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次子。自1943年起,他成为了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孩子。对于父亲,他有着很多想法和故事。一次在新四军军史研究会上,当大家讨论新四军历史编纂时,叶正明深受感动,决定分享他心目中的父亲。
根据笔者了解,叶正明自1943年起,与被软禁的父亲一起生活了两年多。当时他13岁,和他一同生活的还有四弟华明与五妹扬眉。出于好奇,笔者询问为何是他们三人,以及他们是如何来到父亲身边的。
叶正明向笔者回忆道,皖南事变后,父亲叶挺被强制扣押,之后他被带到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始终处于严密的软禁状态。1943年春夏之交,驻宜昌的日军派遣六个师团进攻鄂西,逼近国民党第六战区的门户。陈诚司令指挥14个军奋力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最终日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撤退。国民党宣称此次战役为“鄂西大捷”,并大肆宣传。蒋介石提议组织慰问团赴前线慰问,邀请各大媒体记者一同采访。
在此期间,周恩来得知消息后决定派《新华日报》的记者陆诒前去采访。临行前,周恩来告诉陆诒,除了承担采访任务外,他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即单独向第六战区司令陈诚请求,安排他与叶挺见面。周恩来相信,陈诚不会拒绝这个请求。陈诚在收到周恩来的亲笔信后,果然安排陆诒与叶挺见面。陆诒向叶挺传递了党中央对其处境的关心,并表示毛泽东对叶挺的气节十分钦佩。两党间的谈判仍在进行,每次谈判时,恢复叶挺自由的问题始终被提及,党中央也希望叶挺能耐心等待。叶挺深信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最终一定能获得胜利,并从未动摇过这一信念。
随后,叶挺的子女们与连襟麦畅生一家从澳门迁往广西桂林。不久,叶挺与妻子李秀文也从恩施来到了桂林。至今没有人明确探讨,是否这只是巧合,还是背后另有原因。
叶正明告诉笔者,事实上这一切都由周恩来亲自安排。他们曾问过当时担任周恩来警卫参谋的颜太龙,为什么他们一家能在桂林团聚。颜太龙表示,肯定是周恩来安排的,还告诉叶正明,母亲李秀文去重庆探监,前往恩施与叶挺见面等一切,也都是周恩来亲自安排的。
陈诚曾向蒋介石汇报,叶挺希望能赴桂林与家人团聚。然而,蒋介石出于考虑,李济深曾在桂林参与反蒋活动,而叶挺又曾与李济深有过渊源,因此不同意叶挺前往桂林。而是安排他迁往柳州,由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继续“照顾”。张发奎深知其中的复杂情况,并不愿意接手此事,他认为陈诚将“烫手山芋”甩给了自己。然而,叶挺依然提出从柳州前往桂林,张发奎最终也没有阻止,叶挺终于得以与多年未见的亲属团聚。
叶正明在《我的爸爸叶挺将军》一文中,回忆起与父亲重逢时的情景:“已经四年多未见到父亲,见面时一切都变了,他那张曾经胖胖的脸庞如今显得异常瘦削,曾经乌黑的头发,也渐渐掺杂了些许白发。那是生活赋予我可爱父亲的痕迹,而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愤恨。”
刚到桂林时,叶挺和家人住在由李济深安排的小旅馆里。外界传言叶挺获得了自由——因为蒋介石授予他“第四战区高参”的名誉职务。实际上,蒋介石此举不过是借此为继续软禁叶挺找借口。
“我们总是生活在‘照顾’之中,”叶正明回忆道,“旅馆隔壁就住着特务,街道上一个小铺子里也有他们。父亲出门时,特务总会紧随其后。就连我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放学时也会被特务紧跟,直到送到学校门口才放过我。”
尽管叶挺被赋予“高参”职务,但由于战时物价飞涨,16口之家住在旅馆中,生活十分拮据。为节省开支,叶挺在朋友帮助下,终于在七星岩附近找到了一处不算便宜的住所,租金为每月二石二斗米。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叶挺妻子李秀文也在8月中旬生下了一个小弟弟,这成为了家庭的第九个孩子。物价上涨和新生儿的到来,使得父亲的生活压力倍增。生活的重担几乎让他们感到无路可走。与此同时,特务的骚扰也未曾停歇,总是小心翼翼地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叶正明分享了几件有趣的故事:最初,特务们还无法认出叶挺,把他的连襟麦畅生误认作了叶挺。为了生计,麦畅生时常上街摆摊出售一些家中的物品,结果经常遭到特务的刁难。有一次,抓壮丁的特务闯进了叶家,看见穿着朴素的叶挺,便粗暴地问他为何不去当兵。叶挺微笑回应:“你大概知道我是谁吧?”那名特务马上反应过来,急忙堆起笑脸道歉,匆匆离去。
后来的某个时候,叶挺又搬家了,这次搬到更为偏僻的观音山山麓。新家背靠一座石山,前方则是一片开阔地。“我们几个孩子除了上学外,整日拿着锄头在这片荒地上忙碌。父亲干得最为起劲。”不久后,父亲从市场上买了十多只羊回来,孩子们放学后又多了一项任务——赶羊。
特务们紧随其后,住在叶家不远的一个小铺子里。隔壁的特务还常常拿着拐杖跟着孩子们上山赶羊,一边走一边告诉他们山中有蛇,不允许孩子们随便上山,并且坚持要陪同他们一起去,声称自己很擅长捉蛇。小铺里的特务则专门监视叶家人的外出。
在桂林,尽管叶挺仍然处于软禁状态,但他依旧能够与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千家驹等人接触,周恩来也通过地下联络方式与他保持联系,甚至有些新四军的老部下也悄悄探访过他。叶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容。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很快得知叶挺在桂林广泛社交的消息后,心生不安。
叶正明讲述道:“1943年12月25日,我和其他几个孩子放学回家,突然发现父亲的房门被锁着。外婆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们:‘你爸爸被绑走了,你妈妈正在想办法找消息。’那一刻,我预感到父亲的情况不妙,眼前一片模糊……”
第二天,一个穿军装的人来到叶家,手里拿着一封信,对李秀文说道:“叶高参让我请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一同前往,这里有他的亲笔信。”所谓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指的是叶正明、叶华明、叶扬眉三人。李秀文看到信是叶挺亲笔所写,便询问那人:“你们要把他们送到哪里?”那人回答:“我不知道,这只是上级的命令,不过你们的行李要尽量少带些,我们会安排飞机送他们。”随后,他表示下午六点钟会再来接人。
责编:张欣羽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