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入了封建社会,并先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尽管这些朝代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但封建制度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作为统治阶级的成员,他们总是享受着最优越的生活待遇,即使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他们依然过着锦衣玉食、安逸舒适的生活。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慈禧太后便是其中之一。她在清朝末期几乎完全掌控了朝政,而此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然而,慈禧却依然过着奢华的生活。清朝灭亡后,幸存下来的一个太医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才让我们了解慈禧当年有多么无耻。
慈禧的名字其实是后来所授予的尊号,她原本是叶赫那拉氏,父亲是清朝的官员,在宫中担任文官一职。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慈禧从小便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她喜爱读书,这也为她日后的种种行动奠定了基础。
当慈禧十七岁时,她通过选秀进入了皇宫,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嫔妃。初入宫时,她仅为一名贵人,这个封号在许多清宫剧中常常出现。贵人不过是普通的嫔妃,并不具备什么权势。那么,慈禧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的呢?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女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皇家延续血脉,而这也是咸丰皇帝心头的痛,因为他一直未能有儿子。当我们回望一些慈禧的老照片时,可能会觉得她的长相并不出众。然而,年轻时的慈禧其实相当漂亮,因此她在宫中两年后便被封为嫔妃。
两年之后,慈禧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咸丰唯一的亲生儿子,咸丰因此欣喜万分。慈禧也因此从一名嫔妃晋升为贵妃。四年时间,慈禧便从一名贵人跃升为贵妃,可见她的升职速度相当迅猛。
但这些成就对于慈禧来说远远不够。虽然她成为了后宫的第一人,但她的野心并不止于此。此时,国家内外面临许多困局,朝政事务繁重,而咸丰皇帝的身体状况堪忧,他急需一个得力的助手,成为他的贴身秘书。而从小爱读书且书法出色的慈禧便成为了理想人选。从那时起,慈禧开始真正参与到国家的重大决策中。虽然当时还有慈安太后存在,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慈禧与咸丰的关系日益亲密。不久后,身体虚弱的咸丰皇帝去世了,慈禧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早在咸丰皇帝在位期间,便有人预见到慈禧不简单,认为她日后必定会给满清政权带来灾难。因此,曾有人向咸丰建议干脆将慈禧除掉,但咸丰未予采纳。尽管如此,临终前,咸丰皇帝仍然做了一些预防性措施。他挑选了八位信任的大臣,委托他们辅佐年幼的新皇帝,以此来限制慈禧的权力。
新帝即是慈禧与咸丰唯一的儿子——皇帝载淳,初年号“祺祥”。这八位大臣本应全心辅佐新皇帝,但慈禧显然不愿意屈居他人之下。她本来可以参与政事,但却无法完全控制局面,于是她便联合咸丰的弟弟发动了“辛酉政变”。这场政变的核心就是慈禧指使人逮捕了那八位大臣,并强加罪名,最后要么赐死,要么直接斩首。
经过这场政变,慈禧彻底掌握了朝政,朝中再无能与之抗衡的力量。她一手操控了清朝政权,随后年号也从“祺祥”改为“同治”,而所谓的“同治”实则是慈禧和皇帝共同治理,实际上是慈禧独揽大权,皇帝已经名存实亡。
不久后,慈禧开始垂帘听政。正当她一手操控朝政时,竟然突然病倒了。她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胸闷,时常头晕眼花。宫中的太医众多,慈禧召集他们来为自己诊病,但每个太医在把脉后都难以言表,纷纷表示自己医术有限,无法为太后解忧。慈禧感到十分焦虑,她开始暗中派人去民间寻找一位更有经验的医生。
不久后,他们找到了一个在民间颇具声望的郎中。这位郎中入宫为慈禧把脉后,很快便明白了病因。虽然他没有直说,却开了几副药,慈禧服药后症状得到了缓解。她非常感激这位郎中,不仅重重赏赐他,还留他在宫中担任太医。然而,这位郎中不久后竟然辞去了宫中的职务,离开了皇宫。他为何放弃宫中的优渥待遇呢?原来,这一切与慈禧的病情密切相关。
这位郎中最终隐姓埋名,在民间开设了医馆,并且收徒传授医术。直到清朝灭亡后,郎中的弟子们才在他的医书中发现了这一段往事。原来,在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开始独揽朝政,并且暗中召集了众多男宠。慈禧与这些男宠私下交往,最终竟然怀孕了。尽管太医们诊断出来,但碍于皇家的颜面,他们都不敢公开揭露此事。只有那位江湖郎中,给慈禧开了几剂安胎药,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最终这一秘密还是会暴露。于是,这位郎中选择辞去宫中的职位,离开了皇宫,隐姓埋名。
慈禧太后在历史上的声誉极差,尤其是在国家危机时,她作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竟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在百姓水深火热的困境中,她依然享受着宫中的奢华生活,甚至将本应用于军事的经费挪作私用,用于自己庆祝生日。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慈禧的形象极为负面。后来,在民国时期,她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被军阀洗劫一空,令人感叹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