扫雪机或除冰车吗?这些人是怎么这么快速地扫掉这些雪的?”尼克松此行有两项最为期待的事情:一是游览长城,二是能够见到毛主席。与此同时,他也听说过北京的烤鸭非常有名,因此也期待着品尝地道的北京烤鸭。不过,眼下烤鸭是能吃的,长城之行却因大雪变得不可预测。为了不让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失望,周总理毅然决定,长城之行必须如期举行。

尼克松感叹奇迹

尼克松此行突遇暴雪,北京市的男女老幼纷纷响应号召,提着扫帚、扛着铲子自发前往街头扫雪。这一场景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远道而来的贵宾的热情好客。这一夜,约有80万人参与了扫雪行动,跨越80公里的路程,不断清扫积雪,直至道路被清理干净。尽管扫雪的工作十分艰难,但人们没有抱怨,始终坚持。尼克松在登上长城时,满怀感慨地说道:“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然而,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另一番复杂的情感。此刻,他代表的是强大的美国,而他心中也深知,中国必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波动起伏,尤其是“抗美援朝”之后,两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转而寻求新的外交突破。尼克松的访华之旅,成为了中美关系转折的关键点之一。尼克松的此行在他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不仅体现在他与中国的接触上,也在于他对中国政治和外交的深入思考。

尼克松访华:茅台与国宴的记忆

1972年2月21日晚,周总理为尼克松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国宴。周总理亲自挑选了菜品,确保宴会的菜单能够符合美国贵宾的口味。当时,厨师们对美国人的口味不甚了解,周总理建议采用淮扬菜,它清淡精致,最适合招待外国友人。事实证明,周总理的选择是成功的。在那场国宴上,尼克松对一道“白袍虾仁”赞不绝口,甚至还特别表示对这道菜的喜爱。自此,淮扬菜成为中国接待外国贵宾时的首选菜系之一。尼克松不仅享用了美味的烤鸭,还尝了鸭架汤和鸭四宝。美国媒体也将尼克松的访华称为“烤鸭外交”,认为他为北京烤鸭做了“免费广告”。

宴会中,尼克松展现了非凡的餐桌技巧,竟然能够熟练地使用筷子夹菜,让为他准备的刀叉显得多余。原来,早在几个月前,尼克松就特意练习使用筷子,目的是拉近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宴会厅内播放的《美丽的亚美利加》旋律,也让尼克松倍感亲切,因为这首歌曾在他就职典礼时演奏过。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我死前有一件事未了,那就是再去一次中国。”

尼克松的访华感言与中美关系的长远影响

1976年,尼克松再次访问中国时,已经是82岁的毛主席带病亲自接见了他。这让尼克松深受感动。时至1978年12月16日,中美正式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天的到来,象征着历经六年的波折后,尼克松访华带来的历史性转折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的“斤”用了上千年,为何和... 你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人几千年来说的“来一斤”,怎么到了现代,居然就刚好等于500克?这个数字听起来...
让船工号子穿越历史长河(暖闻热... 【人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苏平 【故事】澧水,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曾是湘西北水运交通大动脉。船工...
原创 遵...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开始了漫长的长征。长征初期,红军深...
原创 上... 当目光掠过一组新中国上色老照片,褪色的历史在数字技术中悄然苏醒,这些曾被岁月漂白的影像,都随着色彩在...
原创 难... 一、引言 有一种说法一直流传着:刘备死后,诸葛亮再也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虽然这话有些片面,毕竟像南中之...
祝勇谈《国宝》:透过故宫 历史... 新华社沈阳5月22日电(记者赵洪南)今年是沈阳故宫营建400周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
青铜不语,重逢有声!殷商重器史... 在火爆京城的“看·见殷商”特展上,众多明星文物已经成了展厅的热门打卡点。其中,守望半世纪的妇好鸮尊终...
原创 9... 1991年8月24日,克里姆林宫一号楼19号A办公室的警卫值班军官克罗捷耶夫,发现了苏联元帅阿赫罗梅...
原创 西... 1936年秋天,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顺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伟大胜利。胜利之后,军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
原创 美... 虽然美国的历史相对较为年轻,但其展现出来的好战特质却十分明显。在美国历史的每个阶段,战争似乎总是如影...
原创 “... 孙吴的历史背景 孙吴政权是在公元 229 年由孙权建立的,位置在咱们中国东南边。当时三国鼎立,除了孙...
被东南亚54国奉为神灵、周总理... 引言 在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叙事中,花木兰的传说因《木兰辞》而家喻户晓。然而,历史长河中真正以血肉...
原创 隋... 走遍天线,游遍四海,人心能比水长流吗? 初次相识,情如蜜甜,然而日久情疏,喜转为忧。 庭前庭后,...
原创 八...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突然袭入山东,齐鲁大地上的热血男儿们纷纷挺身而出,组建了十几支游击队,顽...
原创 军... 在旧军阀时期的部队中,有两位非常杰出的士兵,他们曾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所向披靡,最终都成为了共和国的开...
原创 反... 一、汤恩伯的干儿子 石觉是国军的一位中将,背景颇为有趣。他是黄埔军校三期的学员,和王耀武是同期的同学...
原创 麦... 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二战的胜负逐渐明朗。日本战败后,美国任命了麦克阿...
屋大维为凯撒报仇了?实施过程是... 屋大维为凯撒报仇了?实施过程是什么样的? 屋大维这个名字,在罗马历史的长河里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存在。咱...
原创 历...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入。在众多世界民族中,犹太人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民族之一...
原创 谁... 三国时代是猛将辈出的历史舞台,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的渲染下,那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变得几乎无敌,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