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正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尽管许多文人和学者受过新式教育,崇尚婚姻自由,但很多人依然难逃包办婚姻的命运。正因如此,这一时期不少名人的爱情故事最终变成了悲剧。提到最具代表性的包办婚姻,人们常常想到“西装博士”胡适与他的小脚妻子江冬秀。这段婚姻看似圆满,但很少有人知道,胡适曾因动心于温婉动人的“表妹”,一度打算与江冬秀离婚。然而,江冬秀凭借着自己刚烈的个性,将胡适的念头彻底打消,让他再也没有提出离婚的念头。
-1-
1890年,江冬秀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她仅在私塾读了几年的书便停止了学业。因为胡江两家有亲戚关系,江冬秀的母亲第一次见到胡适后,便对这个斯文有礼、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产生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便为女儿定下了婚约。胡适的母亲在胡适22岁时便成了寡妇,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胡适十分孝顺母亲,即使内心对包办婚姻有所抵触,依然心甘情愿地听从母亲的安排。两人订婚后,胡适赴上海读书,并后来去美国留学,整整十多年与江冬秀保持书信联系,鼓励她多学习和放松身心。
尽管两人尚未正式结婚,江冬秀已经开始承担起孝顺胡适母亲的责任。胡适的母亲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也非常满意,并常常向儿子提起,远在异国他乡的胡适因此心安,对江冬秀更是充满了感激,几次写信保证一定会遵守婚约。在留学期间,胡适认识了韦莲司——一位热情爽朗的外国女子。胡适与她心灵相通,成了终身的红颜知己。到了1917年,胡适母亲因为胡适长时间未归,便给他下达了最后通牒,催促他回国成婚。毕竟,江冬秀从15岁到28岁已为婚姻等候多年,女人的青春可不能浪费,胡适只得告别韦莲司,回到国内与江冬秀完婚。
尽管胡适是那个时代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和徐志摩、徐悲鸿、鲁迅等人的思想截然不同,他没有像他们那样反抗父母的安排,而是在婚后选择以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包办婚姻中的妻子,誓要与封建陋习斗争。与此不同,胡适却对婚姻有着更为宽容的态度。他认为,妻子贤良,母亲安享晚年,自己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一切都无比美满,何乐而不为?所以,当大家看到风度翩翩的胡适与外貌平平、身材微胖的江冬秀结婚时,都认为他们不般配,但考虑到江冬秀多年来的等待与付出,胡适学成后依然信守承诺,决定娶她为妻,大家也不得不为这段婚姻送上祝福。唯一让人感到惋惜的,是作为伴娘的曹诚英,她即将面对一段同样是包办婚姻的生活,而她也为胡适这段婚姻的不般配感到遗憾。
-2-
婚礼之后,胡适常去拜访曹家,也因此与曹诚英有了更多的接触。得知她也喜爱文学且是远近闻名的才女,胡适送了她一条绣有梅花的手帕。曹诚英收到后,心中不由得有了知己之感,因为她自视为梅花,象征着不畏严寒、傲雪凌霜。于是她回赠给胡适一双亲手绣制的布鞋,两人之间便开始有了更深的联系。后来,胡适夫妇迁往北平,尽管江冬秀也在北京生活,但她和胡适之间却依然维持着通信联系。
江冬秀到北京后,成了京圈太太们中的另类,许多人都笑谈她是“西装教授”和“小脚夫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婚姻生活却异常和谐。胡适永远是温和有礼的好丈夫,而江冬秀则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江冬秀的厨艺更是让人称赞,每天都会换着花样做菜,胡适在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时,常邀请同事和朋友来家里用餐,品尝她做的菜肴,大家都赞不绝口。梁秋实在《雅舍谈吃》中也曾多次提到江冬秀的烹饪技艺。即使胡适身处外地,他也会时常给江冬秀写信,鼓励她多多写信与自己保持联系,耐心引导她学习,而江冬秀的信件,尽管错字连篇,胡适也总是津津有味地读着。
有一次,胡适生病时,正巧收到了江冬秀的来信。看着妻子日常唠叨的信件,他感到内心无比喜悦。于是他回信给江冬秀写了一首诗:“病重得他书,不满八行字;全无紧要话,颇使我欢喜。”这段表面看似不般配的婚姻,却非常和谐,也许正是因为胡适心态平和,总能看到妻子的优点,这让他们的夫妻生活充满了乐趣。
然而,胡适与徐志摩、陆小曼做媒时,江冬秀却开始对文人圈子产生了质疑。她认为,他们追求所谓的“真爱”,实则不过是借口行不道德之事。尽管江冬秀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比起这些文化人,显得更加真性情。在战乱年代,江冬秀带着家人逃难,她还特意带上了胡适的书籍。很多教授在逃难时并未带书,而江冬秀认为那些书籍是丈夫的珍宝,必须带上。胡适见了后感动不已,同时也心疼妻子的辛劳。
-3-
然而,胡适在杭州养病期间,和离婚后的曹诚英重逢。两人开始频繁接触,最终走入了爱情的漩涡。曹诚英搬进了胡适的住所,两人过起了浓情蜜意的同居生活。胡适对外称曹诚英为“表妹”。江冬秀知道“表妹”常常去照顾胡适,她也没有多想,反而特意写信告诉胡适,让表妹不要太累,避免伤身体。她怎么也没想到,此时曹诚英已经是胡适床前的女人。三个月的短暂生活里,曹诚英怀上了胡适的孩子。胡适决定为她和孩子负责任,于是回家与江冬秀谈起离婚。
江冬秀性格刚烈,决不允许自己成为鲁迅、郭沫若等人的原配,几十年独守空房,孤独终老。她认为自己是胡适的正妻,生儿育女,奉养老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凭什么退出?胡适这位谦谦君子面对如此彪悍的妻子,无奈只能用温言软语劝解。江冬秀依然坚持离婚的决心,拿起刀威胁胡适:“你要是敢离婚,我就杀了你,再杀了两个孩子,然后我再自杀,咱们谁也别想好。”幸好有朋友及时劝阻,江冬秀才放下了刀。胡适冷静下来,看到妻子的绝望表情,心中感到非常痛苦。最后,他答应与曹诚英断绝关系,而曹诚英只能选择堕胎。
胡适并不是害怕江冬秀的威胁,而是因为这些年来妻子为他付出的实在太多。一个月后,胡适的日记中仍然甜蜜地写道:“今天是我和冬秀结婚的第六个周年。”对于胡适而言,曹诚英是他驱不走的情魔,但爱情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家庭、孝道、名声都在他的考虑之内。他无法像徐志摩那样只为“唯一灵魂伴侣”甘冒世间的不义。否则他当年也不会放弃与韦莲司的知己情谊,选择娶江冬秀为妻。
曹诚英为了短暂的爱情付出了孤独终老的代价,后来她明白了即使没有爱情,自己也应为国家效力,于是她成为了我国农学界的第一位女教授。她改进培育高产马铃薯,为困难时期的中国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晚年时,她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捐献给家乡,用来办学、修桥修路。乡亲们为纪念她,把她的事迹刻在了大桥上。曹诚英在71岁时病逝,按照她的遗愿被葬在家乡的山坡上,那正是胡适回乡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江冬秀和胡适去了美国看望了胡适的红颜知己韦莲司。在胡适去世后,江冬秀将韦莲司的照片放入墓中,算是成全了丈夫和韦莲司的灵魂相依。这也表明了江冬秀内心深处的感性,她能接受丈夫和韦莲司的灵魂相依,却无法原谅曹诚英与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