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堪称无可比拟的伟大存在。
在他的诗集里,有一首《临终歌》,据说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首作品。传言李白写完这首诗后没多久便去世了。
此外,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提到:“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从这段话来看,这首诗的名字《临终歌》很可能是误传。因为“路”字和“终”字形态相似,可能是由于这一点造成了误传。因此,现代学者普遍认为,《临路歌》实际上应为《临终歌》。
李白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作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的千年间,都没有人能够超越。自李白被称为“诗仙”之后,便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他的成就。即使是位居第二的“诗圣”杜甫,在李白面前也深感自愧不如,称他为自己的偶像。
杜甫比李白年轻11岁,自小便崇拜李白。虽然两人相见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一直如同知音。杜甫在不少诗作中,都提到李白并称赞他。例如,他在诗中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这句诗无疑是对李白诗才的极高赞誉,也表明他自认不如李白。
接下来,我们一同来欣赏李白的《临终歌》。让我们看看这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李太白,面对临终时刻,有怎样的人生感慨。
唐代·李白·《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首《临终歌》创作于公元762年11月,李白写完这首诗后不到一个月便辞世。整首诗只有六句,虽言简意赅,但其中所蕴含的豪情与壮志,丝毫不逊色于他其他的诗篇。
诗的含义是:我要像那大鹏鸟一样,展开双翅,飞向遥远的天际。然而,在飞行的途中,我的翅膀因强风的吹袭而受损,无法再继续飞行。
尽管如此,生命中的一股气节依然未曾消失,尽管翅膀折断,但我依然怀有振奋千秋的勇气。我的身影飘然而过,飞至东海那棵直指苍穹的大树旁,遗憾地,我的衣袖被树枝挂住了。
像我这样伟大的人物一旦死去,后人定会流传我的故事。然而,孔子早已去世,那么当我死去时,又有谁能为我流泪呢?
在李白的眼中,大鹏是一个象征着自由与豪迈的浪漫英雄形象,他将大鹏视为自己精神的化身。事实上,《李太白全集》的开篇便是《大鹏赋》。此外,在《上李邕》诗中,他还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不难看出李白常用大鹏自比。
然而,《临终歌》中的大鹏却带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悲凉。此时,李白心中所向往的飞翔,似乎已经接近终结,他深知自己已无法再飞得更高、更远。于是,他便为这只心中大鹏唱起了一曲悲壮的临终歌,抒发了对命运的深深感慨。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是无人能及的。他几乎用一人之力,照亮了整个盛唐,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诗词创作。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所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