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普京曾公开发表过激烈言论,声称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乌克兰这个国家。在深入剖析问题的学术层面上,普京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并非完全错误。历史上,乌克兰确实是相对较晚才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出现的,作为民族概念的乌克兰,正式提及是在1917年。
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可以看作是紧密相连的兄弟民族,他们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大约在公元五世纪时,东斯拉夫民族逐渐与西斯拉夫民族分离,分布于从如今的乌克兰到俄罗斯的广阔地区。在东斯拉夫民族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成长相对缓慢,期间曾受到西方的哥特人(一个日耳曼部落)的严重压制。直到公元九世纪,来自北欧的罗斯人(同样是日耳曼的一支)征服了东斯拉夫民族,并以今日乌克兰为中心,建立起强大的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国家,治理结构与中国的周代和古希腊颇为相似,各个城邦和诸侯国之间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中央政府却时常陷入内战的漩涡中。然而,作为东斯拉夫民族的首个国家,基辅罗斯对整个东欧的影响不容小觑,以至于东斯拉夫人普遍以“罗斯人”自称。1223年至1240年间,蒙古人两次对基辅罗斯发动入侵。由于内部诸侯间的分裂,基辅罗斯的各个公国未能形成统一的抵抗力量,最终各个被蒙古人逐一击败,首都基辅也遭到屠杀,基辅罗斯宣告灭亡。
基辅受到了蒙古人的严酷摧残,此后这座城市无法恢复昔日的繁荣,乌克兰地区的繁荣几乎被彻底终结。大量罗斯人陷入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只有北部的几座罗斯公国得以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其中一个名为诺夫哥罗德的罗斯公国在与蒙古人的抗衡中逐渐强大,最终演变为日后反抗蒙古统治的莫斯科公国。
1547年,莫斯科公国改国号为沙皇俄国,从而正式确立俄罗斯国家的身份,踏上了对外扩张的征途。在随后的百余年间,俄罗斯不仅征服了整个东欧,还逐步找回了罗斯人曾经的故土——乌克兰。然而,由于乌克兰地区长期受蒙古人、波兰人和立陶宛人的统治,当地的罗斯人与北方的俄罗斯人在语言和文化上逐渐形成了差异。
尽管这种差异不至于十分显著,在沙皇时代的俄罗斯人常常称呼乌克兰为“小俄罗斯”,而当地人对此称呼多是欣然接受。直到20世纪末,随着欧洲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乌克兰地区逐渐崛起了一批民族主义者,他们开始主张乌克兰人作为独立的民族,不应与俄罗斯人混为一谈。1917年,沙俄帝国爆发革命,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德国的支持下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这是乌克兰首次以民族和国家的身份被确认。
随后,苏联红军进行反攻,迅速消灭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根据民族自治的原则,苏联最终设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承认了乌克兰的民族与国家地位。回顾乌克兰的历史,这个民族的形成确实相对较晚,然而历史上他们一直存在较强的认同感。即便在自称“小俄罗斯”的时代,他们也始终意识到与“大俄罗斯”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也是在近代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一个民族,白俄罗斯人同样坚持认为他们与俄罗斯人有所不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总体而言,东斯拉夫民族本有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与民族,但由于蒙古人入侵的干扰,他们的正常发展被迫中断,最终发展成了如今的俄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独立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