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府军名将刘牢之:三次倒戈的悲剧人生
迪丽瓦拉
2025-09-05 11:35:21
0

公元402年,刘牢之率部众北上去往广陵(今江苏扬州),准备据此讨伐桓玄。一路走一路散的北府军将士已所剩不多,刘牢之的心情跌落谷底,和儿子刘敬宣约好的时间地点,也迟迟不见其踪影,刘牢之判断,事情一定是败露了,儿子已经被杀了,这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悲从中来,万念俱灰,走到一棵大树旁,用一根绳索结束了生命。这一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不甘与悔恨都烟消云散,归于无声了。此时正是江南好时节,而刘牢之再也不能在这烟花三月到达扬州。

身世与成长

刘牢之,字道坚,按史书记载他和刘裕都是刘邦四弟刘交之后,在魏晋门阀士族操控的时代,即使这样,刘牢之依然算是寒门出身,其家族尚武,他本人又长得面庞红得发紫,风度仪表完全不在东晋“濯濯兮如春月柳”的审美范围。

刘牢之家乡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北地胡人连年征伐,百姓苦不堪言,刘牢之也随之南下躲避战乱,流民聚集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京口是东晋战略要地,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再加上是江南水运四通八达之地,经济也繁荣。北伐英雄祖逖,忠臣郗鉴,叛乱的苏峻都曾经营此地,成为军政风云人物,而这里也是刘牢之起家之地。

当时东晋名相谢安任命谢玄出镇京口抵御北胡,谢玄建立了由北方流民组成的雇佣军——北府兵,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谢玄统帅北府兵以少胜多成为东晋盖世功臣,而勇猛刚毅的刘牢之更是凭借洛涧之战一举成名。

谢玄虽是顶级士族代表,却没有对待寒门的高高在上,是个优秀的治军统帅,刘牢之在谢玄手下如鱼得水,各方面都得到极大满足,这时候的刘牢之骁勇善战,屡建功勋,是北府军的超级战将。

三次倒戈

我们先来看一下刘牢之三次背叛的上级都有谁:王恭,司马元显,桓玄。

提到以上三位不得不讲到谢玄,他是北府军真正的建立者,是刘牢之军旅生涯开启的灵魂人物。

谢玄,字幼度,出身于顶级士族陈郡谢家,谢家名人数不胜数,叔父是东晋名相谢安。谢玄从小随谢安隐居,聪明颖悟,深得谢安喜爱,约19岁时入职桓氏幕府,在大权臣桓温,桓豁帐下锻炼15年,深受器重。随着桓温死去,谢安走上权力中心,谢玄领命在京口、广陵一带选拔北方高素质流民武装,建立北府军,抵御北方胡人。

谢玄是个治军带兵的极佳统帅,他善于挖掘人才,爱护信任部下,心中无门第贵贱,和将士荣辱与共,所以短时间内打造出东晋最强护国军队。出身寒门的刘牢之更是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回报谢玄知遇之恩。这个时候的刘牢之主要是抵御前秦进犯,并最终使前秦彻底丧失了南下的可能。

可惜随着朝廷重臣谢安的离世,东晋皇权对谢家的忌惮,谢玄被调离了北府军,由王恭接掌。王恭出身于太原王氏,父亲王蕴负盛名,妹妹是当朝皇后,同样是东晋高门士族之一,王恭与谢玄却不尽相同,他们都风度仪表翩翩,文采风流,但王恭对战功显赫,紫红面膛的寒门刘牢之没有任何青睐,待之如普通部众,让刘牢之十分不爽。

当权臣司马元显和庾楷内斗争夺地盘时,王恭卷入其中,刘牢之力劝王恭不要出兵讨伐司马元显,但王恭根本没瞧得起刘牢之,你一个出身寒门,要长相没长相,高雅艺术一窍不通,就是个粗俗的兵头一个,我怎么可能听你的!此时刘牢之又中了离间计,第一次倒戈,叛变王恭,倒向了司马元显。这个时期的刘牢之战功主要是平定天师道孙恩叛乱。

随着王恭被杀,刘牢之成为北府军实际掌权人。新任上司司马元显是15岁即登上政治舞台的宗室子弟,在其父司马道子与孝武帝争权中屡次献计的谋略少年。

公元402年,东晋内战再一次一触即发。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与司马尚之共同讨伐桓玄。这个时候司马元显20岁,随着谢琰离世,刘牢之的北府军是他唯一的倚仗,他也想过刘牢之应该不会背叛朝廷而投靠桓玄,毕竟能给予刘牢之的自己都给了,而桓玄并没有更大的筹码,刘牢之也不至于傻到背叛朝廷倒向权臣。

万万没想到的是刘牢之不顾部众反对再一次临阵倒戈。刘牢之又一次被离间,主角自然是桓玄,一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理论让刘牢之动摇了,他想起出征前求见司马元显商议军国大事,没想到没预约就见不上,这个轻佻少年只不过是在夜夜笙歌,这样的大军统帅值得信任吗?英明的谢玄比不上,就连王恭也不会这样啊,起码大敌当前与自己结拜,将士冲锋陷阵,再怎么也不会自己花天酒地,正事不谈啊。

刘牢之陷入痛苦的纠结中,直到司马尚之被消灭,他宣布了投降桓玄的惊人决定。桓玄得到北府军这个兵力后迅速成为东晋朝廷实际掌控者,而刘牢之在背叛司马元显仅仅几天后就被桓玄解除兵权调为会稽内史,离被杀已经很近了。

反复无常的小人,哪会有人对你亲近信任,首级都难保!

