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期,朱温以河南为基地,积极扩展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公元901年,唐昭宗天复元年,朱温带领军队进入关中,占领了唐朝的首都,并迅速控制了当时的朝廷。三年后,即公元904年,朱温通过武力迫使唐昭宗迁往洛阳,并最终将其杀害。随后,朱温通过篡位的方式,将唐昭宗的儿子李柷即位,称唐哀帝,也称昭宣帝。公元907年,天祐四年,朱温通过禅让形式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梁,国号梁,年号开平,史称“后梁”。然而,朱温尽管可以无所畏惧地杀掉唐朝的皇帝,却对两个人心生敬畏,其中之一便是他的妻子张惠。
一、元贞皇后张惠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的爱妻,出身富贵。她与朱温来自同一地方,父亲张蕤曾是宋州刺史。朱温在未崭露头角之前就对张惠的美貌产生了浓厚兴趣。公元882年,朱温在攻占同州时邂逅张惠,二人因此结为夫妻。张惠为朱温生有一子,名朱友贞,出生于公元888年9月12日。尽管朱温逐步积累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他对这位结发妻子却保持着极高的敬重和畏惧。朱温虽长期征战四方,经常发生婚外情,但他却从未敢将外室带回开封,生怕惹怒张惠。每当朱温因愤怒要对某些人施加惩罚时,唯有张惠敢于反对,并能够及时规劝朱温,避免了很多无辜者的灾难。
张惠不仅在家务管理上掌控大权,甚至在涉及到外部事务和军事决策时,朱温也常常向她请教。每当遇到难以决断的重大问题,朱温总是向张惠请教,而张惠的分析和建议总能精准地切中要害,帮助朱温找到解决办法。因此,朱温对她的敬重愈加深厚。张惠的儿子朱友贞虽排名第三,但她对朱温的其他儿子也一视同仁,母爱无偏。
有一次,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奉命去攻打朱瑾,但未能追击并俘获朱瑾,朱温为此十分生气,甚至怀疑朱友裕和朱瑾有私通之嫌,意图叛变。朱友裕因此感到恐慌,逃入深山藏匿在伯父家中。为了解决父子之间的矛盾,张惠亲自派人将朱友裕召回,并代表他向朱温请罪。正是张惠的努力,使得朱温和朱友裕的关系得以恢复。天祐元年,张惠去世。后梁开平二年,张惠被追封为贤妃,四年后追册为元贞皇后。她与朱温的关系,可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关系相类比。朱元璋同样对马皇后言听计从,既因畏惧,也因她的能力值得他深深敬重。
二、长兄朱全昱
朱全昱,字未知,出生于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是后梁太祖朱温的长兄。唐朝末年,朱温与次兄朱存一同离开家乡,之后朱全昱和母亲在刘崇家中做佣工,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朱温后来成功后,立即将母亲和兄长接到身边照料。
根据《新五代史》等史料记载,公元907年,天祐四年,朱温在接受唐哀帝禅让时,朱全昱愤怒地斥责朱温:“朱三,你不过是砀山一介百姓,怎么就背叛了天子,取而代之?你毁掉了唐朝三百年的基业,难道就不感到羞耻?”朱全昱对于朱温篡位的行为极为不满,因其深厚的唐朝认同感,难以接受这一历史巨变。因此,他痛斥朱温,显露出强烈的情感。
若是其他人如此直言不讳,朱温根本不会容忍,而是会立即下令将其斩杀。然而,作为长兄,朱全昱在朱温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尽管其他文武百官对朱全昱的言辞保持沉默,朱温依旧只能低头听从兄长的教诲。即便后梁建立后,朱全昱也不愿住在京城,而是常常回到家乡砀山居住。为了补偿兄长,朱温封了他的三个儿子为王:朱友谅封为衡王,朱友能封为惠王,朱友诲封为邵王,显示出他对兄长深深的敬意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