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的公主、格格以及福晋们亲切接待外宾,地方官员与自己的妻子孩子一同拍摄“全家福”,而大户人家则往往聚集着数十口人共同生活……一个个生动的晚清社会生活场景通过照相机定格,记录下了那些珍贵而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
据历史资料,不少老北京的厨师最初是归属于餐馆的。然而到了光绪年间,许多出色的厨师开始各自独立,纷纷开设自己的门店,推出了多样的新颖菜品。一般家庭在庆祝婚礼、逢年过节、或者丧事时,往往会选择他们来提供烹饪服务,这通常是因为他们的价格相对较为实惠。
老北京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贩,有售卖美味小吃的,有出售新鲜水果的,还有经营日常百货商品的,毫无疑问这里是老北京最繁荣的商业区之一,熙熙攘攘的人流彰显了这片土地的热闹与繁华。
一位官员正悠然地吸着晚清时期流行的水烟,侍从则小心翼翼地用纸媒为他点烟。这种水烟因经过清水过滤,令人感觉轻松愉悦,没有刺鼻的味道,因此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一种高雅的享受。
身穿军装的士兵则是清朝新军的早期成员之一,手中肩扛着步枪、腰间挂着弹夹,背上搭着大刀,尽管我们暂时无法评价他的战斗力,但是从他的精神状态来看,已经明显高于传统的八旗兵、绿营兵及各地方军队的士兵们。
在一张照片的前排,左侧第一位是静芳,慈禧太后的娘家侄女;左侧第二位是荣寿固伦公主,她是恭亲王奕訢的大女儿,也是慈禧太后的养女;左侧第三位则是美国公使康格的妻子苏珊;左侧第四位是幼兰,她是军机大臣荣禄的女儿,同时也是醇亲王载沣的嫡福晋;左侧第五位是载振福晋。在后排,第二位是元大奶奶(慈禧的娘家侄媳),第三位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常被称为“四格格”。
这张合影中,前排人物从左至右依次为:多罗都楞郡王贡桑诺尔布,军谘大臣贝勒载涛,几位身份不详的人士,军谘大臣贝勒毓朗,和硕亲王那彦图,理藩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大臣载泽,海军大臣贝勒载洵,以及几位身份模糊的官员。后排的人员同样排列着,其中包括陆军协统帕勒塔等官员。
这一大家子足足有三十多人,着实显得人丁兴旺,极有可能已经是四代同堂了。然而我不禁想问,在那样一个传统的社会中,大家庭生活十分普遍,数十口人共同栖息一处,难道父子、婆媳、妯娌之间就没有矛盾吗?那位家中地位最高的长者,每天都要操心处理这些琐事吗?
表现出色的官员,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与感激,百姓们会送上“万民伞”作为感谢。从他身后牌匾的信息来看,这位官员在甘肃任职,手握政务与军事的双重权力,既掌管通商、征税、公共卫生的事务,也负责指挥作战(“花翎游府”即游击将军,属于正三品武官)。他的妻子被封为诰命夫人,因此也身穿补服,佩戴着朝珠。
照片中坐着的那对男女正是前一张照片中“万民伞”下的夫妻,他们与一群小孩一同合影,展现出儿孙满堂的幸福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