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王明和博古在党史上都是化名,张闻天(洛甫)为什么是本名?》中,我提到了一位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开国元勋——张闻天同志,他的化名为“洛甫”。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张闻天不仅仅有“洛甫”这个化名,他还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外号——“思美”。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将以我个人的见解为您解析其中的缘由,这只是我一家之言。
1925年6月,张闻天同志被党派遣前往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那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前往苏联留学的同学们纷纷为自己取了俄文名字。例如,蒋经国的俄文名为“尼古拉”,秦邦宪(博古)的名字则是“博古良”,而王明则使用了“克劳白夫”等名称。张闻天同志当然也不例外,他同样有自己的俄文名字。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张闻天在留学期间的俄文名字是“伊思美洛夫”。这个名字的发音与他的化名“洛甫”相近,这也是张闻天化名为“洛甫”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苏联求学的岁月里,张闻天在许多场合均采用了“伊思美洛夫”这一俄文名字,许多同伴都对此有所了解。
因此,熟悉张闻天在苏联留学经历的人们,便以“思美”这个外号来称呼他,这个外号形象地取自他在俄国的名字“伊思美洛夫”。归国后,在红军时期,张闻天同志持续使用“洛甫”这个化名。因此,那些熟悉他的留学背景的人们,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仍然亲切地叫他“思美”。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逐渐开始放弃使用“洛甫”这个化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解放战争期间,张闻天更是不再使用“洛甫”,于是“思美”这个外号也逐渐被淡忘,再无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