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甲骨文造假:古董商人与农民纷纷造假,为何骗过中外专家?
迪丽瓦拉
2025-09-05 10:37:03
0

1931年,《华北日报》旗下的《华北画刊》刊登了一篇由汐翁所写的短文,题为《龟甲文》。文章讲述了1899年,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在生病期间,前往北京达仁堂药店购买中药。翻看药材时,他在一块“龙骨”中发现了奇异的文字,从而意外揭开了甲骨文的面纱。

然而,2007年,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在发表《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一文时,提出了对这一发现的质疑,认为汐翁的说法离奇且与事实不符。李学勤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911年,甲骨文专家罗振常曾对安阳小屯村的情况进行过调查,指出当地人确实把带有甲骨文的骨块当做“龙骨”出售给药材商,但这些商人通常并不收取刻有文字的骨块,甚至会将这些文字块削掉处理。对于较小且文字难以去除的块料,则被丢弃至枯井中。此外,药材商一般将龙骨研成粉末出售,而不是让顾客自行研磨。

那么,既然王懿荣并非因病在药店偶然发现甲骨文,他到底是如何接触到这些文字的呢?事实上,事情的真相并不复杂。一位山东商人将甲骨文卖给了王懿荣。更为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商人还开启了甲骨文造假的先河。随着造假的开始,几年后出现了一位民间“高手”,虽然他是文盲农民,却成功地欺骗了大量中外专家,甚至后来学界专门设立了“甲骨辨伪”学科来应对这一问题。

根据1911年罗振常的调查报告,小屯村早在30多年前便有人发现甲骨文,但当地村民对其并无太多认知,只是将其当作普通的“龙骨”出售。因此,至今我们无法确知有多少甲骨文被销毁了,这一遗憾也成为了历史的空白,人们称之为“口吞商史”。

清朝末期,金石学盛行,凡是古物上有铭文的都倍受推崇。1898年,山东商人范寿轩来到小屯村,询问是否有带字的古物,意外发现了甲骨文。但由于他自己无法识别这些文字,范寿轩未曾收购。当他来到天津时,与常年合作的王襄谈起此事,吸引了王襄的兴趣。次年,王襄购买了一些甲骨文样本,最终在1899年几乎同时与王懿荣一起识别出其中的文字。

关于这段历史,目前依然存在多种不同说法,但普遍认为,范寿轩首先将甲骨文卖给了王襄。不过,王襄因资金不足只买了部分,之后范寿轩将其卖给了王懿荣,得到了三千两黄金。由于这一事件的发生,导致了京派与津派学者对“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的争议。

在不同文献中,范寿轩有时被称为“范春清”或“范维卿”。如今,山东潍坊综合各种资料并实地调查了范家,最终确认“范椿清”和“范维清”是亲戚关系,其中“范椿清”字寿轩,正是范寿轩。而关于两人如何分工合作,现已无法考证,但在甲骨文造假上,许多资料指向了“范椿清”。

随着甲骨文的兴起,不仅国内学者积极收藏,许多外国学者也纷纷重金购买这类“古董”。原本一斤仅值数钱的“龙骨”,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价格暴涨,每字价值甚至达到了银二两五钱。然而,范椿清并非学者,他是一个商人,根本不关心甲骨文的学术研究,而是看中了这其中的巨大利润。因此,他开始动起了伪造的歪脑筋。

当时,虽然有许多刻有文字的甲骨文,但市场需求远远超过供给,导致了甲骨文成为一种抢手的商品。与此同时,许多出土的无字甲骨却没有人问津,这为造假提供了理想的原料。

范椿清的伪造手段并不复杂,他雇佣了刻字的能手,在无字的甲骨上刻上文字,然后将其埋入土中,等到挖掘出来时,便与真品混在一起进行售卖。由于甲骨文刚刚出现在学术界,市场上缺乏对假货的警觉,这使得范椿清顺利骗过了许多学者,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虽然甲骨文的材料是真的,但由于刻工并不熟悉甲骨文的文字规律,许多伪造品最终被聪明的学者识破。然而,范椿清掀起的伪造潮流并没有停止,这一波造假风潮最终催生了甲骨文历史上最为精妙的造假高手——蓝葆光。

蓝葆光是小屯村的农民,虽然他大字不识,但他所伪造的甲骨文却难以辨认。在伪造上,他采用了“自创文字”的方法,创造了许多刻着自己发明文字的甲骨文。同时,他精通刻字技艺与做旧手段,估计伪造的甲骨文数量不下于上千片。这些伪造品,凭借其精湛的技艺,成功地欺骗了大量中外专家。

据说,1928年,甲骨文研究大师董作宾来到安阳,对伪造的甲骨文进行了调查,并与蓝葆光交流。蓝葆光向董作宾展示了他的伪造作品,董作宾经过细致研究,终于发现了破绽。为了防止伪造品继续扰乱学术界,董作宾用自己的银元劝说蓝葆光停止伪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赣...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商人的经济境遇逐渐变得更加严峻,尤其在清朝末期,情况愈发艰难。要理解江西商人经历...
原创 蒋...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迫使蒋介石退守台湾。为了确保自己在台湾的统治稳固,并为儿子蒋经国的接班...
原创 殿...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中国的选拔制度主要依赖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虽然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小的缺...
原创 国...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位国民党的悍将——胡琏,以及他和家人的一些故事。 胡琏...
原创 洛... 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因梅耶·罗斯柴尔德一代繁衍出五个儿子,这五位子嗣在家族严苛的教育下,成了家族的支...
原创 刘...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他在长坂坡之战和汉水之战中的...
原创 民...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军阀中,最具独特风格的,莫过于直系军阀。那么,为什么直系与其他军阀派系如此不同呢?首...
原创 盘... 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广阔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等地。居住在这里的百越族,属...
加强文学交流 赓续中俄友好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
原创 孩...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次子。自1943年起,他成为了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孩子。对于父亲,他有...
原创 诸...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冷静。某次,诸葛亮在城池中防守,他...
原创 赵... 《长平之战》,这场战国时期最为惨烈而又恢宏的战争,是赵括因为盲目自信而大败的悲剧。赵括未曾察觉的陷阱...
曾国藩临终前,李鸿章询问他何人... 《——【·前言·】——》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临终前,李鸿章曾询问他:“何人可堪大用?”这个问...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为了共同抵御外敌,开...
原创 神... 导语:一代奸臣赵高,为何死得那么窝囊?相信很多历史的网友都有所耳闻,不仅仅在《神话》剧情里边有所体现...
原创 赵... 三国时期,赵云屡屡杀敌,但是为何却被认为是二流武将? 这个问题似乎颇为有趣,关羽斩杀的颜良与文丑,是...
原创 看... 好的,以下是您提供的文章重新改写后的版本,尽量保留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01 读书...
原创 民... 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袁世凯的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覆灭后,尽管全国各地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军...
原创 清...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位剃头匠,他通过自己的刀技将一根冬瓜上的白毛轻松剃去,刀法极其精准,甚...
原创 雍... 高毋庸和李德全这两位历史人物,同样都握有皇宫中的秘密,然而命运却天差地别。高毋庸最终被处死,而李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