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殿试时,朱元璋抬来三筐稻谷考察科举学子,刘伯温一看:要死人了
迪丽瓦拉
2025-09-05 15:04:22
0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中国的选拔制度主要依赖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虽然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小的缺陷,容易影响选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正因如此,科举制度的诞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尤其是在寒门学子中得到了极大的支持与认可。科举不仅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而且由于其相对公正的选拔标准,也获得了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

在科举考试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环节便是殿试。在这个环节中,学子们有机会亲自面见皇帝,展示自己的才学。通过殿试,学子们不仅能争取到功名,还能一展文采,获得帝王的青睐。对于朱元璋这位历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来说,他尤为重视人才的选拔。由于他深知来自底层的艰难历程,也格外渴望拥有能够助力国家治理的英才。因此,朱元璋不仅自己亲自主持殿试,还经常提出一些独特的考题,以期能够更好地识别真正的贤才。

在一次殿试中,朱元璋特别设计了一道别出心裁的考题,他命令侍卫抬上了三筐稻谷。这一举动令在场的学子们都感到困惑,他们并不明白这三筐稻谷背后隐藏的深意。此时,殿上的刘伯温则心中一惊,他预感到这次的殿试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那么,朱元璋出此考题究竟意欲何为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朱元璋是从贫苦家庭出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打下了基业,建立了自己的帝国。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寒,他对民众的疾苦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尽管他有着一段励志的故事,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文化水平相较于其他帝王还是略显不足。在处理一些复杂事务时,朱元璋常常需要另辟蹊径,创新方法。

与清朝的乾隆皇帝常通过诗词对士子进行考核不同,朱元璋并不擅长用传统的方式来衡量学子的才学。因此,在他的第一次殿试中,他就采用了别出心裁的方式,决定以稻谷为考题。朱元璋与刘伯温商议后,确定了这道考题,并且打算通过这种方式来考察学子的眼力和判断力。

起初,刘伯温对这一决定感到疑惑,他不明白用稻谷这种物品来进行考核能够测量出学子的才学。尽管如此,他并没有立即提出反对,而是深知朱元璋一旦作出决定便难以更改。因此,刘伯温最终接受了这一方案,并很快意识到朱元璋有其深刻的用意。

殿试的日子终于到来,考生们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依次走入皇宫,站立在朝堂之上。朱元璋见到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首先表扬了学子们的才华与志向,并感叹他们年轻有为,能够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获得了功名。然而,经过一番寒暄后,朱元璋宣布考试开始,随即命令侍卫将三筐稻谷抬上前来。

这些考生虽然事先并不知道考题,但因为能够进入殿试,他们的信心满满,相信自己定能应对自如。然而,当三筐稻谷被放到面前时,所有考生都愣住了,完全搞不懂朱元璋为什么要用稻谷作为考题。明朝时期的学子们大多数都读四书五经,对农业并不熟悉,面对这样的考题,他们陷入了困惑。

朱元璋察觉到了考生们的紧张,他首先示意大家不用慌张,并让学子们仔细观察这三筐稻谷。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有眼力敏锐的考生注意到,这三筐稻谷虽然外表相似,但其品质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如此,学子们依然不明白朱元璋此举的深意,大家都在暗自琢磨如何回答。

站在殿上的刘伯温,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内心却早已慌乱不已。他意识到,这场殿试的真正目的并非考察学子的学问,而是通过这三筐稻谷,朱元璋暗示着即将揭开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果不其然,朱元璋早已别有用心。这道考题,实际上是针对那些玩忽职守、贪污腐败的官员而设。

朱元璋一直听闻各地官员对于粮仓的管理存在疏忽,甚至贪污现象严重,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仓库中。于是,他决定通过这场殿试,以稻谷为线索,暗中检查官仓的情况。为此,他特意从太仓和中军军仓中各取了一筐稻谷,另外一筐则是来自江南的贡粮。三筐稻谷被抬到殿上,正好可以为他提供一个机会,检查官员们的疏忽和腐败。

朱元璋首先拿起江南贡粮中的稻谷,仔细嗅了嗅,发现这筐稻谷气味清新,谷粒饱满,显然是今年刚收获的新粮。朱元璋对这一品质十分满意,并在当场表扬了江南各府县的官员,令他们为其高效管理粮仓而得到嘉奖。随即,他转向第二筐稻谷,闻后皱眉,这筐稻谷有一股霉味,显然是受到了潮湿的影响。经过分析,朱元璋断定这批稻谷来源于太仓,由于太仓守备官员的疏忽,导致了仓库渗水,稻谷发生霉变。

朱元璋立即命令将太仓的官员送交刑部,以玩忽职守的罪名进行处罚。这一举动让考生们感到震惊,气氛也变得异常紧张。然而,这还不是结束。朱元璋走到第三筐稻谷前,闻了闻后立即做出了决定——这筐稻谷明显是掺杂了杂物,如谷糠和马草料,显然是某些官员在粮食中掺杂劣质货物,用低级粮食以次充好,导致了贪污行为。

此时,殿试中的学子们终于意识到朱元璋的用意,他不仅是在考察他们的才学,更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惩治贪官污吏。那些作奸犯科的官员,如今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这些新科学子们也从这场考试中领悟到,官员们玩忽职守和腐败的后果是何等严重。

朱元璋这一场殿试,虽然以稻谷为题,却传递了深刻的教训,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作为未来的朝廷栋梁,不仅要有才学,更要有德行。通过这场有着深远影响的殿试,朱元璋成功地震慑了那些可能在未来走上官场的年轻学子们,并向他们传递了廉洁奉公的理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