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轩辕黄帝与老子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称“黄老”?
迪丽瓦拉
2025-09-05 10:35:14
0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与老子

在古代传说中,存在“三易”的概念,其中《连山》、《归藏》和《周易》最为人所知。《周易》以乾为主,坤为辅,强调阳刚之气主导世界,阴柔之力从属于阳。此种思想符合周朝的治国理念,并被儒家所接纳。然而,黄帝的《归藏》却大不相同,它强调坤为首,提倡以阴柔为主,以静为道,以柔为用。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始祖,他治下的时代民风淳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安定。在黄帝的末年,功业已成,他彻悟道之本源,回顾伏羲与神农的《易》,并从中获得了原始的象理,试图归纳出万物的本体,于是便命名为《归藏》。正如《归藏》所言,所有事物都应归于其中,象征着万物最终都会归藏在道的怀抱中。

《老子》中的“归藏”思想

老子,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目睹周朝礼乐制度的衰败。他意识到,这套已无法应对天下大事的制度,不足以为民众带来治安。因此,当孔子请教他礼制时,老子仅回应:“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随即,他离开周王室,孤身西行,远离喧嚣。如果说孔子是“从周”的代表,那么老子无疑是“从黄帝”的思想继承者。

老子将黄帝《归藏》的易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认为万物最终都归于“道”。“道”是先于天地而生,独立且不易,普遍而无所不在,堪称万物的根源。为了阐明“道”归藏的特性,老子常用水、谷、江海等自然现象做比喻。他常说:“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意味着万物都在“道”中归藏,正如河川汇聚成大海般无处不在。

老子还教导我们要“复归”——回归到最本质、最纯粹的状态。他提到:“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复归于无物”、“复归其明”,这些都是他强调的“回归”之道。他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而“道”正是天地的根源,万物都应归藏其中。

“万物恃‘道’而生,‘道’却不以此为功;万物得‘道’而衣养,‘道’却不为之主;万物归藏于‘道’而不知所主,所以‘道’也叫作大,它无所不包。”这正是老子阐释“道”的思想,即万物因“道”而生,但“道”无所图谋,它包容一切。道的无为,才是最为伟大的行为,它是无形的力量,推动一切的发生和变化。

复归的思想与治国理念

老子认为“道”是自然的法则,不是阳刚之力,而是阴柔、包容的力量。因此,万物在道中归藏,而治国理政同样需要遵循这种自然的法则。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这意味着,如果统治者能够守住道,万物将会自然而然地达到和谐与安定。若不能坚守“道”,那么仁、义、礼、乐等社会规范就会渐渐丧失,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这种复归的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同样适用于国家治理。老子主张国家应当减少禁忌,放宽法律,让百姓能够自然发展,避免过度干预。正如他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像“道”一样,保持无为而治的状态,人民自然会恢复本真,社会将自然而然地趋向和谐。

《老子》的阴柔思想

老子不仅继承了《归藏》的“道”的思想,还特别强调阴柔之道。他反对《周易》中阳刚为主的思想,认为阴柔更为根本。他曾说:“弱者,道之用也。”并且借用水的特性来阐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这说明,水的柔软性使它能够战胜坚硬的物质,因为它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老子认为,柔弱和阴柔的力量才是生命的本源。正如植物生时柔软、脆弱,死后却坚硬枯萎。人活着时皮肤柔软,死后四肢僵硬。他将阴柔之力视为万物生长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主张弱者以柔克刚,万物都应依道而行,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

黄老与老子的区别

尽管法家学者如慎到、田骈等受黄老思想影响,提出了一些与黄老相关的治国理论,但他们与老子的思想体系并不完全相同。黄老学派强调法制,主张通过法律与制度来治理国家,而老子则更加侧重无为而治,主张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的保持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慎到等法家学者认为,治理者应通过严格的法令来约束民众,而老子则提倡宽容和无为,认为真正的治国者应当保持静默,顺应自然。在老子的理念中,国家的治理应当是通过回归“道”的原则来实现的,而黄老派则更侧重于制度和法制的作用,两者在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他在长坂坡之战和汉水之战中的...
原创 民...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军阀中,最具独特风格的,莫过于直系军阀。那么,为什么直系与其他军阀派系如此不同呢?首...
原创 盘... 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广阔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等地。居住在这里的百越族,属...
加强文学交流 赓续中俄友好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
原创 孩...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次子。自1943年起,他成为了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孩子。对于父亲,他有...
原创 诸...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冷静。某次,诸葛亮在城池中防守,他...
原创 赵... 《长平之战》,这场战国时期最为惨烈而又恢宏的战争,是赵括因为盲目自信而大败的悲剧。赵括未曾察觉的陷阱...
曾国藩临终前,李鸿章询问他何人... 《——【·前言·】——》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临终前,李鸿章曾询问他:“何人可堪大用?”这个问...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为了共同抵御外敌,开...
原创 神... 导语:一代奸臣赵高,为何死得那么窝囊?相信很多历史的网友都有所耳闻,不仅仅在《神话》剧情里边有所体现...
原创 赵... 三国时期,赵云屡屡杀敌,但是为何却被认为是二流武将? 这个问题似乎颇为有趣,关羽斩杀的颜良与文丑,是...
原创 看... 好的,以下是您提供的文章重新改写后的版本,尽量保留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01 读书...
原创 民... 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袁世凯的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覆灭后,尽管全国各地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军...
原创 清...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位剃头匠,他通过自己的刀技将一根冬瓜上的白毛轻松剃去,刀法极其精准,甚...
原创 雍... 高毋庸和李德全这两位历史人物,同样都握有皇宫中的秘密,然而命运却天差地别。高毋庸最终被处死,而李德全...
原创 明... 在中国古代,皇后和皇太后是地位极为尊贵的女性群体。从她们的一生来看,虽然各自的生活和命运有所不同,但...
原创 日... 美版知乎:日本人如何看待二战中的暴行? 在美版知乎上,一位美国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如何...
原创 江... 民国时期正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尽管许多文人和学者受过新式教育,崇尚婚姻自由,但很多人依然难逃包...
原创 晚...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一个人生命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瞬即逝的生活理应留下一些值得铭记的印记,让后人能够回望...
原创 孙... 山东临沂的旧城南部大约1公里的地方,耸立着两座相对的小山岗。东边的山岗被称为金雀山,西边则是银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