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非子之死的凶手,司马迁冤枉了李斯,原来秦始皇才是真凶
迪丽瓦拉
2025-09-05 10:36:11
0

作为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之死的主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李斯。关于原因,一直有说法认为李斯出于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担心自己在秦始皇面前失宠,最终毒死了韩非子。史书《史记·韩非列传》中记载,秦始皇在读了韩非子的作品后,感慨地表示:“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然而,在李斯和姚贾的陷害下,韩非子被关入监狱。李斯甚至派人送去毒药,迫使韩非子自杀。史记简短的几句话勾画出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给人的印象是李斯因嫉妒而动手害死韩非子。可事实上,司马迁的叙述手法巧妙,隐去了许多关键细节,导致李斯背上了千古冤屈,而真正的凶手其实另有其人。

在《史记》的描述中,李斯因嫉妒韩非子深得秦始皇宠爱,担心自己被排挤,于是心生恶意,陷害毒死了韩非子。历史的另一面是,李斯为了保住相位,在沙丘之变中与赵国合谋,篡改诏书,阻止扶苏继位,支持胡亥上位。由此推断,李斯对韩非子的嫉妒显得更为合理。然而,若李斯真因担心韩非子被重用而下手,为什么他不阻止韩非子进入秦国?事实上,李斯似乎在推动韩非子前往秦国,并安排他面见秦始皇,这一切反而显得有些矛盾。

李斯与韩非子同为荀子的弟子,虽然两人师兄弟关系深厚,但韩非子才华横溢,李斯早已意识到自己无法与韩非子匹敌。毕业后,李斯去秦国展开自己的政治生涯,而韩非子却因未被韩王重用,只能通过写作表达心中的愤懑,创作了《孤愤》和《五蠹》等经典之作。当这些作品流入秦国后,秦始皇深受触动,表示若能与韩非子一同交游,死也无憾。而李斯则在旁补充:“此韩非之所著书也。”显然,韩非子之所以能被秦始皇注意,正是由于李斯背后的推动。

公元前235年,秦国与韩国开战,韩非子虽然一直未能得到重用,但这次他被任命为出使秦国的使者,任务是与秦国进行外交谈判。令人感到荒谬的是,韩非子言辞不清,口吃严重,显然不具备做外交使者的条件。让一个口吃的人担任这样的重要任务,显然是不可思议的,难道这背后并没有李斯的推动吗?

此外,韩非子的口吃无疑是他的致命弱点,特别是在一个注重口才的时代。而李斯作为一位资深的政治家,拥有极强的执行力,相比之下,韩非子显然缺乏从政经验,更多是理论上的政治思想家。若李斯真如史书记载般嫉妒韩非子,为什么要让他进入秦国呢?李斯的动机似乎并非出于嫉妒,而是希望韩非子成为他的盟友,共同建立一番事业。

从《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来看,韩非子之死的真相其实复杂得多。韩非子在入秦后,不仅向秦始皇上书《存韩》,劝说他不要灭亡韩国,这与李斯的战略计划背道而驰,导致秦始皇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之后,韩非子又指责姚贾在外交上做得不当,甚至攻击姚贾的背景和为人,这更是引起了姚贾的强烈反应。姚贾不仅要回应韩非子的攻击,还要在秦始皇面前证明自己清白,这无疑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最重要的是,韩非子的行为让秦始皇和姚贾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而秦始皇对背叛和欺骗异常敏感。在一番激烈的辩论之后,姚贾向秦始皇建议,必须除掉韩非子,以此来捍卫自己的清白,最终得到了秦始皇的同意,韩非子因此被处死。可以看出,虽然李斯在其中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但最终的杀手,实际上是姚贾,背后的真正推手则是秦始皇。

综上所述,《史记》和《战国策》对于韩非子之死的记载各有侧重。从合理性角度来看,《战国策》的记载显然更加可信。史记中的一些情节更像是历史的传闻,缺乏更深入的解释和细节,特别是秦始皇在李斯毒死韩非子后才表示后悔,听起来更像是虚构的情节,而不是严谨的历史事实。而《战国策》则对事件的描述更为详细,揭示了韩非子因言辞激烈、与秦始皇战略不符,最终被秦始皇和姚贾所排除。

在这一过程中,李斯的角色复杂,既不是单纯的嫉妒者,也并非纯粹的阴谋家。可以推测,李斯最初确实希望通过引荐韩非子入秦,建立起师兄弟的政治联盟,但韩非子的行为让这个计划走向了失败,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他在长坂坡之战和汉水之战中的...
原创 民...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军阀中,最具独特风格的,莫过于直系军阀。那么,为什么直系与其他军阀派系如此不同呢?首...
原创 盘... 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广阔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等地。居住在这里的百越族,属...
加强文学交流 赓续中俄友好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
原创 孩...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次子。自1943年起,他成为了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孩子。对于父亲,他有...
原创 诸...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冷静。某次,诸葛亮在城池中防守,他...
原创 赵... 《长平之战》,这场战国时期最为惨烈而又恢宏的战争,是赵括因为盲目自信而大败的悲剧。赵括未曾察觉的陷阱...
曾国藩临终前,李鸿章询问他何人... 《——【·前言·】——》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临终前,李鸿章曾询问他:“何人可堪大用?”这个问...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为了共同抵御外敌,开...
原创 神... 导语:一代奸臣赵高,为何死得那么窝囊?相信很多历史的网友都有所耳闻,不仅仅在《神话》剧情里边有所体现...
原创 赵... 三国时期,赵云屡屡杀敌,但是为何却被认为是二流武将? 这个问题似乎颇为有趣,关羽斩杀的颜良与文丑,是...
原创 看... 好的,以下是您提供的文章重新改写后的版本,尽量保留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01 读书...
原创 民... 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袁世凯的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覆灭后,尽管全国各地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军...
原创 清...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位剃头匠,他通过自己的刀技将一根冬瓜上的白毛轻松剃去,刀法极其精准,甚...
原创 雍... 高毋庸和李德全这两位历史人物,同样都握有皇宫中的秘密,然而命运却天差地别。高毋庸最终被处死,而李德全...
原创 明... 在中国古代,皇后和皇太后是地位极为尊贵的女性群体。从她们的一生来看,虽然各自的生活和命运有所不同,但...
原创 日... 美版知乎:日本人如何看待二战中的暴行? 在美版知乎上,一位美国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如何...
原创 江... 民国时期正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尽管许多文人和学者受过新式教育,崇尚婚姻自由,但很多人依然难逃包...
原创 晚...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一个人生命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瞬即逝的生活理应留下一些值得铭记的印记,让后人能够回望...
原创 孙... 山东临沂的旧城南部大约1公里的地方,耸立着两座相对的小山岗。东边的山岗被称为金雀山,西边则是银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