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北伐攻占武汉后,决定在此地设立一所军事学校,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招收女性学员的军校。学校特地成立了女子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女革命家。
今天要讲的这位人物,也曾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队的一员,她的名字叫黄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为了逃避被安排的婚姻,她选择报考黄埔军校。大革命失败后,她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还在党的带领下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为幸运的是,她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嫁给了未来的开国元帅。黄杰的人生充满了传奇,那么她身上到底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黄杰出生于1909年,湖北人,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在她年仅两岁时便去世,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黄杰家族在当地是有名的富贵之家,她的童年生活相对安逸,家庭条件也让她有机会接受那时为数不多的教育。然而,1924年,年仅15岁的黄杰被她的伯父安排嫁给一位当地的纨绔子弟。黄杰不愿接受这个安排,于是她悄悄离开家乡,开始了一段外出漂泊的生活。两年后,她参加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招生考试。
1927年,黄杰成功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队。尽管她的文化水平在所有考生中并不算突出,但她在家乡时曾结识过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听他讲解过三民主义,黄杰对此印象深刻,并且牢牢记在心里。在考试时,她将自己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尽可能地写了出来,尽管试卷上没有分数,阅卷老师却写下了“孺子可教”四个字。就这样,黄杰顺利进入了黄埔军校。
1928年年初,年仅18岁的黄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组织很快找她谈话,并派她回到鄂西地区进行群众工作。接到任务后,黄杰非常高兴,她表示自己出生在鄂西,回家乡为群众工作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因此,她被任命为松滋县委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松滋县委书记。
在松滋县委工作一年后,黄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进步。为了进一步培养她的能力,党组织决定将她调往上海。此后,黄杰在上海以及鄂豫皖根据地从事革命工作。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她加入了新四军,主要负责战地服务工作。1940年,黄杰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组织部部长,专门从事妇女工作。也正是在延安,黄杰结识了自己的丈夫——未来的开国元帅徐向前。
黄杰与徐向前的红娘是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张琴秋。张琴秋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与徐向前关系密切。恰好徐向前当时单身,张琴秋便牵线搭桥,让黄杰与徐向前相识。1946年,37岁的黄杰与徐向前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名为徐小岩,女儿名为徐小涛。
新中国成立后,黄杰进入了纺织工业部,先后担任了纺织工业部人事司副司长、司长、干部部部长等职务。与此同时,徐向前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在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开国元帅。
黄杰是一位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的母亲。她常常告诫子女们要自立自强,不要占公家便宜。比如,徐向前工作用的小汽车,黄杰的子女徐小岩和徐小涛从未坐过。这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也能反映出黄杰对孩子们的教育理念。值得一提的是,黄杰夫妇的教育方式收到了成效,徐小岩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参军后担任总参谋部信息化部部长,并在200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