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禹帝的传说一一替父治水的君王
迪丽瓦拉
2025-09-05 12:09:00
0

禹,姓姒(si),夏后氏,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夏朝的奠基人,开国君王。黄帝的玄孙、颛顼(zhuanxu)的孙子,鲧(gun)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受舜的禅让而继位。

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山后去世,享年一百岁。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王帝王。

主要贡献

一、划定九州

巜尚书禹贡》中写道: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历经磨难,平定洪水,遍走华夏,初分九州。大禹就这样用自己的足迹,历时十三载,丈量神州大地,分定华夏九州。

二、涂山之会

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正式开会时,大禹穿了法服,手持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候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礼毕之后,夏禹大声问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告诫我说:‘惟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功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持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愿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候看到大禹这样说,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愿先的疑虑。史书记载“禹人云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称"涂山之会"。

三、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候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学习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了九个大鼎。九鼎象征着九州,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四、治理洪涝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的水患灾害,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gun)治水,鲧受命治理水患,他用筑堤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挡水,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鲧被流放。舜帝又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带领伯益、后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人迹罕至的地方。他总结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原理,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疏通九河,使得洪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把整个山山水水当做一个整体来治理,先导大河之水入于湖海,再导沟壑之水入于大河,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大禹为了治理水患,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这就是“大禹治水”典故由来。因为治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五、开凿龙门

大禹带领人们治理黄河洪涝时,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有座大山,挡住了黄河水的去路,河水常常溢出河床,造成水灾。禹认真查看了地形,带领人们将山凿开一个大口子,河水畅通无阻,根除了水患。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劳,称此山为龙门山,把这个缺口叫做禹门口。

六、化害为利

在治理水患过程中,除了疏导,大禹治水还采取了"高高下下“和"钟水丰物"的办法。所谓“高高下下"指的是疏通河道所挖出来的淤泥,用来堆积在河岸,使其成为人们的屏障,肥沃了农田也防止水流漫灌农田,不影响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所谓“钟水丰物"指的是有些小水很难汇入大河,就让它聚集成为湖泊、池塘或沼泽,人们可以在里面养鱼虾或养鸡鸭。此外,大禹还帮助人们选取不受水害、适宜居住的地方安家,并且在神州大地上修一些道路,既方便人们出行,也方便人们耕作。

大禹治水不仅控制了水患,而且化害为利,造福了民生,他也因此成了万世景仰的治水英雄。

禹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

祖父:颛顼

父:鲧

母:修己

妻:涂山氏

儿:姒(si)启

孙:太康

孙:仲康

玄孙:少康

夏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治理洪水,发展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开始形成,也是帝王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个朝代。

夏朝第二代姒(si)启继夏朝天子位(禹的儿子)

夏朝第三代,太康(禹之孙)

"太康失国"

厦朝第四代,少康(禹的玄孙)“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夏朝统治时间从公元前22世纪末至前17世纪初,约五百年左右,共传十四世,十七王。

夏朝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国家统治机构和军队,修筑城墙,制定刑法,修建监狱,以镇压奴隶反抗。

夏朝重视兴修水利,引水灌田,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工业也较前朝发展很快,烧制陶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纺织和酿酒等各种手工艺品,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夏朝到十四王以后,国内矛盾日趋激化,内乱不止。最后一个帝王夏桀,为政残暴,不用贤良,滥施征伐,嗜杀成性,不理朝政,终日厮守嫔妃,人民对桀深恶痛绝。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汤,乘机各个击败其他夏朝属国。后商汤在鸣条与夏桀展开大战,夏朝军队大败。桀众叛亲离,最后身死而国亡。史称"鸣条之战”。

大禹陵

大禹陵在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八公里的禹陵乡禹陵村,是后人为颂扬和纪念中国古代第一位治水英雄和夏朝奠基者大禹而修建的。背会稽山,前临禹池,面对亭山。陵前有碑亭一座,亭内有明人南大吉所书“大禹陵"三字的巨碑一块,亭周松竹交映,在陵的右侧有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初。有午门,祭厅,正殿三进,随山势布局,雄伟壮观,午门前有峋嵝亭,内有峋嵝碑,碑文七十七字,字体非篆书金文,已被人译成汉文,内容是记录大禹治水的历程。庙东有窆石亭,内立圆椎状的窆石一块,高有二米。传说禹下葬时所用,整个庙的建筑精美,庄严肃穆。

祭祀

商汤灭夏后,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专门负责对禹王的奉祀。周武王灭周后,规定大禹王祭祀为国家祭祀。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960年,宋太祖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一直延续并不断完备,规模也越来越大,历朝历代都有大型祭祀活动。

1995年农历谷雨节,浙江省政府和绍兴市政府联合举行公祭大禹陵典礼。

太康和少康陵均在河南省太康县城东二公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