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楚元王世家赞》中有云:“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这句话在历史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尤其是在一些王朝的覆灭过程中,奸臣贼子的存在往往成为了推波助澜的催化剂。即便是在战国时期,也不乏那些深具破坏力的历史人物。那么,问题来了,除了郭开,战国五大乱臣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人物呢?
一、郭开(赵国)
郭开是赵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即位后,郭开便开始了他的权力阴谋。为了排除异己,他设计陷害了赵国名将廉颇,迫使这位英雄退隐,最终死于流亡之地。赵悼襄王去世后,赵王迁继位。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遣王翦等大将攻赵,赵王迁任命李牧前去抵抗。然而,郭开通过贿赂秦国,使李牧也成为了其陷害的对象。当李牧被冤枉处死后,赵国的抵抗力量崩溃,最终被秦国吞并。可以说,郭开害死了赵国两位名将,他的破坏性,直接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二、子之(燕国)
子之,原名姬姓,燕国的一位权臣。他的权力崛起与燕王哙的昏庸密切相关。燕王哙即位后,任命子之为相国。子之在掌握实权后,决断力强,迅速赢得燕王的信任与赏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燕王逐渐疏远朝政,任凭子之独断专行。更有甚者,燕王哙听信鹿毛寿的谏言,将皇位禅让给了子之。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剧烈的内乱,燕国的太子姬平联合将军市起兵反抗。趁着燕国内乱的空隙,中山国趁机攻占了部分领土。在公元前314年,虽然子之平定了内乱,然而齐国却乘机出兵,致使燕国丧失了领土,燕王哙和太子平也在这一波政变中丧命,燕国几度陷入齐国的掌控。
三、后胜(齐国)
后胜是齐国末期的宰相,深得齐王建的宠信。然而,后胜的贪婪为齐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秦国知道后胜贪财,于是通过贿赂手段拉拢了他及其周围的亲信。随着后胜掌握的权力逐渐扩大,他和周围的宾客频繁劝说齐王建不要援助其他诸侯,甚至劝其与秦国妥协。这使得秦国有足够的时间逐个击破其他国家的防线。公元前221年,秦国大举攻伐齐国。由于后胜对朝政的疏忽,齐国军心不稳,内乱不断,最终未能有效应对秦军的进攻。齐国在一片混乱中迅速灭亡,民间甚至唱起了“悲耶,哀耶,亡建者胜也”的歌谣,控诉齐王听信后胜的谗言,导致国家的败亡。
四、李园(楚国)
李园,楚国的一位权臣,原为赵国人,后来归附楚国。他在楚考烈王在位时逐渐获得了权力。楚考烈王因没有子嗣而痛苦,李园的妹妹李嫣嫣便成为了春申君黄歇的妻子,怀孕后又被送给楚考烈王,最终生下了楚王熊悍,使得李园家族迅速崛起。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策划了春申君黄歇的死亡,成功篡夺了楚国的大权。然而,李园的权力并未能长久。《列女传》记载,在楚考烈王去世后,考烈王的遗腹子楚王负刍逐渐长大。怀疑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的李园,最终被负刍联合朝廷其他官员所铲除,家族遭到满门抄斩,李园的悲剧再次证明了权力的无常。
五、嫪毐(秦国)
嫪毐,秦国末期的长信侯,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原名“摎毐”,年少时,他假扮宦官进入宫廷,与太后赵姬私通,生下了两个儿子。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权力迅速扩张。他在赵太后的宠爱下,逐渐插手政事,操控朝政,家中宾客、仆人多达数千人。随着嬴政渐渐长大,嫪毐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份暴露,认为自己可能面临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决定通过谋杀秦王来保全自己。嫪毐的阴谋最终被揭露,他盗取了太后的御玺,调动军队发动兵变,在秦王的宫殿蕲年宫发动了著名的“蕲年宫之变”。尽管嫪毐一度掌控了大权,但最终还是因为暴露了野心,遭遇了可怕的结局。
这些历史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和时代,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以破坏国家安定、为己谋私为特征,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衰败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