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为何在42岁便英年早逝?并非单纯劳累,贾平凹揭示了背后的隐情
一个男人在42岁,无论是身体的健康状况、个人的精力,还是对社会的认识与经历,都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俗称“正当打之年”。然而,路遥的42岁却成了他人生的低谷,最终导致了他的早逝。关于这位文学巨匠英年早逝的原因,历史学界和文学界众说纷纭,各种解读层出不穷。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英年早逝的才俊并屈指可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贺,他29岁便离世。对于李贺之死,史学家们早已有所定论,归结为两大因素:一是身体本就虚弱,二是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至于路遥之死,较为主流的两种观点包括:一是因无节制的熬夜而致劳累过度,二是因贫穷而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第一个观点认为,路遥因熬夜过度而早逝,这也并非没有道理。在他所著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清晰地写道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期间,自己常常要到凌晨三四点甚至五点才入睡。路遥的熬夜并非像现代人一般出于无所事事的闲暇,而是承受着巨大的创作压力。最致命的问题是他的饮食习惯极其不规律,长期如此,路遥的身体又怎能承受得住呢?尽管历史上确实有不少作家因熬夜创作而成名,例如鲁迅以熬夜而著称,但他最终活到了55岁,这在当时平均寿命不到40岁的民国时期算得上是高寿。
至于第二个观点,也就是说路遥因贫困而致死,这一说法同样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路遥的贫困并不源于他缺乏工作,或是没有生活技能,实际上他的稿费和工资一个月也能有几百块,这在当时属于相对高薪的行列。即使他背负数万元的外债,通过努力工作也能逐渐偿还。而在那个年代,绝大部分人生活拮据,路遥的经济困境并不足以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这两种说法都不足以解释路遥42岁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只能算作诱因。那么,真正导致路遥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他的老朋友贾平凹对此有着深刻的洞察。贾平凹与路遥私交甚厚,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挚友”。因此,路遥的身体状况,贾平凹的了解程度绝对高于许多人。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路遥的早逝是因为创作《平凡的世界》而致过度疲劳,或因贫穷所致。而贾平凹的观点则与此截然不同。在他的文章《怀念路遥》中,明确指出路遥并不是因为过度劳累而死,也不是单纯因贫困而遭遇厄运。他认为,真正扼杀路遥生命的,是他的遗传基因。贾平凹所指的“遗传基因”,即是路遥所罹患的肝硬化及腹水症。
路遥家族中的遗传背景成为他英年早逝的一个可信解释。为什么这样说呢?事实上,路遥去世之后,他的四个兄弟也都相继出现了肝硬化的情况,并且年纪相似。尤其是路遥最小的弟弟王天笑,在48岁这一壮年阶段也罹患肝硬化,其经历与哥哥路遥的命运相差无几。由此可见,路遥体内潜藏的肝硬化腹水病遗传基因,确实是他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