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迫使蒋介石退守台湾。为了确保自己在台湾的统治稳固,并为儿子蒋经国的接班铺平道路,蒋介石开始对国民党进行改革,逐步将党内的元老排除,吸纳大量新鲜血液进入党内高层。经过两年的整顿,蒋介石不仅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关键部门,还将蒋经国提拔至中常会,使他正式进入国民党的核心决策层。
尽管蒋介石为蒋经国的接班之路开辟了道路,但蒋经国的从政生涯并非没有波折。他在掌控台湾的情报系统期间,接手了原本属于军统和中统的权力,并与毛人凤展开激烈斗争。在这场权力角逐中,毛人凤的亲信杜长城曾试图绑架蒋经国,但这一阴谋未能成功,蒋经国幸运地逃过一劫。
事实上,蒋经国在接班过程中面临着四个真正威胁到他地位的对手。首先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其次是被称为“小委员长”的陈诚,再者是吴国祯,最后是周至柔。
首先,蒋经国与继母宋美龄的关系一直复杂微妙,表面上和谐,实际上却充满了隔阂。蒋经国比宋美龄年轻13岁,两人没有机会培养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宋美龄早年因为小产无法再育,她将对大姐宋霭龄的四个子女视如己出,并无意与蒋经国建立深厚的母子关系。特别是蒋经国在1948年上海的“打虎行动”失败后,宋美龄表现出对外甥孔令侃的支持,而不是继子蒋经国,这让蒋经国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反感。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蒋经国与宋美龄的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在蒋经国与毛人凤争斗时,宋美龄一度倾向支持毛人凤,尽管最后毛人凤未能如愿。1967年,宋美龄希望自己推荐的陆以正担任“新闻局长”,但蒋经国坚决反对,最终陆以正的任命被撤回,换成了蒋经国更为信任的魏景蒙。陆以正曾是蒋经国的政校同学,而且曾与蒋经国发生过激烈冲突,蒋经国并不希望宋美龄将这样一个曾经反对自己的人提拔,宋美龄的提拔计划也因此落空。
蒋经国能够轻松战胜继母宋美龄,主要得益于蒋介石的强力支持。蒋介石为了确保集权,并推动儿子接班,毫不手软地打压了其他派系。宋美龄的家族,尤其是她的兄弟宋子文和姐夫孔祥熙,早已失去了政治影响力,而宋美龄本人的政治力量也随着这些亲戚的失势而大为削弱。蒋介石不容许任何人威胁到蒋经国的地位,即使是自己的妻子。
接下来,蒋经国的第二个对手是陈诚。陈诚是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一直深得蒋介石的信任,有“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的说法,外界常称他为“小委员长”。他不仅是蒋介石的干女婿,还是蒋经国的上司。随着国民党迁往台湾,陈诚的权势达到了巅峰,担任了国民党的副总裁和副总统。然而,尽管陈诚具备了雄心壮志,想要接班蒋介石,蒋介石并不愿意退位,而且坚持要培养蒋经国作为继承人。1965年,陈诚因病去世,若他没有死,可能会继续成为蒋经国接班路上的最大障碍。蒋经国对陈诚的去世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甚至在陈诚病重时亲自前去探望,直言“失去了追随了近三十年的导师”。
第三个对手是吴国祯,虽然他是蒋介石的心腹,但最终也未能避免被排除在外。吴国祯留学美国后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曾担任过汉口、重庆、上海等地的市长。到台湾后,他成为台湾“省主席”,并与蒋经国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吴国祯在蒋经国推动特务统治的过程中,多次与蒋经国发生冲突,最终在1953年迫于压力辞去职务,准备前往美国。蒋经国试图阻止他离开,但最终还是在宋美龄的调解下,允许吴国祯赴美。
最后,蒋经国的第四个对手周至柔,虽然在初期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但在与蒋经国的竞争中很快失败。周至柔是陈诚的亲信,曾在台湾担任“省主席”,并试图晋升为“行政院长”。然而,在与蒋经国争夺这一职务时,周至柔的亲信李荆荪因言论问题被蒋经国的人马打压,导致周至柔的政治生涯迅速下滑,最终蒋经国顺利成为“行政院长”。
蒋经国在经历了这些挑战后,终于在父亲蒋介石去世后接班。在经过三年的过渡期后,他成为了台湾的最高领导人,并成功执政了十年,直到1988年1月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