倒戈根源

那该死的自尊心

细细端量刘牢之一生,他非常在意上级对他的认可。谢玄器重他,他就出生入死在所不惜;王恭瞧不起他,待他如普通将领,他便叛了王恭;司马元显轻慢他,他就落寞灰心,最终选择倒戈。

这种急于想得到他人认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在讲究门阀士族的东晋,在讲究风度仪表的东晋,在崇尚清谈的东晋,刘牢之哪样也提不起来,他拥有的就是军功,而这在东晋并不那么受重视。

刘牢之出身寒门,从北方逃亡而来,在这样的时代难免感受世态炎凉,冷眼轻视,所以他有着强烈的自尊,被这个时代的掌权者者认同成了他最重视的目标。

胸无大志

刘牢之没有崇高的理想,出生入死似乎只为了得到认可,为了积聚财富。刘牢之执掌时期的北府军军纪更差了,追击孙恩,有油水可捞就快马加鞭,没有财富可拿就磨磨蹭蹭迟迟不出兵。富庶的三吴之地,经过孙恩,刘牢之轮番抢掠,已经成为一片狼藉的烂摊子。

在王恭死后,他执掌北府军,拥有最强的武装力量和不小的地盘。司马元显处置孙泰不当,爆发孙恩叛乱,那些年刘牢之都有机会成为称霸一方的权臣,甚至夺取三吴之地。说他忠于朝廷吧,他却像穷怕了的土匪一样,为了一点财物到处烧杀劫掠,甚至贻误战机,搞得自己在百姓心中声名狼藉,哪里还看到精通兵法,“沈毅多计画”的样子。

启示

刘牢之给自己定位就是千年打工人,这家不行打那家,从来没有

跳出思维定势

,没想过自己已经走到权力中枢:都督兖、青、冀、幽、徐、并、扬州、晋陵诸军事,拜前将军,是东晋最有权力的藩镇之一,没想过自己倒向哪边,哪边就是朝廷的掌控者,即使按兵不动,保持中立也能成为称霸一方的霸主,司马元显根本没有力量与之抗衡,可是他却害怕司马元显不容他,痛苦地投降桓玄。

一而再再而三的倒戈,谁还能相信你,谁还敢重用你,哪个政权还能留住你!你在部众中又怎能拥有声望,谁愿意追随这样的统帅呢!

爱护自己的羽毛,忠诚很重要

我觉得以刘牢之政治上的后知后觉,不高的理想,认知的局限,但仍走到权力中心,人生过程并不悲剧,只是有了一个让人唏嘘的悲剧结局。

虽然刘牢之以悲剧谢幕,但他仍是寒门人士的一面旗帜,他的经历昭示后来者:在东晋这个门阀士族控制的时代,凭借过人的才能和努力一样有机会出人头地。很快,曾受刘牢之提携的,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横空出世。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他在长坂坡之战和汉水之战中的...
原创 民...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军阀中,最具独特风格的,莫过于直系军阀。那么,为什么直系与其他军阀派系如此不同呢?首...
原创 盘... 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广阔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等地。居住在这里的百越族,属...
加强文学交流 赓续中俄友好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
原创 孩...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次子。自1943年起,他成为了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孩子。对于父亲,他有...
原创 诸...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冷静。某次,诸葛亮在城池中防守,他...
原创 赵... 《长平之战》,这场战国时期最为惨烈而又恢宏的战争,是赵括因为盲目自信而大败的悲剧。赵括未曾察觉的陷阱...
曾国藩临终前,李鸿章询问他何人... 《——【·前言·】——》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临终前,李鸿章曾询问他:“何人可堪大用?”这个问...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为了共同抵御外敌,开...
原创 神... 导语:一代奸臣赵高,为何死得那么窝囊?相信很多历史的网友都有所耳闻,不仅仅在《神话》剧情里边有所体现...
原创 赵... 三国时期,赵云屡屡杀敌,但是为何却被认为是二流武将? 这个问题似乎颇为有趣,关羽斩杀的颜良与文丑,是...
原创 看... 好的,以下是您提供的文章重新改写后的版本,尽量保留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01 读书...
原创 民... 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袁世凯的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覆灭后,尽管全国各地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军...
原创 清...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位剃头匠,他通过自己的刀技将一根冬瓜上的白毛轻松剃去,刀法极其精准,甚...
原创 雍... 高毋庸和李德全这两位历史人物,同样都握有皇宫中的秘密,然而命运却天差地别。高毋庸最终被处死,而李德全...
原创 明... 在中国古代,皇后和皇太后是地位极为尊贵的女性群体。从她们的一生来看,虽然各自的生活和命运有所不同,但...
原创 日... 美版知乎:日本人如何看待二战中的暴行? 在美版知乎上,一位美国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如何...
原创 江... 民国时期正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尽管许多文人和学者受过新式教育,崇尚婚姻自由,但很多人依然难逃包...
原创 晚...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一个人生命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瞬即逝的生活理应留下一些值得铭记的印记,让后人能够回望...
原创 孙... 山东临沂的旧城南部大约1公里的地方,耸立着两座相对的小山岗。东边的山岗被称为金雀山,西边则是银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